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记文化常识1、【官职的任免升降】(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3)擢。提升官职⑷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⑹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2、古代地理【中国】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表】长江以南地区。【淮左】淮水东面。【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被(讲义73)、属(讲义67、78)、见(讲义75)、伐、害等2、掌握句式:被动句(讲义92)、定语后置句(讲义94)3、背诵默写课文第三段4、了解屈原精神,积累写作素材5、本文出现的成语1)、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2)、博闻强志: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3)、随波逐流: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4)、弹冠振衣: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5)、与世推移: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理解性默写】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5.—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o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这_例子进行了论证。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O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这三方面。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O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O11.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O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1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一、注音谗谄()靡()不毕见濯淖()滋垢()渣滓()嚼()然汶汶()稚()子枯槁()舗()其糟而啜其醯()温蟆()娴()于辞令属()草稿汨()罗上称帝皆()楚将屈勻()二、通假字:1、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5、靡不毕见6、屈平既细7.厚币委质事楚8.嚼然泥而不滓者也9、被发行吟泽畔三、重点实词解释I、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9、屈平坯王听之不聰也*II、人変则反本13、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16、其文对°其辞微18、其志右故其移物芳20、觸然泥而不滓奢也2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2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26、怀王攻不知忠臣之分28、何不舗其糟而啜其•30、然皆粗屈廉之从容諒令四、古今鼻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5、处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五、词类活用••1、蝉蜕于浊秽3、辣皆皑屈原之从容辞令六、特殊句式A判断句“离骚”者,犹离忧也。B省略句4、争宠而心害其能6屈平属草稿乘定8、平筏其功10、“离骚”者,犹离忧也12、故劳苦倦舉,耒尝不呼天也15、靡不毕见17、皐类迩而见义远19、不获世之滋垢21、乃令张仪详圭秦,厚币委质事楚•••23、一篇之中,三玫志焉。25、然亡国破家相随盧27、卒使上官大夫粗屈原于顷襄王29、人又谁能以身乞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颜色憔悴,形容枯槁••••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4、上旨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遂绝(于)齐(省略介词)2、又因厚币(赂)用事者臣勒尚(省谓语)3、以(之)出号令(省介词宾语)C被动句1、方正不容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D倒装句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介宾短语后置)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介宾短语后置)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介宾短语后置)4、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介宾短语后置)5、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介宾短语后置)6、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介宾短语后置)7、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8、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七、翻译下列句子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屈平疾王听之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3、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为穷矣。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称其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7、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10、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八、课外拓展练习:断句并翻译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员始食遂
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三《屈原列传》复习学案谗谄(chdn)靡(mi)不毕见®(jido)然汶汶(m6n)舗(bu)其糟而啜其醯(11)属(zhU)草稿汨(mi)罗-x通假字:濯淖(ndo)稚(zhi)子温蟆(hud)上称帝皆(kd)滋垢(gi)u)渣滓(zi)枯槁(gdo)娴(xidn)于辞令楚将屈匀(gdi)1、犹离忧也通“罹”遭遇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旨趣2、人穷则反本通“返”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5、靡不毕见通“现”显现7、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黑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三.重点实词解释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妒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炫耀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6、屈平既细通“黜”罢黜8.耀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染熟练.熟悉4、争宠而心害其能忌6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改变,更改8、平伐其功10、“离骚”者,犹离忧也自夸、通“罹”学案(一)理解性默写1•“离骚”者,犹离忧也。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5.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6•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7・《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上称帝皆,下道齐桓,中述汤.武9.其文约,其辞微11.其志洁,故其称物芳10.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1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学案(二)一.注音
遭遇11、13、16、20、21、22、24、26、人穷则反本处境困难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内心悲痛15、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简约含蓄精深17、举类迩而见义远18、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称许19、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洁净泥,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1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无见,同“现”事物近污浊同“涅”假装当权者2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XT**7Vyv呈献质,同“贽”见面礼2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连,跟着凭借无论资质,职分27、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说坏话吃酒糟喝淡酒受物之汶汶者乎洁净的样子玷污3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四、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古义:行事。3、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28、何不舗其糟而啜其醯2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4、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古义:脸色,色彩。第二年。今义:下一年。执政,掌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骗人的话。今义:无理狡辩。1:1容。今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五、词类活用1、蝉蜕于浊秽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3、鹏然泥而不滓者也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5、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七、翻译下列句子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像蝉似的在内、在外同“涅”染黑效法诋毁、说坏话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译: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外交辞令。对内就跟楚王一起商议国事,并发布号令;对外就接待外国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译:屈原痛心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3、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译:上天,是人类的始祖;父母,是人生存的本源。人处境困难,就会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苦疲惫的时候,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病痛悲伤时,没有不呼喊父母的。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为穷矣。译: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里间,可以说处境非常艰难。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称其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译:他的文章简约,用语含蓄,志趣高洁,品行正直。他的文章,讲的事虽小,意义却很大,列举的虽然是近事,但是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都称许美的事物;他品行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7、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译:秦惠王对此感到忧虑,于是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译:他思念国君想要振兴国家,并希望国君和社会能够返回到正道上,在《离骚》这篇作品中,再三表达这种意愿。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译:君王无论是愚昧还是聪明,贤良还是不贤良,没有哪一个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良的人来辅佐自己。10、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人们又有谁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接受脏物的污染呢?1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译:然而他们都只是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九、断句并翻译: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館粥不充,日员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