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修5畅言教育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无论是赞美抑或贬低,是承认抑或否定,总之,在短暂却不失灿烂辉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都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非正视不可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文坛上,赵树理横空出世,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称雄文坛,独领风骚,高举起一面民族文学的大旗,其创作模式“对整个解放区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甚而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阵容的“山药蛋”派作家群。物换星移,大浪淘沙,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从文学观念到表现手法,从审美对象到欣赏趣味,有关文学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变。相对于昔日的轰动与风流,今日之文坛,赵树理“显然是个陌生人,至多,模模糊糊有个土里土气象山药蛋似的印象。往昔名重一时的赵树理,在当今之文坛,难道真已成了“隔日黄花”了吗?为了让世人重新认识和借鉴赵树理小说的创造艺术特色。在这里,笔者对其小说所体现的艺术风格进行粗浅的探讨。一、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贯特色四十年代由于他的小说对解放区农村生活的深刻开掘,真实反映了解放区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他被人们称为“地道的解放区的歌手”。全国解放后,赵树理依然以严谨的现实主义态度从事创作,继续长期深入农村、熟悉农村生活,排除各种干扰,坚持一切从生活真实出发。他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建国后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成就与问题,发展与波折,表露了赵树理对我国农村问题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一九六二年在大连召开的农村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修5畅言教育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与会同志一致赞扬了赵树理创作中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邵荃麟说:“这个会上,对赵树理同志谈得很多,有人认为前两年对他评价低了,这次要给以翻案。为什么称赞老赵?因为他写了长期性、艰苦性。现在看来,他是看得更深刻些。这是现实主义的胜利。”(《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这里正确而中肯地指明了建国后赵树理小说中最为重要的艺术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与深刻性。他的小说,敢于面对现实,按照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同时又注意开掘生活深层,向现实深化,不断提出一些农村中普遍存在而又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以引起人们重视。可以说,赵树理作品中描写的生活是有深厚的现实基础,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登记》、《求雨》等作品,以欢快的笔调真实反映解放初期农村新、旧思想的消长;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赵树理的《三里湾》,既真实描写农业社在解放生产力、增加农民集体财富方面的优越性,说明合作化的历史潮流无法阻挡,又实事求是地反映了这场运动的艰巨性,深刻提出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改造农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最为难得的是五十年代末期,赵树理面对农村经济被破坏的严重局面,表现了一位艺术家可贵的勇气和责任心,从《锻炼锻炼》到《卖烟叶》,仍然坚持描写他在生活中所真实感受到的东西,不说假话,不对生活作浮夸、虚假的描叙。同时还针对农村实际情况提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如:提倡实干精神,批判资本主义势力,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关心新一代农民的成长,揭示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等等。这就使赵树理的小说表现出同类作品中极为少见的真实性与深刻性。 赵树理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还突出地表现在建国以后他更加注意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努力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人物来。翻开赵树理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我国农村中各种类型的农村基层干部与农民的形象,这些人物无论从年龄、性别、个性来说都是多种多样的。赵树理自觉地克服创作中“写旧人旧事容易生活化,而写新人新事有些免不了概念化”的毛病,在塑造先进农民形象方面作了十分可贵的努力。《三里湾》中那群性格各异的办社积极分子,比《李有才板话》中斗争地主的积极分子“小”字辈们,形象要充实得多。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作者成功地创造了老农中的先进分子陈秉正的形象。这个由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升华出来的艺术形象,完美地凝集了我国劳动人民对于劳动的无比光荣感。他比之于赵树理笔下的青年先进农民形象要饱满得多,但又显得可亲可爱,而不是生活在云端里的完人。在赵树理创造的人物画廊里,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是农村中背着这样那样历史包袱的中间、落后人物,那些带有绰号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思想行为具体证明了毛泽东所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的伟大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起着镜子的作用。小飞蛾的形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修5畅言教育象促使解放初期千千万万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农村妇女摆脱精神枷锁而觉醒;范登高、糊涂涂、小腿疼、吃不饱以及投机倒把分子贾鸿年等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将使广大农民引为鉴戒。 二、创造为老百姓所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什么叫所闻乐见,那原话是所喜闻乐见),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又一个贡献。赵树理这一创作贡献,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通俗化、大众化提供了艺术经验赵树理努力探索文学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重视使自己的作品为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赵树理也曾这样说道:“我写小说有这样一个想法:怎么样写最省字数。我是主张‘白描’的。因为写农民就得叫农民看得懂,不识字的也能听得懂,因此我就不着重描写扮相,穿戴,只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去写人。”