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练习2一、基础知识1.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尽量(jìn)惴惴(zhuì)寻觅(mì)B.提供(gōng)眷眷(juàn) 积习(jī)C.提纲挈领(xié) 缁衣(zī) 铿锵(kēng)D.混凝土(hǔn) 脊梁(jǐ) 创伤(chuāng)2.加横线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人心惟危(只是) ②情随事迁(变化)③郑重其事(他的) ④延口残喘(延长)⑤旗开得胜(开始) ⑥任劳任怨(承受)⑦休戚相关(悲哀) ⑧动辄得咎(就)A.②④⑥⑦⑧ B.①②④⑤⑦ C.②③④⑥⑧ D.①②④⑤⑥3.句子中含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有意见,我们应该直捷了当地提出来。B.你先争求一下大家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C.队员们越发急燥,不能互相配合,场上的阵式全乱了。D.肖象描写必须捕捉人物的外形特点,以形传神,切忌“脸谱化”。4.下列词语中,释义不恰当的一项是( )A.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B.延口残喘——张着嘴勉强呼吸C.永诀——永远分别,多指人死 D.素不相识——从来不认识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B.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曲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误译C.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屑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敢,或不愿载这件事D.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A.那两本书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B.朝花社倒闭了,柔石的理想的头,碰了一个大钉子。
C.他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D.其中的一本《蕗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7.“总之”是从下面一段话中抽出来的,把它复原。正确的位置是( )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A),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B),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C),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D),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8.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这句话的谓语是“高明”,这句话是一个单句B.直到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之后,我才知道我所认识的白莽,就是在《拓荒者》上做诗的殷夫。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白莽”C.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这是一个转折复句,第一个分句的谓语是“是”D.他的心情并未改变,想学德文,更加努力。这是一个二重复句,三个分句的主语是一致的9.“我很欣幸他的得释,就赶紧付给稿费,使他可以买一件夹衫,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鲁迅先生“痛惜”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本书落到“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B.两本书在书作者的祖国,“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本子”。C.两本书是鲁迅年轻时很不容易购买到的。D.两本书寄托着鲁迅对白莽的深情。10.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是( )由于历来的经验,我知道青年们,尤其是文学青年们,十之九是感觉很敏,自尊心( )很旺盛的,一不小心,极容易得到误解,所以倒是故意回避的时候多。见面( )怕,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 )敢于随便谈笑,而且( )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A.又 尚且 不仅 也 B.也 犹且 不仅 还C.还 犹且 不但 也 D.也 尚且 不但 还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一)
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我记得柔石在年底曾回故乡:住了好些时,到上海后很受朋友的责备。他悲愤的对我说,他的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要他多住几天,他怎么能够就走呢?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1.(1)文段中“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可以印证《惯于长夜过春时》中的诗句。(2)文段中加点的“知道”一词所认定的内容是:。(3)当《北斗》创刊时,作者寄去木刻《牺牲》,其用意是什么?答:。2.《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的感情基调是。(用两个字概括)默写此诗的颈联。(二)白莽作《孩儿塔》序(一九三六年)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渐渐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记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尔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那一世界里有许多许多人,白莽也是他们的亡友。单是这一点,我想,就足够保证这本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1.此文的作者是。2.文章第一段写了春天的冷和雨以及远道寄来的信,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选用文中的两个词回答)。答:。3.第二段回忆了白莽出狱的情景,叙述的侧重点是( )A.告诉作者自己是革命者 B.告诉作者为什么热天仍穿着棉袍C.叙述他获释后的坚定、乐观的态度 D.叙述他年青的相貌像活着一样4.文末两段中的“别一世界”和“那一世界”的指代意义是否相同?答:。5.仿照第四段文字的语言形式(运用博喻、对比手法),确立一个话题(或演讲,或作书评等)并写一段话。6.认真比较下面两篇课文的结尾,分别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记念刘和珍君》的结尾表现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结尾表现了。
参考答案一、1.B 2.A 3.C 4.B 5.D 6.C7.C 8.C 9.D 10.D二、(一)1.(1)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2)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3)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2.悲愤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二)1.鲁迅 2.凄凉、惆怅 3.C4.指代义相同,皆是指的无产者劳动大众的世界。5.例句:“只有一种死,永远也不代表毁灭,那就是自落的花,成熟的果,发芽的种, 脱壳的笋,落地的叶而行尸走肉般的篝火,蝇营苟且般的处世都无法同它相比。”6.《记念刘和珍君》的结尾表现了作者对革命的热切希望与期待;《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结尾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必然灭亡,无产阶级革命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