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背诵有关爱情的诗词名句。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3.练:赏析作品口语化、个性化的语言特点。4.写:运用铺垫手法写一段文字。一、诵记名言警句有关爱情的诗词名句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4.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6.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7.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笔名野小、吴戴等。山西沁水人。现当代作家。生于一个贫农家庭。1943年因发表成名作《小二黑结婚》而蜚声解放区文坛。建国后出版短篇小说集《下乡集》《赵树理小说选》及长篇小说《三里湾》、长篇评书《灵泉洞》(上)等。赵树理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坚持用现实主义手法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同时,坚持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道路,努力使自己的创作与农民的阅读心理、欣赏习惯相一致。这种创作追求使他的作品既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民族色彩。“文革”中赵树理的作品被批判,本人也被迫害致死。2.相关链接小说讲述了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在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中,得到民主政权的支持,斗败了封建势力,获得胜利的故事。小说不仅热情讴歌了自由恋爱的胜利,更重要的是歌颂了农民进步的新思想战胜了愚昧、落后、迷信的封建旧思想,歌颂了农民反对封建势力的胜利,从而对解放区新建立的民主政权进行了热烈的赞颂。
节选前的主要情节:第一节,介绍主要人物:“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引出了本文两个落后典型——二诸葛和三仙姑,通过“不宜栽种”和“米烂了”两个故事,初步点明他们的愚昧落后。第二节“三仙姑的来历”,讲述了三仙姑年轻时的风流韵事,突出她的好逸恶劳和生活作风的轻浮浪荡,由此引出小芹。第三节“小芹”,讲述了小芹的故事,说明她是一个老实本分、讨人喜欢的姑娘,并通过她严厉呵斥金旺的流氓行为,一是引出兴旺弟兄,二是为以后故事高潮的到来做铺垫。第四节介绍了兴旺弟兄的投机取巧、横行霸道,同时再次引出好看、惹人喜爱的小二黑。第五节“小二黑”中,正面介绍小二黑的概况以及他与小芹的亲密关系。如果说前面部分主要是介绍背景、引出人物,那么从第六节开始,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关系就开始遇到了种种障碍,他们与落后势力、村中恶势力的冲突也由此展开。首先,他们的关系遭到了小二黑父亲二诸葛的反对,因为:“第一小二黑是金命,小芹是火命,恐怕火克金;第二小芹生在十月,是个犯月;第三是三仙姑的名声不好。”二诸葛为小二黑娶了一个八九岁的姑娘当童养媳。接着,垂涎于小芹美色的兴旺弟兄在碰壁之后,“每日怀恨,总想设法报一报仇”,终于抓住一次小二黑发疟子的机会,“开了两个斗争会”,分别斗争小二黑和小芹。“幸而村长脑筋清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斗争完后,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关系公开化了,这让小芹的母亲三仙姑着了急,原因是“小二黑这个孩子,在三仙姑看来好像鲜果,可惜多一个小芹,就没有自己的份儿”,“以后想跟小二黑说句笑话都不能了,那是多么可惜的事”,因此托东家求西家地给小芹找了个婆家。小芹和小二黑两个来到一个大窑里商量对付三仙姑的法子,结果给贼心不改的金旺逮着了机会,以捉奸为借口,把小二黑和小芹捆住,送到区委会要按军法处置。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1)单音字①罗睺星(hóu) ②跺脚(duò) ③逞逞本领(chěnɡ)④手帕(pà)⑤镶边(xiānɡ)⑥闺女(ɡuī)(2)多音字①兴 ②色(3)辨形组词①②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①晌午:中午。②作践:糟蹋;作弄,侮辱。
③恩典:名词,恩惠;动词,给予恩惠。④装神弄鬼:装扮成鬼神(骗人);比喻故弄玄虚。(2)近义词辨析①因缘·姻缘辨析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缘分。姻缘:指婚姻的缘分。例句 a.小虎队的诞生也许是多种因缘机遇的结果:校园歌曲时代优秀音乐创作人的才华孕育,三位天才男孩的强势组合……机遇和缘分、人才和年代的因素缺一不可。b.民俗专家介绍说,自古以来,由于元宵灯节不对闺阁女子加以限制,因此就有了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和“姻缘会”的说法。②庄严·庄重辨析 二者都有(言行)不随便,严肃的意思。“庄严”侧重于严肃崇敬,既可指人的神态,也可指重大事物形成的气势、氛围或特定的严肃时刻,范围较广;“庄重”侧重于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与“轻浮”相对,一般只用于人,范围较窄。形容人的神情态度时,“庄严”侧重于严肃而不可侵犯,语意较重;“庄重”侧重于严肃而不随便,语意较轻。例句 a.佛法甘露,不仅为他开启了智慧,也使他的佛教绘画艺术达到了超凡脱俗、清净庄严的境界。b.道静瞪着他们足有一分钟,然后庄重地转身过来,不慌不忙地走开了。