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为了忘却的记念问题导学1.作者叙述了同白莽的三次会见,通过哪些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白莽形象的什么特点?2.在第二部分中,除了记叙的内容外,穿插了哪些议论?这些议论起什么作用?3.文中引用了哪三个典故?有何作用?自主探究课文是对“左联”五烈士的纪念性文章,人物多,材料杂,作者是怎样把相关材料有机联结在一起的?写这五个人物的顺序能不能颠倒?文法导析1.以记叙为主,又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文中的记叙和议论常与抒情相结合,处处凝聚着强烈深沉的悼念之情,使文章的纪念性更强,更能打动人心。如第一部分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会见,在朴素的记叙文字中,却处处流露出他们彼此间的信赖和关怀。而在忆及彼得斐集子的失落时,又通过痛感“明珠投暗”“岂不冤枉”的简短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憎恶之情。又如第四部分在记叙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一同遇难,他身上中了十弹之后的两段文字更是充溢着满腔悲愤之情,特别是那首七律,更是作者如火激情的高度凝聚。2.结构严谨完整,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本文写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五个人;记叙的不是一件事或一个场面,而是包含着许多零碎的事情。鲁迅先生在组织结构时把他和这五位青年作家的关系(交往、接触)作为线索来组织,这样材料虽多,却多而不乱。鲁迅先生又按照对这些青年作家了解的深浅,详写柔石,白莽次之,至于冯铿等三人,只略加介绍,或一笔交代。这样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全面。技法导练导练目标从记忆的画册中撷取最令你动情的一些画面,围绕某个主旨铺展开来,写出你的独特感悟。要求综合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自拟标题,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鲁迅为国弃医从文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
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2)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五位左联革命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国民党政府设在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其中白莽的哥哥是国民党要员,可以保释白莽,只要白莽肯写悔过书的话。但白莽终究没写,并写了一首诗与哥哥彻底决裂,最终被害。(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佳作片段舍弃应该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弃不该舍去的,你就是愚夫。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家具、财产、衣物,甚至没有顾及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几箱书。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而有些人,终生抱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信条,追逐着金光闪闪的财宝。为了庸俗的追求,他们舍弃了人格和道德,舍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错误的舍弃,使他们的一生龌龊卑鄙。正确的舍弃,往往需要青松秋菊般的高尚风格。据说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原本是张、叶两家争执之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的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不是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文本图解为了忘却的记念
答案:[问题导学]1.提示:白莽对《彼得斐传》和诗的翻译及有意曲译;白莽与鲁迅初次见面后的来信,白莽坦率地表示“很悔和我相见”;刚从狱中释出,热天穿厚棉袍、汗流满面,却毫无愁苦地登门拜访鲁迅,并告知自己是革命者。这三个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了白莽勤奋坦诚、爱憎分明、坚强乐观的品质。2.提示:在叙述“我的决不邀投稿者相见”的原因和“故意回避”一般文学青年时,议论了柔石是当时作者唯一“敢于随便谈笑”和“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体现了作者对柔石的评价,说明了作者与柔石的相知之深。在叙述了与柔石的来往缘由和柔石的姓名、籍贯时,通过方孝孺的典故,简洁议论柔石的性格特点:“硬气”和“迂”。在叙述了柔石在朝华社工作的种种表现之后,用“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的一句议论,它同上例一样,对所记叙的内容直接作出判断,对柔石的崇高品质作了高度的概括与评价。在记叙了柔石“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决心和作者对冯铿“很隔膜”后,连用了三个“疑心”发表议论,逐一否定了冯铿的急于事功和柔石的受人影响后,承认自己不如柔石“决定地改变”的“斩钉截铁”,既谦虚地剖析了自己“偷懒”的“伤疤”,又对比显示出柔石的进取精神。3.提示:(1)方孝孺:形象地突出了柔石性格硬气和迂的特征,同时也暗示了反动派杀害革命青年的残暴罪行犹如明成祖诛无辜,同样残暴至极。(2)高僧坐化:一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滥杀无辜的罪行,一方面形象地说明了鲁迅坚韧的战斗的精神。(3)
向子期《思旧赋》:把自己当时的处境与心情与向子期相比,将政治上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司马氏政权和国民党政府类比,说明其统治的黑暗。[自主探究]提示:整体上看,作者抒写对烈士的纪念,主要以自己的悲愤感情为线索串联有关材料。从作者思路看,在对人物的安排上处理得详略得当,主次有序,花大笔墨详写柔石与白莽二人,又用简笔勾勒冯铿,对胡也频和李伟森两位烈士则略略提及,这是从有关人物与其关系的密切程度着笔的,符合记叙对材料的取舍要求。同时,在顺序安排上,作者又采用由此及彼的方式,由一个自然引出另一个。比如由《文艺新闻》上的一则消息引出与白莽的交往,由与白莽交往自然引出对柔石的刻画,又由对柔石的刻画简单叙及冯铿,再由五人的遇难顺带一笔提及李伟森、胡也频二人。写法上有分有合,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显得从容不迫,运用得当,穿插自如。从表达方式上看,在对相关事件叙述的基础上,作者又进行适当的抒情、议论,有力地深化了叙述的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见作者这样安排,是其匠心独运的体现,写这五个人物的顺序不能颠倒。[技法导练]创意激活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其次,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反会喧宾夺主,影响中心的表达。第四,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不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为依据,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范例展示老师·书签临近考试,我丝毫不敢懈怠,争分夺秒地追赶着每天的太阳。内心的压力使我备受煎熬,心情也越来越烦躁。每每躺在床上,看着墙上嘀嗒走动的钟,我握着手中的笔,总有股想挣脱的冲动。当我拖着疲惫的步伐来到办公室交班级作业时,老师看着我,笑了笑,从自己的书里拿出一张精美的绿色书签,说道:“
在我学习最苦的那段时间,都是它提醒我什么时候该让自己休息,什么时候又该振奋精神抓紧学习。现在我把它送给你,祝你成功。”我看着书签上“坚强是飞翔的翅膀”的字样,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人生路上,有阳光灿烂,也有阴霾灰暗,坦途和坎坷同行,始终不变的是真情。而这种师生情一直伴我左右,给我鼓励和勇气,让我变得坚强,变得自信!老师,人生路上,有您,真好![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理想和现实”“选择”“取与舍”“学会放弃”“爱国”(2)“比生命更重要的”“为民请命”“爱国”“勇气”“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