(董大中编,《赵树理写作生涯》,百花文艺出版社)为此他有意地从农民为主体的读者群的审美需求出发,继承了民间艺术的一些优秀传统,重视小说“说故事”的功能,在人物描写、情节结构和语言方面,都十分注意与民族的欣赏习惯、审美趣味、文化水平相适应,从而形成了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既是他个人的风格,也是民族的、大众的风格。首先由于作者熟悉农村,作品中描写的人是地道的中国农民,特别是那些可爱的老农民;描写的事无论是矛盾冲突还是风土人情,都具有中国农村的气派与特点:表现的主题,又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样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泥土气,老百姓不仅看得懂,而且还爱读。 其次在人物描写方面,赵树理继承中国传统小说的方法,在语言及表现形式上以广大农民的思想、心理、习惯为基础,以人物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尤其注重将人物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加以表现,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动态地展开人物的性格,形成了朴实生动、幽默风趣,而表现力又强,真正做到了语言的大众化。如《小二黑结婚》即通过“不宜栽种”、“神课”和“恩典恩典”等情节,十分鲜明地描绘出二诸葛迷信、迂腐、懦弱而又老实的性格特征;三仙姑的假装迷信、放荡、撒泼、耍赖,则在“米烂了”、哭闹刘家蛟以及精心打扮、骑驴赶到区上去喊冤等情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第三,赵树理的小说在形象体系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对称性。以《小二黑结婚》为例,人物之间不仅存在着对应关系(小二黑与小芹、二诸葛与三仙姑、小二黑不管事的娘与小芹管不了事的爹、村长与区长、金旺与兴旺等等),而且对每一方描写的笔墨也大致相等,这使人物性格在相互映照、彼此衬托中更加鲜明突出,给人们难忘的印象。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修5畅言教育另外,赵树理的小说都是以晋东南农村为背景,具有浓厚的山西味道和晋阳气息,后来在其影响下形成的"山药蛋派"作家群,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最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流派之一。 三、赵树理的语言是真正的民族语言,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茅盾曾说:“如果把他的作品的片断混在别人作品之中,细心的读者可以辨别出来。凭什么去辨认呢?凭它独特的文学语言。独特何在?在于明朗隽永而时有幽默感。”(出处)赵树理的语言是在群众口语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既显现出明白晓畅、简明生动的特点,又耐人寻味,富有表现力。正如郭沫若评论《李有才板话》所说:“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颖、健康、简朴的内容和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意义,新的作风,新的文化,谁读了我相信都会感着兴趣的。”赵树理的幽默感,表现在叙事写人时的妙语横生,并善于概括人物的性格而给他一个形象鲜明的绰号。这种幽默为赵树理的创作增加了风趣、乐观的生活气息。 在表现形式方面,赵树理十分重视民族的传统艺术技巧,如评书叙事、摹情、状物的艺术,注意将那些“值得学习的办法继承下来,再加上自己的发明创造”,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写法。赵树理在他的小说中不只是采用对话的表现手法,而且注意到“对话”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所谓语言的个性化,也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别和处境。在这一点上,赵树理小说表现人物语言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如《小二黑结婚》中那位三仙姑的语言,《李有才板话》中那位阎恒元语言,《传家宝》中李成娘和金桂的语言,都写得恰如其分。在人物描写上,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讲究用几句话、几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简洁地勾勒人物形象,如《催粮差》中旧衙役的走狗特性,《刘二和与王继圣》中地主少爷的凶顽而又娇弱的性格,《小经理》中老管账的油滑世故,都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一些次要人物,也能一两笔写活。于福牵驴送三仙姑上区,张得贵抱着笔砚算盘随阎恒元丈地,只用一个动作就把他们的身份、地位、性格点了出来,颇可耐人寻味。就是老槐树下的那些“小字辈”,或热烈,或冷静,面目也不雷同。赵树理的小说较少大开大阖的情节,激烈动荡的场面,因而人物往往不是在起伏很大的动作中完成性格,而多在日常生活细节中,通过朴实、简炼但却细腻的描写去展现。情节结构讲究故事性,并有一套组织故事的艺术手法,做到顺当流畅而又曲折有味;在叙事与写景的关系上,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通过作品中人物的眼睛来写景等等。富有特色的民族语言,高超的传统艺术技巧,使赵树理的创作显示出朴素、明朗、幽默的独特风格。四、赵树理小说的最大特点是故事性强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修5畅言教育故事性强是赵树理小说的最大特点。他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短篇小说“截取横断”的结构形式,但他并非一味全部吸取西方短篇小说“截取横断”的结构形式,而是将西方短篇小说“截取横断”的结构形式与中国传统的评书或章回体小说中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的写法结合起来,抛弃了呆板的套式,加以革新。比如他的小说多以故事叙事为主,把场面情景的描写融合于故事的叙述之中,他把故事的叙述作为一条线索用于贯穿起出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典型情节的开展生活的画面,人物的行动各种社会势力矛盾与斗争,这在较大程度上适应了中国农民的欣赏习惯。赵树理批判地借鉴了评书的技法,擅长采用大故事套着几个小故事的手法;有时也用某一人物的故事串连起若干故事,同时保留故事中的种种关节以吸引读者,使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者总是在开头部分介绍有关人物,然后以故事为线索,贯串起不同时间、地点的情节,展开生活画面、人物性格和各种社会势力的矛盾与斗争,最后交代人物的结局。为了强化故事性,他的小说往往以叙述为了主,融描写于叙述之中,故事有头有尾,人物来龙去脉也一一交代清楚。以《小二黑结婚》为例,作者在小二黑结婚的中心事件中设置了小二黑、小芹与二诸葛、三见仙姑以及小二黑、小芹与金旺、兴旺之间的两组 主要矛盾冲突,各自形成了一条矛盾线索,时而交替、时而合流、互为因果,在大故事之中又有许多小故事,各个小故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连,构成大故事不可分割的部分,使情节发展环环相扣,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赵树理小说创作的独特表现手法、技巧,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我们也看到其存在不足之处,有些作品的艺术形象不够饱满,特别是社会主义时期新一代农民,由于作家对他们的了解不象对老农民那样深入,塑造形象时往往缺少细致的有感情的描写,致使这些形象缺少内在的艺术魅力,《三里湾》中的范灵芝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赵树理注意吸收与继承民族传统艺术,并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但在积极吸收外国优秀作品艺术技巧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方面尚嫌不足,这有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性更快、更大的提高。用心用情服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