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小二黑结婚》的音乐创作分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歌剧《小二黑结婚》的音乐创作分析

ID:838033

大小:5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歌剧《小二黑结婚》的音乐创作分析  内容摘要:在提倡中国歌剧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通过分析歌剧《小二黑结婚》的音乐创作,对关于如何发展歌剧和中国歌剧应该走什么道路问题的探讨,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戏曲表现手法    20世纪上半期,诞生了中国歌剧。它既不同于原先被西方称为中国歌剧的戏曲,也不同于话剧加唱的戏剧样式,而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型歌剧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反映人民思想感情和社会现实、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新歌剧形式。关于如何发展歌剧的问题中国歌剧应该走什么道路这一核心问题,我国歌剧界展开了多年的探讨与争论,至今仍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在提倡中国歌剧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重新审视歌剧《小二黑结婚》的音乐创作,对当今中国歌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致力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全国的文艺战线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歌颂时代,表现革命斗争生活,反映现实,成为这一时期艺术创作的主旨,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新歌剧创作获得很大发展,在内容题材和表现方法上,出现了比较丰富多样的局面。对民族歌剧如何发展、歌剧音乐应以什么为基础、怎样继承和发扬民族戏曲传统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主张在民歌基础上搞歌剧,有的提出在戏曲基础上搞新歌剧,也有的主张采取外国歌剧的创作手法,还有的认为应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戏曲或民间音乐素材创作,歌剧创作者们积极地根据自己的歌剧理念进行创作探索。诞生于1953年的歌剧《小二黑结婚》,则是从戏曲基础上发展的新歌剧,开创了在戏曲基础上发展民族新歌剧的先河。   歌剧《小二黑结婚》,源于赵树理的同名小说《小二黑结婚》。它发表于1943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最早的创作成果之一,是解放区文学艺术创作走向民族化、群众化道路上的丰硕成果。《小二黑结婚》取材于当时发生在山西辽县(今天的左权县)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真人真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赵树理敏锐地捕捉到这件事情所蕴藏的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用朴素而有个性的群众语言,塑造了小二黑和小芹为争取婚姻自由幸福而同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恶霸势力斗争的农村青年形象,歌颂了新社会的胜利。1953年,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将其作为教学实习而创作和演出,由田川、杨兰春执笔,马可作曲。从小说到剧本改编历经十年,这期间小说所暴露的封建婚姻制度和习惯在当时的生活中还存在,把小说改编成剧本仍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作曲家在创作中,运用了戏曲板腔体手法来统领全剧音乐,将大量地方戏曲和民歌曲调用于歌剧中,使它们成为统一的整体。    二    在歌剧《小二黑结婚》的音乐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戏曲版腔体手法来统领全剧音乐,采用了多种民间音乐素材,尤其是对于传统戏曲的音乐发展手法和材料的运用极具特色。它不是简单地个别采用戏曲剧种的曲调,改编某个唱段,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戏曲的音乐表现手法与技法创作民族歌剧。  (一)对戏曲音乐素材的吸收   在歌剧《小二黑结婚》的音乐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戏曲板腔体手法来统领全剧音乐,采用了多种民间音乐素材,尤其是对于传统戏曲的音乐发展手法和材料的运用极具特色。它不是简单地个别采用戏曲剧种的曲调,改编某个唱段,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戏曲的音乐表现手法与技法创作民族歌剧。  (二)戏曲音乐表现手法的吸收  1.板式的运用  在《小二黑结婚》中,作曲家采用了我国传统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在处理《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这一唱段时,运用了戏曲中的板式,采用了慢板二六板快板散板的链接形式,将梆子腔音调素材作自由的变形发展,以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变化。  在描写小芹到河边洗衣服时,具有戏曲慢板的性质,加上拖腔得体的运用,极富抒情性,接着描写二黑去县里开英雄会离家时的情景,运用了戏曲的二六板,唱词字位安排密集,曲调有所简化,表现了小芹对二黑的思念之情。  在后一段昨夜晚小芹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二黑哥当了模范中,节拍由1/4变为2/4,唱腔旋律如行云流水般的快板,明朗活泼,表现了小芹激动喜悦的感情。    2.朗诵调的运用  在《小二黑结婚》中,吸收民族戏曲的朗诵调并将语调的表现(情绪)、语言的抑扬(四声)顿挫(节奏)结合好,使得朗诵调有某种程度的旋律性和抒情性。如小芹向小二黑倾诉的一段,表现了小芹抗击旧的婚姻制度的决心。     