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3荷花淀(备课资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3荷花淀(备课资料)

ID:838132

大小:70.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备课资料一、课文补注孙犁及其小说:孙犁,原名孙树勋。从1939年起开始小说创作,到新中国成立前。著有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后汇集于《白洋淀纪事》,另有中篇小说《村歌》。孙犁是抗日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第三代作家。在解放区的短篇小说家中,孙犁是赵树理之外最重要的作家。孙犁的小说,大都是描述他的故乡——冀中平原的白洋淀水乡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尽管取材多为严酷的战争年代的人物、事件,但往往不从正面去描写战争,而是把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命运真实地结合起来,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在艺术上追求诗的抒情性和风格化的描写,用充满诗意的笔致,把白洋淀人民保卫家乡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交织在白洋淀水乡如诗如画的背景上,展示人民群众爱民族、爱国家、爱同志的优美情操。孙犁的小说带有抒情诗般的格调,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气质,这是孙犁小说特有的风格。孙犁的作品具有本质意义的特点:(一)“孙犁的作品,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小说,却有近似于诗歌和音乐那样的艺术魅力,像诗歌和音乐那样的打动人心,其中有些篇章,真是可以当作抒情诗来读的,当作抒情乐曲来欣赏的。作家在艺术上所追求的,似乎是一种诗的境界,音乐的境界。”(二)孙犁作品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气息,“像吴召儿和双眉这样的人物形象,像荷花淀和芦花荡这样的生活场景,都是被充分浪漫主义化的。乍看起来,好像不大真实,其实这比真实还要真实,比真实还要美”。(三)“孙犁的文学语言,可以说得上是一种美的语言,它们不但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描绘出鲜明的生活图景,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赋予作品一种独特的诗意和艺术魅力。”总体来说,孙犁“作品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正是那些焕发着劳动人民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地方,那些激荡着强烈的,亲如骨肉的阶级感情的地方”。(参照黄秋耘的《关于孙犁作品的片断感想》)(选自《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上海科学院出版社)孙犁的艺术追求:孙犁是一位兼有诗人与学者气质的小说家。正是那种隔着时间的距离看生活和对生活进行理性探索的倾向,使他的小说尽管以情胜,却决不浅薄,那弥漫着的氤氲,常把你的情思引向高远的境界。他曾教人以“不能胶滞于生活”,他自己的创作,因立意不限于记录一种生活状态,虽在极平凡的文字间也别有寄托,使人读之,自然生“淡远之想”,体味到无尽的“余意”。这就是孙犁,一个“单纯情调”的追求者,冀中平原乡村风情画的画师,诗人和学者。他的作品,是解放区文艺的奇花异卉。它们不但以自己的形式包容时代内容,而且在当时及其后,培养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训练了一些能鉴赏他的细腻委婉曲调的耳朵。它们是民族风格的,但并不以袭用既有的民间形式为标志。它们是雅俗共赏的,质朴而不流于粗率,浅易中自有淡雅的风韵。(赵园)二、课文析读《荷花淀》中的女性魅力傅书华读孙犁的小说,你会觉得,在他的作品中,塑造得最主要、最成功的形象是青年女性形象,这些青年女性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不是那个时代尖锐深刻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也不是被社会所看重的超凡出众的品质、毅力和才能,倒更多的是一些女儿态,是一些性别特征十分鲜明的女性所独具的心态、神韵、言行、情感、品格等等。《白洋淀纪事》《山地回忆》《铁木前传》等代表作是这样,《荷花淀》也是这样。 你看,这篇作品虽然写的是抗战时期与日本鬼子的战斗,但通篇看不到战争的严酷、壮烈、生死搏斗、对人的超常考验,所写事件也说不上有多么重大、厚重,作者精细的笔墨倒更多在于对青年女性的准确勾画、展示上。譬如,作品一开篇的优美描写最终聚焦在“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俨然一座圣洁的乡村女性雕像。譬如作者对女性心态、神韵的精确传达:女性的心是细腻、敏感的,水生笑了一下,女人就“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知道一定会有什么事要发生;女性是依恋情感的,水生说自己明天要到大部队去,女人的心就受到极大的震动,原本让苇眉子在怀里跳跃的编席能手却让苇眉子划破了手;女性可以承担任何苦难、牺牲,可以为情感之爱付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忍受情感之爱的匮乏,并且对爱的抚慰、对语言而非行动的关怀有着特别的渴求。所以,水生要对女人说“好听”话,“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而且这还不够,女人虽真心支持水生却还要用“为难”的形式——“家里怎么办?”逼水生说出更多的“体己”话,而一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才道出女人的真实内心。再譬如,女性往往喜欢“口是心非”,最典型的此类话语莫过于女性面对自己认为最好的、自己最喜爱的男性会说:“你真坏!”在《荷花淀》中,女人们明明自己心里特别想念自家的男人,却偏偏要找寻各种各样的借口,好像是被迫去的;明明对自家男人参军积极性和战斗中的勇敢充满了赞美,却偏偏要用各种各样埋怨的语气说出“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再如,女性偏重生命感性,对生存状态不多作理性的沉重思考,而注重现实的瞬间,所以,作品中写“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再如,女性凭直感往往遇到大事反而有果断能力,所以,作品写遇到鬼子船时“什么也别想了,快摇”。整篇小说的大量描写,最用力之处,可以说都在这些方面。那么,作者这样写的意义、魅力何在呢?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男性位居社会的中心,女性位居社会的边缘,这一方面使女性不同程度地丧失着社会权力,一方面也使女性尤其是涉世不深的青年女性因为较少地实际参与社会,因而较少地受到社会规则的污染,更多地保持着人性的纯洁。或者说,男性/女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转换为社会性/人性,社会理性/生命感性。传统的中国文学,一向侧重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为主题,五四时代,第一次树起了“人的文学”的旗帜,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学,从此开始以人为本位,以人为题。孙犁的《荷花淀》及他的其他作品中青年女性形象的塑造,正是沿着五四时代“人的文学”的文化命脉而来的。所不同的是,五四时代的文学,一方面通过远离社会中心的儿童、女性、民谣来体现人的主题,更主要的方面,则是通过人与社会的冲突来突出人应有的位置。譬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郁达夫的《沉沦》等等。