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领导签字:使用日期:姓名:所在组别:《屈原列传》导学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3.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预习案一、文学常识1、屈原简介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官职,参与国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jÌn)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285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作为一位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国爱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人格,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2、屈原的影响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二、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第7页(共8页)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高一语文导学案属草稿未定()惨怛()帝喾()靡不毕见()濯淖()绌()被发行吟()枯槁()啜()其醨()怀瑾握瑜()皓皓()温蠖()汨罗()2、找出文中的11个通假字。3、至少从文中5找出个古今异义词。4、至少从文中找出6个词类活用的词语。5、至少从文中找出6个有特殊句式的句子。6、在文中标记出你认为重要实词虚词。7、一词多义①君有疾在腠理()②病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④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疾⑤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⑥举疾首而相告曰()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⑨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第7页(共8页)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高一语文导学案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②烧北船,延及岸上营落()③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及④一人飞升,仙及鸡犬()⑤其贤不及孔子()⑥及说备使抚表众()⑦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①致敬亭于幕府()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⑤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⑥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⑧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②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质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④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⑤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①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②大声发于水上,噌口厷如钟鼓不绝()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④佛印绝类弥勒()⑤不如早与之绝()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⑦以为妙绝()⑧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①则吾斯役之不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⑤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第7页(共8页)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高一语文导学案8、翻译下列句子。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3、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5、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6、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7、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课堂探究案1.检查预习效果,小组展示、补充、点评。2.导入新课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用课文中的五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二、文本探究(一)第一部分(1--3):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第7页(共8页)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高一语文导学案1、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2、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3、第3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二)第二部分(4--10):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这一部分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屈原本人的事迹写得很少,主要是穿插一大篇怀王受骗,以致最终客死于秦的史实,为什么?(三)第三部分(11--12):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 1、屈原与渔父的两次对话分别有何作用?2、屈原死后有哪些影响?三、合作探究:1、司马迁推崇屈原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这么推崇屈原?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课后拓展训练案(一)双基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注音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屈原属草稿未定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B.①莫不欲求忠以自为②而自令见放为C.①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②虽与日月争光也可D.①谗人间之,可谓穷也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博闻强志志:记B.娴于辞令娴:熟练C.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第7页(共8页)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高一语文导学案D.平伐其功伐:夸耀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娴于辞令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B.①王怒而疏屈平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C.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明智而忠信D.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各项的一项是()A.莫不欲求忠以为之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D.数十年,竟为秦所灭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庞姬郑袖(2)颜色憔悴(3)形容枯槁(4)皆视屈原之从容辞令6.默写句子。(1)屈平正道直行,,以事其君,,。,,能无怨乎?(2)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其志洁,。其行廉,。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二)阅读文字,完成各题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剌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大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瞬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B.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第7页(共8页)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高一语文导学案C.其文约,其辞微微:简约D.皦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滓10.对下列句中“其”和“以”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事其君③以刺世事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④以浮游尘埃之外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闹,③④不同C.①②不问,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句中“此志”指代正确的—项是()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C.举类迩而见义远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当时朝廷邪害不正的人危害公平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B.屈原在楚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齐桓王,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志洁行廉。C.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这些都表现在《离骚》中,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D.屈原正道直行却遭小人离间,处境困危,怨恨遂生,这是屈原写《离骚》的内在原因。[延伸拓展]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甲]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大傅。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子傅。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乙]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选自苏轼《贾谊论》)[注]①受厘(xǐ):举行祭祀,接受神的福佑。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和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诸律令所更定更:gèng,再,又B.冯敬之属尽害之属:shǔ,类,一伙C.怀王骑,堕马而死骑:jì,骑马D.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分:fēn,情谊,情分14.对下列两句在文中意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②优游浸渍而深交之A.①于是文帝建议用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第7页(共8页)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高一语文导学案②悠闲自得长久地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们并和他们结交往来B.①于是文帝认为贾生有做公卿的才能②和他们交游往来逐渐加深感情C.①就这样皇上把贾该当作公卿看待②悠闲自得长久地川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们并和他们结交往来D.①于是皇帝建议用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②和他们交游往来逐渐加深感情15.甲文中画线句子所叙内容,有位唐代诗人曾写下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这位诗人是()A、李白B、刘禹锡C、杜牧D、李商隐(三)资料链接——甘肃高考满分作文吊屈原赋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客,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子青史矣。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点评: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兰大评卷点语文评卷组负责人)第7页(共8页)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