四、速读感知课文作品塑造了哪几类人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把人物的活动摆放在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不久,干部队伍不纯,某些基层政权为坏人所把持,而一些群众仍存在浓厚的落后意识的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成功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1)以二诸葛和三仙姑为代表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他们深受封建势力压迫和封建思想毒害,以旧观念处世,但最终有所转变。二诸葛和三仙姑是小说中塑造得最为出色的人物。(2)以小二黑和小芹为代表的新人形象。他们是农村中新一代农民的典型。他们已经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浑浑噩噩地求生,而是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执着地追求婚姻自由。他们不仅敢于同破坏他们婚姻自由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而且也毅然决然地同老一辈的封建传统和迷信观念彻底决裂。(3)以金旺和兴旺兄弟为代表的农村封建残余势力的形象。他们身为村干部,却横行霸道、祸害乡里。乡亲们没有人不恨他们,但又因为长期受到他们的压迫而惧怕他们,“谁也不敢说半句话,都恐怕扳不倒他们,自己吃亏”。最终,在民主政权的主持下,兴旺弟兄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兴旺弟兄失败的结局,宣告了旧势力必然彻底灭亡的历史命运。
一、重点突破1.本文是怎样在情节发展中刻画三仙姑这个人物形象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小说第十一节“看看仙姑”是刻画三仙姑最为成功的一节。作者没有客观地评价她是如何懒,而是写了她在女儿被抓、一夜未归,丈夫非常着急的情况下,照样起得很迟,甚至丈夫于福“把饭菜做好了放在炉边等,直等到她梳妆罢了才开饭”。作者没有定义她是如何老来俏,而是写了她在区上的交通员传她的情况下,不紧不慢换上一身新衣,以至于区长误认为她是年轻媳妇,周围的人也议论纷纷,连她半辈没有红过的脸也撑不住了,“恨不得一头碰死”。作者就是这样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言语来展示其性格,很少有静止的景物与心理描写。2.试结合所选文本分析二诸葛、三仙姑同中有异的性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相同点:两人都具有封建思想,都反对儿女自由恋爱,想以家长身份主宰儿女婚姻;两人都迷信阴阳八卦、黄道黑道,规矩颇多。不同点:①二诸葛是虔诚的迷信者,迷信成了他认识生活、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尺;三仙姑则是虚假的迷信者,迷信成了她欺骗别人、害人利己的手段。②二诸葛既是一个封建家长制的维护者,同时又是一个善良、厚道的父亲;三仙姑则是一个无情的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她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3.小二黑、小芹的恋爱结局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人民政府的支持使解放区青年男女冲破旧的婚姻观念的束缚,勇敢地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2)小二黑、小芹为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已不单单是“个性解放”的范畴,而是以高度的革命自觉性为指导思想,是解放区人民反霸除暴的民主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当时整个社会建立新的婚姻观念,清除封建迷信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3)小二黑、小芹婚姻的美满结局说明了人民政府是人民实现自主婚姻的最可靠保证。同时也标志着深刻的社会变化,并且正在继续深入发展。二、疑点探究4.《小二黑结婚》是怎样表现和歌颂民主改革、人民政权这一主题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小说通过小二黑和小芹为争取婚姻自由而进行斗争的过程,表现和歌颂了民主改革、
人民政权:①小二黑和小芹在与封建家长二诸葛、三仙姑和恶霸金旺、兴旺的斗争中,把人民政权作为坚强后盾,非常勇敢,无所畏惧,终于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②二诸葛、三仙姑在人民政府的教育下,终于转变了思想,开始了新的生活;③恶霸分子金旺、兴旺弟兄受到了人民政府的惩办,以彻底失败告终,显示了人民政权的巨大威力。三、美点赏析——语言口语化、个性化突出5.小说的叙述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特点,人物语言个性化突出,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叙述语言通俗、口语化。例如开篇一段,就如过去民间说书艺人的口气,用群众语言,流畅生动地叙述,很有吸引力。(2)人物对话有鲜明个性。例如二诸葛和三仙姑,虽然都是所谓“神仙”,但由于两人身份、思想性格不同,对话语言也就不同了。像“不宜栽种”“属猴的”“命相不对”“恩典恩典”之类的话,出自农村初通文墨的阴阳先生二诸葛之口,自然是很符合他的个性的;而像“刘修德!还我闺女!你的孩子把我的闺女勾引到哪里了”之类的话,出自一个粗俗刁钻的女人三仙姑之口,是十分贴切的。四、随堂写练6.《小二黑结婚》选文开头说:“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受到村霸的破坏,他们会争取到美满姻缘吗?……”这句话是为引出下文做铺垫的。请运用铺垫手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我们这一带生长的松树都是南方马尾松,秋风乍起,那些最先长出的、被阳光晒红了的松针就会随风飘落。当寒风刮得更猛烈些的时候,松林里就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褐红色的松针。踩上去,就像踩在松软光滑的毛毡子上。冬日的晌午,太阳暖洋洋的,山里的孩子成群结队地出发了。他们用竹耙子挑着一对土箕,走进松林。有红毛毡子铺就的松林,成了小伙伴的乐园。捉迷藏,打松球,冲关,滑滑梯……清脆的笑声响彻松林。而树梢上那些又红了的松针,会在孩子们的笑声中簌簌坠落。
