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音字形天天练下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刁难(nàn)禁(jīn)受一隅(yú)之见处(chǔ)之泰然B.寺庵(ān)堤(tí)岸垂涎(xián)三尺掀天斡(wò)地C.暮霭(ǎi)诋(dǐ)毁嗟(jué)来之食胜券(juàn)在握D.踬踣(bó)曲(qǔ)解褒(baó)贬不一恃(shì)才傲物Adījiēquànbāoqū
字音字形天天练下列字形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取义断章取义义气意气用事B.具备万事具备制胜出奇致胜C.伏法认罪服法瑕疵偶有瑕疵D.灌注全神贯注生意望文生意B俱制伏义
屈原列传
一、通假字1、犹离忧也2、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3、人穷则反本4、屈平既绌5、厚币委质事楚6、靡不毕见7、亡走赵,赵不内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词类活用1、因谗之曰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4、明道德之广崇5、蝉蜕于浊秽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7、其后楚日以削8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三、其他重点词语1、争宠而心害其能2、每一令出,平伐其功3、离骚者,犹离忧也4、《国风》好色而不淫5、故劳苦倦极6、靡不毕见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8、屈平既绌9、楚诚能绝齐10、使使如秦受地1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1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13、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14、竟死于秦而归葬15、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16、屈平既嫉之17、冀幸君之一悟18、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9、顷襄王怒而迁之2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二、实词多义志1、博闻强志2、《齐谐》者,志怪者也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4、其志洁与1、屈平不与2、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3、举匏尊以相属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夺1、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2、行年四岁,舅夺母志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属,读音一:shǔ(l)名词1亲属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2)动词1管辖,掌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2系,是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谭嗣同》)读音二:zhǔ动词①接连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②跟随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史记·项羽本纪》)③邀请,劝请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赤壁赋》)
疾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2、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疾痛惨怛信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低眉信手续续弹3、信可乐也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5、楚怀王贪而信张仪见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靡不毕见3、慈父见背微1、其文约,其辞微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与其客语,微察公子5、微斯人吾谁与归6、微言大义间1、谗人间之2、道芷阳间行存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2、而公子亲数存之3、遂救邯郸,存赵
间,读音一:jiān(1)名词①门缝,夹缝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②中间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③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读音二:jiàn(1)名词①空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②机会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③(不多)时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2)动词1间隔,隔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2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一、虚词而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国风》好色而不淫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4、楚怀王贪而信张仪5、愿得张仪而甘心焉6、竟死于秦而归葬7、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2、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3、以一仪而当汉中地4、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7、皆好辞而以赋见称8、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之1、上官大夫与之同列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屈平之作《离骚》4、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5、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6、久之,能以足音辨人7、出游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
一、虚词而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转折2、《国风》好色而不淫转折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转折4、楚怀王贪而信张仪因果5、愿得张仪而甘心焉顺承6、竟死于秦而归葬顺承7、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并列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来2、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来3、以一仪而当汉中地用4、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因为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因为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因为7、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凭借8、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凭借之1、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代词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主谓之间3、屈平之作《离骚》主谓之间4、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到5、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音节助词6、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音节助词7、出游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这
所(一)名词,处所,地方。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二)助词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①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②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所谓】所说的。①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古今异义的词1、颜色憔悴2、形容枯槁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4、设诡辩于怀王
句式归纳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4、楚诚能绝齐。5、秦,虎狼之国,不可信。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7、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10、此不知人之祸也。
四、翻译训练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3、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6、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3、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不如不去。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他文笔简约,语言含蓄精深,他志向高洁,他品行正直廉洁,他描述的是平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国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贤人来辅佐自己6、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楚怀王)军队被打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五、素材运用(一)《屈原列传》可证观点、角度:1、爱国2、生与死的意义3、志洁行廉4、诗穷而后工(指诗人在受到困厄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5、文人的命运6、外在环境与内在追求等等
(二)运用实例:(1)个人与社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2)真性情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潇潇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
(3)执著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