高中语文 3为了忘却的记念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3为了忘却的记念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ID:836830

大小:8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3为了忘却的记念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本文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左联”五烈士遇难两周年而作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反映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疯狂地进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等五位“左联”革命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国民党政府设在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针对黑暗的现实,鲁迅发表了许多文章,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进行深刻的揭露。1933年2月7日至8日,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又写了这篇纪念文章。这篇文章内容博大精深、写人记事详略得当,共涉及五位年轻的共产党作家,并记叙了许多琐细之事,几乎件件都和文学艺术有关。作者把他和五位烈士的交往、接触和对烈士的悼念作为线索,把原来纷杂、零散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全文以“悲愤”为主线,重在舒愤懑,悼英烈。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竦身(sǒnɡ)惴惴(zhuìzhuì)大抵(dǐ)挈妇将雏(qièchú)眷眷(juànjuàn)吮血(shǔn)戳穿(chuō)信札(zhá)涅槃(nièpán)客栈(zhàn)赎出(shú)缁衣(zī)禁锢(gù)淤积(yū)2.多音字二、字形 三、词义竦身:身体向上耸。竦,通“耸”。不屑:认为事物轻微而轻视不做或不接受。惴惴:忧愁,恐惧。文中是“担心”的意思。大抵:大概。文中是“大都”的意思。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文中是“排斥”之意。迁怒:把对甲的怒气发到乙身上,或自己不如意时跟别人生气。措辞:文中指写信时选用的词句。眷眷:怀念,依依不舍。拳拳:诚挚恳切。2.近义词不必·未必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如“更不必说有敢托付了”。往往·常常“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如“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接受·接收接受,指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如“接受意见”“接受考验”。接收,指收受、接纳和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如“接收无线电电波”“中国政府接收了香港的主权”。前者使用范围和适用对象较广泛,后者使用范围小得多,如机构、财产、人员等。变换·变幻“变幻”意为不规则的改变,即变换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城头变幻大王旗”。“变换”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其过程或结果一般是具体的,甚至是可以看见的,如“变换位置”“变换手法”。3.相关成语延口残喘:延长一口残余的呼吸。意思是努力挣扎着勉强活下去隐约其辞:形容说话躲躲闪闪。隐约,不明显。明珠投暗:一般写作“明珠暗投”,旧时比喻怀才不遇,这里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郑重其事:说话办事非常严肃认真。四、文学常识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小说集《彷徨》《呐喊》和《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作品。2.“左联”:全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迅先生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五、名篇名句1.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2.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斐《自由与爱情》)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剖析:这是文章中一个比较能体现鲁迅先生语言特点的语句。正确把握这句话的内涵,可从句中词语着手。句中“不敢载”“不愿”“不屑载”等词既构成排比,各个词语本身也言小旨大。“不敢载”表现了舆论界恐惧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让人不难想见高压统治,从而传神地再现了黑暗现实;“不愿”“不屑载”则又从两面对“不敢载”作了有力的补充,表现了舆论界的软弱与冷漠,进而把舆论界对烈士遇难的反应全面地反映出来。本文的战斗性由此可见一斑。2.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剖析:写柔石时作者运用了方孝孺宁死不草诏书这一典故,是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气”和“迂”的特征。同时,联系当时现实,这一典故有其深刻用意,即用明成祖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罪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青年的罪行,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揭露和控诉。3.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剖析:这句话表现了柔石纯洁、善良的性格。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一般从语言、行为、细节、心理、肖像等方面着手,分析一般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这句话传神地描写了柔石的神态“前额亮晶晶的”“惊疑”,行为“圆睁了近视的眼睛”,语言“抗议道……”等,逼真地表现了柔石的性格。这一系列反应是在作者发表对人的看法时而引起的。作者把人归结为“骗人”“卖友”“吮血”等劣根性,柔石表示了怀疑,并对这些说法进行了“抗议”,足可见出柔石的纯洁、善良,当然还有幼稚。这种性格与柔石“向来看得官场还太高”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4.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剖析:“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这是作家与书店之间正常的业务往来。上文有“我便将我和北新书局所订的合同,抄了一份交给他,他向衣袋里一塞,匆匆的走了”。这真是既正常又明白的。然而“官厅”对革命作家栽赃诬陷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对这“明明白白”,“官厅”也会无中生有,网罗罪名。说官厅“不明不白”,用意就在此。5.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剖析:“夜”“路”语意双关。