而随着根据地这一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孙犁着重写的则是人性在抗战时期根据地这一新的社会形态里的美好呈现与升华。正是这美好的人性,支撑了艰苦的抗战,也正是这美好的人性,使艰苦的抗战充满了温馨。谁如果想要摧毁这美好的人性,人性就会对之给以最坚决的回击,并在这回击中,使自己得到升华。你看,作品开头写“湿润润”“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女人“怀里跳跃着”,结尾则写道:“她们学会了射击”,女人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在警戒”,这正是对人性、对人性升华进行赞颂的两幅生动、美好的图画。人性的美好,是人生存的根本的意义。比起人性美好的保持来,那外在的压迫、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呢?它只能使人性显示出更滋润更神圣的光泽来。这正是《荷花淀》,也正是孙犁小说用主要笔墨通过青年女性着重写人性的美好,而对战争的严酷反而不去着重强调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也是《荷花淀》及“荷花淀派”作品清新优美又充满着一种内在的坚实力度的最根本原因所在。而以写人为根本,在写人的过程中,又写出了时代的变化,把五四时代文学人的主题与四十年代文学政治的主题做了水乳不可分的有机结合,把人性与阶级性、时代性做了水乳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也是《荷花淀》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在文学现代“史”中能有一席之地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所在。(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1期) 三、类文荐读嘱咐孙犁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眼泪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了。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里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了又幸福地降落。她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是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一听呆了,低下头,好半天才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自己照顾全家,每逢夜里有风声,就不管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的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地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去打败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场,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来,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人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地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到了目的地,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暖和暖和吧。” 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阅读提示:《嘱咐》是《荷花淀》的续篇。《嘱咐》最后完成了水生女人的性格刻画:一个成熟的革命战士。小说并未写她在八年抗战中如何出生入死经受严峻的考验,而是描述经过八年的生死离别,水生突然回家小住一晚的种种情景。这是水生女人和水生夫妇感情关系的发展,也是夫妇感情关系掀开的新的一页。她依然活泼要强,只是代替几分天真的,是沉着干练;她的爱情依然坚贞深沉,只是在八年的思念中变得更热切。她更深刻地理解了战争与爱情的关系,因而也更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荷花淀》中她曾答应丈夫的嘱咐,到这里变成她嘱咐丈夫了。她主动地嘱咐水生:“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地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她懂得作为一个女人,对上前线的丈夫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于是,在风雪弥漫的黎明,她熟练地驾着冰床,边嘱咐,边送丈夫踏上征途。水生女人是孙犁用革命现实主义的抒情笔触塑造出来的劳动妇女的光辉典型。四、阅读方略小说的阅读与鉴赏之三:鉴赏的条件鉴赏小说需要有一定的条件。鲁迅先生在谈到文学鉴赏时曾经说过:“读者也应有相当的程度。首先是识字,其次有普通的大体的知识,而思想和感情,也须大抵达到相当的水平线,否则,和文艺即不能发生关系。”(《文艺的大众化》)具体说来,鉴赏小说应具备以下条件:1.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鉴赏文艺作品的起码条件。缺乏生活经验,就难于对文艺作品所反应的世态风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联想和想象,也就难于达到深刻的感受和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容量比较丰富的文艺作品,如小说,更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警察和赞美诗》是(美)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读这篇小说,我们现在的青年人是没有生活体验的,必须多读一些背景材料。否则,缺少现实生活的体验,是很难理解文中主人公的反常心理和违背常理的结局的。2.正确的审美观。正确的审美观是我们阅读小说的航标灯。阅读小说如果只是喜欢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或者专门寻找有“刺激”的描写,那么这种“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感、意志作为骨子”的阅读,非但没有丝毫的价值,反而对我们的思想有损害作用。这就是因为阅读者缺乏正确的审美观。还以《警察和赞美诗》为例,有了正确审美观的人去读它,就会透过苏比那些荒唐、可笑的行径,看到辛酸的眼泪,看到美国的社会现实,从而进一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本质。3.对小说特点的把握。要鉴赏小说,需知道什么是小说,有什么特点,即要了解有关小说的基本知识,如小说的三要素,小说艺术的中心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要学会如何从小说中分析出蕴涵在其中的主题思想。再者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小说感——即阅读小说的感情,对形象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对作品的具体和总体的领悟力。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小说鉴赏的基础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进行小说鉴赏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