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自治县实验小学2018年春季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终级) 学科:单元计划:单元目标:课题:6、千人糕主备教师:田伟鸿教材分析:《千人糕》通过妈妈的话,告诉我们:称重阳糕为“千人糕”的道理,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本篇课文计划2个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教学和学法:教法:引导法、点拨法学法:自读自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第一课时:投影画面,揭示课题(4分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5分钟)——课堂回顾,教师小结(6分钟)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质疑导入(4分钟)——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15分钟)——小结全文(15分钟)——布置作业(6分钟)教学过程(设问或活动):第一课时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叫做“千人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我会读生字。(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nénɡwèimǎijùɡānzhītiáncàiláo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师生共同订正:“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汁”是翘舌音,“甘”是前鼻音,“能”为后鼻音。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出示:ɡāotèmɑzhèáosuànxiāoshòudíquèyīnɡ
糕特嘛蔗熬算销售的确应(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翘舌音。“应”:整体认读音节,后鼻音。(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3)汇报交流,师总结。课文写了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读一读生字,并扩词。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艹+菜”是“菜”。减一减:“实”减掉宝盖头上的的两个点,就是“买”。“熊”减掉“灬”就是“能”。“真”减掉“十”就是“具”。换一换:“叶”去掉“口”,换成“氵”,就是“汁”。猜谜语:“草桥飞云动”,是“劳”;“要知甜不甜,快去用舌舔一舔。”是“甘”。3.自由组合学习生字,观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他们写正确、美观?4.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说,师适当补充。出示生字的田字格课件: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能”;右边的两个“匕”,是先写撇,再写竖弯钩。“具”上面不是“且”,要多一横。
“劳”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冖”。另外,“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甘”是独体字,横基本压住横中线上。5.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6.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指导。7.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8.游戏巩固识字。“找朋友”。出示形旁和声旁,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1)“我指你认”。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词或句子。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不小。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1.检查认读生字词。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复杂的,到底有多复杂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1.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2)比较句子,指导朗读。A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B讨论:这句话是什么句式?谁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这句话是反问句。它可以改说成:它的味道并不特别。)C指导读句子。
读出反问的语气。D指名试读,齐读。2.精读第6-9自然段。(1)指名读6-9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自由读6-9自然段。回答下列提问:A种大米需要哪些东西?(板书:种子、农具、肥料、水……)B糖是怎么来的?(从甘蔗、甜菜中熬出来。)C熬糖需要什么工具?(工具、火)D米糕做好后,怎么卖出去?(包装、送货、销售)E指导朗读.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齐读第6-9自然段。3.精读第10、11自然段。(1)默读第10自然段。(2)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A比较词语:平常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比普通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平常)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许多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C练习说话。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许多人共同劳动出来的。(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三、小结全文。1.齐读课文。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四、布置作业:(如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设计:第一课时: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平常常( ) 的确( )2.米糕是用什么做成的?它们是怎么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这糕叫“千人糕”是因为( )A.这糕是一千个人做的。B.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C.这糕够一千个人吃。第二课时:一、千人糕的样子1.查字典,填空。“糕”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糕”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用米粉、面粉或豆粉等蒸烤而成的块状食品;②姓。“千人糕”的“糕”应选解释( )。2.爸爸说,千人糕是( ),孩子想,( ),结果却发现( )。(选择,填字母)A.这糕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B.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C.它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3.当听到“千人糕”这个词时,你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样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有兴趣,用文中的词来说,就叫“________”。
4.“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这句话中,“_______”表示肯定,“_______”表示猜想。二、千人糕的做法1.“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从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千人糕制成的材料有______和______。其中,大米要磨成_______。2.大米和糖分别是怎样被做出来的?请连一连。大米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糖用稻子加工出来3.下列句子中,( )不能反映千人糕是经过很多人劳动才制作出来的。A.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B.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C.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板书设计:6、千人糕米粉米稻子农民糖甘蔗甜菜农民熬糖锅煤工人米糕包装送货销售商人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1.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可以跟爸爸一起自己动手做一做米糕。反馈小结:《千人糕》是一篇文浅情深,易于理解的课文而作为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我首先想到的是重在对学生文化的认识,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加以理解。1、文化认识,共同努力互相协作。全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习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从客观上实现时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训练,表达情感,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2、知识积累。所谓知识积累,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同旧有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链接,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加深理解。比如我在教学时,注重启发学生头脑中旧有的知识,在学习课文时,注重同学生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让语文学习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3、情感熏陶。本节课我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丰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拓展,不仅仅体现为知识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现情感的接受,我发现当我打开这些传统节日时,学生眼中充满着新奇,这不是我们教学收到的最佳效果,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心的老师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学生,才能真正证明一堂课的成功。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学生的表现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中间有思维敏捷的,有后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感受我的设计还应更大地面对全体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一环设计好,是我本节课留下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课文的前提,但我们还应面对全体学生,把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好,把具体的操作过程要把握好,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今后更要注重体现达到目标教学中过渡目标的设置,一环扣一环,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