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第7课《一匹出色的马》word教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郊游归来妹妹要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而快乐回家的故事。文中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描写自然景象。截取生活片段,以对话展开情节叙述,解答课题设置的悬念,“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爸爸拾起的一根柳枝。作者灵活地运用叙事、写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创造了感人的童心世界。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适时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能使我们的童年更快乐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其中的谈话场景学生已能入境地感受,而妹妹遇到的问题则是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的,爸爸的解决方法让妹妹在自己的想象中骑上一匹马,从而忘却了疲劳,也会让学生在妹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教学建议通过质疑“一匹出色的马”是什么,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课文。再通过朗读,引导他们想象作者笔下春天景色的美丽;通过妹妹前后的变化,感悟孩子的童心世界,体会正确的关爱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放手让学生发现生字的特点,自主识字。2.通过反复朗读,积累词句,想象画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感悟儿童的童心世界。2.明白适时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能使我们的童年更快乐。重点难点重点1.自主识字,正确书写生字,积累词句。2.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感悟儿童的童心世界。难点明白适时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能使我们的童年更快乐。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读一读陈伯吹的作品,彩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2.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二、重点难点重点会认15个生字。难点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三、猜谜导入,引出课题1.出示谜语。坐也是立,立也是立,行也是立,卧也是立。(打一动物)2.同学们猜一猜。(马)3.相机板书:一匹出色的马。4.指导朗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四、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圈出生字。(2)为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2.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的生字“泛、纹、软、毯、恋”,后鼻音的生字“葱”,翘舌音的生字“软、舍、株、拾”。(2)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3)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4)朗读词语。出示:郊外 碧绿 波纹 柔软 葱绿景色 异常 恋恋不舍①自由读一读。②同桌互相读一读。③相互讨论哪些词语不理解。④教师对于学生不理解的词语予以点拨。3.再读课文,读出节奏。(1)教师示范朗读。(2)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朗读。五、呈现句子,想象画面1.出示句子。◇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1)指名读句子。(2)教师范读句子。(3)朗读指导。(这两句都是描写景物的,一边读一边想,想象自己来到了小河边,来到了田野里,读时语调要轻轻柔柔的。)
2.想象画面。(1)分组绘画。用彩笔画出这两个句子呈现的画面。(2)师生一起欣赏绘画作品。六、梳理板书一匹出色的马郊外 碧绿 波纹 柔软 葱绿景色 异常 恋恋不舍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正确书写9个生字。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妹妹的变化,明白妹妹产生变化的原因。二、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书写9个生字。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体会妹妹的变化,明白妹妹产生变化的原因。三、复习字词,回顾内容1.出示生字和词语,“开火车”朗读。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上前面出示的词语。四、品读词句,感悟内涵1.轻声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1)你有过和家人一起出去玩的经历吗?你能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吗?试一试吧。(2)学生自由发言。(3)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2.学习第4~7自然段。(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2)思考问题:妹妹走累了,向妈妈和爸爸求助,妈妈和爸爸是怎么做的?(妈妈拒绝了,爸爸找了一根枝条,让妹妹骑着它回家。)(3)出示句子: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①“马”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表示不是真的马,而是想象中的马。)②“蹦蹦跳跳”可以看出妹妹此时的心情怎么样?(很高兴)③你能想象此时妹妹拿着枝条,心里是怎么想的吗?(妹妹会想:太好了,这是一匹马呀,我骑上了马,跑得多快呀,马儿,马儿,快跑起来吧。)(4)出示句子: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
①指名朗读句子。②想一想,为什么妹妹比我们还先回来?3.出示课后习题的第二题中的两个句子,体会妹妹的变化。(1)读一读句子。(2)想一想妹妹的变化。(起初:觉得累,不想走。后来:高兴地奔向前去。)(3)小组合作探究:妹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呢?(4)全班交流。(起初,妹妹因为累而求妈妈抱她。后来,在爸爸适时的引导下,妹妹的童心被激发出来了,变得高兴起来。)五、指导书写1.出示会写字。2.教师范写“像、恋、匹”三个字,学生观察。3.学生练写,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同桌互比,比一比谁写得规范、漂亮。5.学生自己书写其余的6个生字,教师相机指导。六、梳理板书一匹出色的马七、教学感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细品,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在无声中告诉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阅读”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同时,我在课堂上还注重了双基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第7课《凤阳花鼓》教案1一、教学内容:新旧凤阳花鼓歌曲的教唱及歌曲创编。二、教学重点:1、歌曲学唱。2、情感体验及对比。三、教学过程:1、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3、发声练习:
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6---|6---||u。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1)老师范唱。(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3)视唱(难点附点)(2遍)。(4)用节奏读歌词。(5)歌曲的分析: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6)填词演唱。(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4)完美的演唱7、小结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