二诸葛状告赵树理刘 金二诸葛刘修德,自从五十多年前被赵树理作为封建迷信的典型写进《小二黑结婚》,很被乡亲们笑话,以此蔫头蔫脑地过了半辈子。所幸如今虽年过九十,身子骨依然硬朗。近几年,二诸葛耳闻目睹,那些算命、看相、择吉、排八字等迷信行当,又时兴起来,甚至变本加厉,比他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心理不免失去平衡。近日,又闻说阳谷县薛庄一株大杨树,忽然成了树神,四邻八乡,来朝拜祈福的,每天不下百人,还有晚上开小车来的“公家人”!听说,那株杨树的主人,村里每年给740元,他还不满足,硬要见天给他20元。二诸葛听在耳里,热在心里,真想重操旧业,日常给乡亲们择个吉日,排个八字,讨个“签经”,得点小小酬劳。怕只怕,又来个作家,把他拿去再做一回封建迷信的典型,那就太没趣了。这天,在县城做着什么“食府”总经理的孙子(就是小二黑与小芹的儿子)回家来,一进门就冲着二诸葛说:“爷爷!您老那个‘不宜栽种’的流毒,至今没有肃清,反倒越流越深了。那个劳什子的《宜忌日历》,如今在大城市里满天飞,许多人都把它奉为金科玉律,照此行事,不敢有违。最叫人头痛的是好些个‘诸事不宜’的日子,不仅没人来办喜庆宴席,连平常吃喝也不上‘食府’了。这个迷信啊,真把我们餐饮业搞苦了!”二诸葛立即反击过去:“嫌人家迷信!你自己呢?你那个食府大堂上,不就供着一个大大的财神爷?”孙子尴尬地笑笑,说:“那是……如今兴这个呀。如今店堂里,谁不供个财神爷呢?”二诸葛得意地笑了:“可不是?《宜忌日历》,也是大家都信嘛!听说那还是‘海外引进’的。这可是数典忘祖。你爷爷那时的老黄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都详细写着宜什么、忌什么,或诸事不宜、万事大吉么?何用从海外引进!”孙子说:“不过,您那是老黄历,一定没有‘宜购黄金日’。”这天晚上,二诸葛睡不着了。当年被赵作家写进小说,做了封建迷信的典型,他越想越觉得冤。换了今天,再怎么着,也轮不到拿他做典型啊!如今,虽说共产党、人民政府是反对封建迷信的,建设精神文明嘛!可是,算命的、看相的、看风水的、占卜的书,一大套一大套地出,源源不断地出,你争我抢地出,有谁管过?如今搞迷信活动的,不仅有老百姓,还有“公家人”,又有谁管过?我一个平民百姓,当年看看黄历,择个日子,排个八字,有什么要紧?凭什么拿我做典型?想之再三,二诸葛打定主意,决定给法院递个诉状,要求给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第二天,二诸葛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写成一份诉状,录之如下:“为诉请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事。诉状人刘修德,人称二诸葛。早年无师自通,颇晓命理,尤善择吉选时。不虞(不虞:没想到)五十四年前被著名作家赵树理选作典型,写入《小
二黑结婚》,特别把我‘不宜栽种’的隐私大事张扬,惹得天下人笑话我,致令我郁郁不欢五十四年于今。自从开放以来,思想大为活跃,择吉选时之重要,已得社会广泛认同。无论公私企业开张,皆须择吉日良辰。前些年以逢八为吉日。最近,又从‘海外引进’《宜忌日历》(修德谨按:此日历实系剽窃修德当年所本之老黄历,仅窜入“宜购黄金日”一项而成),是否开张吉日,悉依此日历所载而定。由是观之,修德当年择吉栽种,有何过错?被选作封建迷信典型,其冤明矣!为此,特请法院判令赵树理先生为修德平反昭雪,并登报道歉。谨诉。”据说,法院接到二诸葛诉状后,认为所诉句句是实,但不属于民事诉讼范围,已将诉状移转有关方面酌情处理。点评 本文似乎是《小二黑结婚》的续篇,是一篇微型小说。然而,它却是一篇杂文,一篇小说形式的杂文。因为它并不致力于刻画人物形象、铺排故事情节和精心描绘环境。它要告诉人们的是:迷信活动回潮,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却没有人管。只不过这个意思是通过二诸葛状告赵树理的虚构故事表达出来的。全文立意深刻,构思精巧,联想丰富,语言朴实、生动。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1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了第40个年头,这部故事要写下新的一页。40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一往无前的豪情和意志、决心和勇气,( )。改革之路从无坦途,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十九大之后的改革称为“新征程”,其艰巨繁难__________。然而,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__________。那些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跨越重重障碍,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实干家;那些勇于将改革的刀刃向内、以自我牺牲精神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促进派;那些__________大胆闯大胆试,即便遭遇挫折也__________的开拓者,是真正的历史推动者,是伟大时代的创造者。将最精彩的中国改革故事呈现给世界,将改革蕴含的实践逻辑,将最有价值的改革,转化为我们民族的思想资源和中国理论,这是党的理论工作者重要的职责使命,对此我们须担当,也堪当。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象地描画了中国改革40年来的奋进姿态B.从中展现了40年来中国改革的奋进姿态