夜,即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路,即社会斗争中革命者不畏牺牲前进的过程。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漫漫长夜里,革命者只能“上下求索”,同敌人进行不懈的斗争。“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不是消极回避,而是“忘却”悲痛,摆脱无节制的悲悼之情,化悲痛为力量,与敌人展开更进一步的战斗。作者坚信革命必将胜利,漫漫长夜也定会过去。在以后光明到来的时候,人们还会再来祭悼这些为中国的光明前途而牺牲的烈士们。这里的“时候”是中国人民解放的日子。鲁迅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和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彻底的革命精神。二、重点语段1.原来如此!…… 剖析:这是作者得知柔石被枪毙后,表达自己极度悲愤之情的语句。句子十分简短,四个字独立成段,加上一个惊叹号和一个意蕴无穷的省略号,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言外之意,明者自知。它包含了作者满腔的激愤、对敌人刻骨铭心的愤恨和对死者无限思念痛悼之情。作者想不到柔石以为的“文明至今”的官方会如此残忍暴戾,柔石等人竟会遭到如此野蛮、惨无人道的杀害。这里的惊叹号表明了作者的无限愤慨和震惊;省略号则包含了太多难以言传的悲悼之情和对敌人无法遏制的仇恨。2.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剖析:这是鲁迅先生为纪念“五烈士”而写的一首小诗。首联两句写出了鲁迅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的困难处境。“春时”“长夜”点明了是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挈妇”“将雏”,携带着妻子和孩子。一个“惯”字既指明鲁迅对敌人形形色色的卑劣残酷的手段已司空见惯,对于动荡的生活已习以为常,又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血腥统治的罪恶。颔联两句点出了当时政局的动荡,表现了鲁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揭露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小军阀你争我夺、连年混战、不顾百姓死活的罪行。颈联中“忍看”。即“强忍仇恨眼睁睁地看着”,鲁迅眼看意气相投的同志、朋友被敌人杀害,怒上心头,不畏敌人的凶残暴戾,面对着丛集的刀剑(指当时的白色恐怖)写下了心中的诗句。尾联的意思是写完了诗又在哪里发表呢?周围禁锢得比罐头还要严密,漆黑如暗夜,不见一丝光亮。“无写处”,指反动派对人民言论自由的压制、“写”是“倾泻、抒发、排遣”的意思。这一句“无写处”是鲁迅愤怒难当之后的呐喊,强烈地控诉了反动派的血腥统治。最后一句转而写景,如水的月光轻柔地辉映着玄衣,诗人的内心则充满对烈士的悲悼之情。情景相生,渲染了悲哀、肃穆的气氛。结构图解追忆烈士抒发情感主旨探讨有关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1.本文热烈赞颂了以柔石、白莽为代表的五位青年作家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理想,同时,无比愤怒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残杀革命者的血腥和卑劣。也启示人们永远牢记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化悲愤为力量,更加英勇地战斗下去,并坚信长夜即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2.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与五烈士的交往和烈士死难的经过,高度赞扬了烈士们执著、坚忍、善良的优秀品格,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无辜的愤恨和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战斗下去的坚定决心。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美鉴赏细针密线巧安排——谈《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组材艺术本文是一篇夹叙夹议兼有抒情的复杂记叙文。整体上看,作者抒写对烈士的纪念,主要以自己的悲愤感情为线索串联有关材料。从作者思路看,在对人物的安排上处理得详略得当、主次有序,作者花大量笔墨详写柔石与白莽二人,又用简笔勾勒冯铿,对胡也频和李伟森两位烈士则略略提及,这是从有关人物与其关系的密切程度着笔的,符合记叙对材料的取舍要求。 同时,在顺序安排上,作者又采用由此及彼的方式,由一个自然引出另一个。比如由《文艺新闻》的一则消息引出与白莽的交往,由与白莽交往自然引出对柔石的刻画,又由对柔石的刻画简单叙及冯铿,再由五人的被害顺带一笔提及李伟森、胡也频二人。写法上有分有合,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显得从容不迫,运用得当,穿插自如。从表达上看,在对相关事件叙述的基础上,作者又进行适当的抒情、议论,有力地深化了叙述的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选材上,以柔石为重点,白莽次之,兼及另外三位烈士。其中又以他们被害的事件为中心,连带写他们一系列革命活动。这是因为鲁迅与柔石关系密切,对他接触较多,了解也最深,所以占最大的篇幅。与白莽交往次之,分量也少于柔石,至于冯铿等三人,或仅见过一面,或未见过面,便略写或一笔带过。总之,以鲁迅对这些青年了解的深浅来作为详略的依据。作者精选同烈士交往中最能表现思想内容的材料,通过烈士们的一言一行、一本书、一个名字、一点印象、一封来信、一首诗等生动回忆,极为有力地表现了主题,抒发了悲愤的感情。问题探究问题:音乐有“无声胜有声”之技,绘画有“计白以当黑”之法,为文则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作者常在行文中故意顿挫,语意含而不吐,留下“空白”,给读者以思索的余地、想象的空间。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叙述柔石“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之后,只是愤然写道:“原来如此!……”便不多作议论。省略号中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心绪呢?导思: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在1933年2月7日至8日写的纪念五位共产党作家的文章。先生首先回忆了与五位作家的交往,在回忆中赞扬了他们坚忍不拔的品格和精神,然后写他们无罪而被杀,表达了对烈士的怀念与痛悼,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谴责。探究这个问题,一定要把握这一主题。探究:第一步:探究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文意,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思想与情感。为此就要对文段相关内容进行反复阅读,从阅读中体会,在理解中把握。第二步:了解文章的背景,这篇文章的相关背景可以从课下注释中得到,也可以阅读相关文章和书籍作进一步的加深理解。第三步:在熟读文段、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认真品味作者用省略号省略掉的内容,可以尝试着补写出来,看看补写出来后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第四步:由此可以总结出标点符号在表意方面的作用,另外可以从文中再找出相似的例子,加以比较分析。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