在这部作品中,对戏曲音乐吸收不是简单的个别地采用某种戏曲曲调,或是改编某个唱段,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戏曲音乐手法创造新歌剧,运用戏曲板腔体的手法来统领全剧音乐,这种创作风格,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欢迎。歌剧《小二黑结婚》的出现,在当时又掀起了一种歌剧高潮,它成为继《白毛女》之后的中国民族歌剧的第二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一条歌剧创作道路的产生,即继承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戏曲的音乐发展技法来创造出既有时代性又符合广大群众审美情趣的歌剧作品。    三     歌剧《小二黑结婚》在音乐创作中,去民间采风,到晋东南一带搜集黎城落子、武安落子、平调等戏曲音乐,并到《小二黑结婚》故事发生的地方进行调查,其整个创作过程都是认真精心安排的。歌剧演出后,受到了广大普通观众的认可和欢迎,但专业圈内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小二黑结婚》是向旧形式投降,只可当成戏曲改革,不能算作新歌剧创作;也有人说作品音乐吸收的素材过多,过于杂芜,在搞三梆(山西、河南、河北梆子)一落(评戏),风格不统一。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狭隘的,一种反对戏曲基础,一种是狭隘的戏曲基础者,都没有正确对待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戏曲音乐传统,这种传统形成的审美已渗透到百姓的血液中而难以改变。歌剧《小二黑结婚》遵循了广大人民群众世世代代形成的审美标准和原则,首次在戏曲基础上发展了中国歌剧,使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道路更加宽广。这种探索的成功,确定了一条民族歌剧道路的发展方向,并标志着这条道路的初步成熟。应该说,其贡献不在《白毛女》之下。  四  歌剧《小二黑结婚》首次在戏曲基础上发展了中国歌剧,成为建国后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它是对《白毛女》音乐创作模式的丰富发展,比《白毛女》的风格更为统一。虽然戏曲音乐在《白毛女》音乐里占有重要位置,但就整个创作来说,《白毛女》仅是对戏曲个别曲调的采用,基本手法是民歌的,而《小二黑结婚》不是简单地个别采用戏曲剧种的曲调,改编某个唱段,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戏曲音乐手法创造新歌剧。在歌剧《小二黑结婚》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也就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歌剧的音乐创作模式主流就是在传统戏曲音乐基础上的创新与创造,在它之后,产生了众多优秀的民族歌剧作品。   通过对歌剧《小二黑结婚》音乐创作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民族歌剧艺术,走过的是一条艰苦的坎坷之路,其中有收获和喜悦,也有失败和反思。它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立足于本民族音乐的丰富沃土,继承戏曲艺术的优秀传统并适当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融入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发展、创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神韵的中国歌剧艺术。歌剧《小二黑结婚》从诞生之日起,就定位在向平民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在它的影响下,中国歌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众多优秀曲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究其原因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反映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尊重了普通百姓上千年经过中国音乐戏曲的影响所形成的已融化在血液中的难以改变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  在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今天,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进入了更多层面的探索,按西洋大歌剧的模式,创作了以《伤逝》《原野》为代表的新歌剧,其中歌剧《原野》在1989年获得慕尼黑第三届国际音乐文化戏曲研究会特别荣誉证书奖。但它在国内的普通观众中却没有引起共鸣,没有像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那样,在基层观众中掀起一种歌剧热潮。虽然它们在创作理念、创作技法、表演形式上等表现手法是新颖的,虽然在现在的歌剧舞台上大量演出播放,但也许远离了百姓的审美和需求,百姓也就从心灵上远离了它们;虽然歌剧《小二黑结婚》处于民族歌剧发展的初期阶段,其音乐创作处于原始化和探索期,但它的创作运用了大量人民群众所喜欢的民间音乐素材,故事内容为群众所熟知,音乐风格、剧目结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它受到了普通民众的强烈喜爱,就是因为它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这种戏曲文化的结构在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沉积,已变成了一种带有遗传性的审美习惯,并且这种审美已融化在血液和灵魂里而难以改变。虽然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民族歌剧随着时代的延伸而远离了现在的歌剧舞台,但它们却永远驻足于普通民众的心灵里。通过歌剧《小二黑结婚》的音乐创作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歌剧专家对大量借鉴西洋歌剧技法的中国歌剧创作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它仍然受到了观众的冷落,歌剧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民族歌剧的这种现状,不能不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思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