C.可以说是中国40年来改革奋进姿态的真实写照D.正是40年来中国改革奋进姿态的真实写照答案 D解析 补写句应承接上句,应该用判断句“是……写照”,表达肯定的语气。A项“40年来”修饰的应是“中国改革”,而非“奋进姿态”。B项加上“从中”后赘余。C项“可以说”显得语气不确定,表述效果不佳。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见微知著 凤毛麟角 史无前例 矢志不渝B.见微知著弥足珍贵史无前例坚贞不渝C.可见一斑弥足珍贵敢为人先矢志不渝D.可见一斑凤毛麟角敢为人先坚贞不渝答案 C解析 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可见一斑:比喻从一点可以推知全貌。这里用于形容“改革艰巨繁难程度”,用“可见一斑”。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此处是说“笃行的珍贵”,用“弥足珍贵”。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前所未有。敢为人先:有勇气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这里形容改革的勇气,用“敢为人先”。矢志不渝:发誓立志,决不改变。坚贞不渝:坚守节操,决不改变。句意的侧重点在于“坚持志向”,用“矢志不渝”。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将最精彩的中国改革故事向世界呈现,将改革蕴含的实践逻辑,将最有价值的改革,转化为中国理论和我们民族的思想资源B.将最精彩的中国改革呈现给世界,将改革蕴含的实践逻辑,将最有价值的改革经验,转化为我们民族的思想资源和中国理论C.将最精彩的中国改革故事呈现给世界,将改革蕴含的实践逻辑,将最有价值的改革经验,转化为中国理论和我们民族的思想资源D.将最精彩的中国改革呈现给世界,将改革蕴含的实践逻辑,将最有价值的改革,转化为中国理论和我们民族的思想资源答案 C解析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改革,转化为……”不搭配,应改为“……改革经验,转化为……”;二是语序不当,首先转化为“中国理论”,进而形成“民族的思想资源”。4.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得很严。长大后,跟好上了,三仙姑说什么也不同意。知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于是两个人就商量对付的办法。把怎样装神弄鬼的事从头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一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③改为“小芹”;⑤改为“三仙姑”;⑥改为“小芹”;⑦改为“她”。解析 文段选自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称混乱,指代不明。5.请根据所给例句,再仿写一个句子。例句:赵树理的一生就像一部电视剧,他以他的人格演绎了农村农民的改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老舍的一生就像一部长篇小说,他以他的情感诠释了善恶人情的更迭。解析 注意比喻修辞、句式、语言等暗含的信息。二、阅读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借给你的温暖江文胜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
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某某年某月某日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C.小说很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忽然,狗叫”“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等。D.小说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答案 C解析 A项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时代背景也不是“大饥饿时代”。B项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对吴亚龙没有心理描写。D项小说情节虽有曲折,但并不离奇,更未跌宕起伏。7.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条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8.小说中的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②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了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③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的始终。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示例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③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④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