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武传》同步练习

ID:838937

大小:3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武传》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捱见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D.召武受辞辞:受讯2.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会会缑王与第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生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虽生,何面目以归汉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膏”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空以身膏野草A.欲因此时降武B.单于壮其节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D.其人一夜亡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有()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5.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了解到《苏武传》中通过人际关系与自然环境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异常鲜明,试举例进行说明。6.以下是古人对苏武的一些评价,阅读这些文字,谈谈你对苏武的看法。 (1)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东汉]班固《李广苏建列传赞》)(2)(其冬,丁令盗武牛羊)卫律为丁令王使人盗之,以困武。冀其终降,以分谤也。(王必欲降武)时陵为右校王,故因其称。(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士未有不廉而能著节者也。([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十七)7.以下两首诗,据传是苏武之作,阅读两首诗歌,结合课文,试分析苏武的思想感情。其一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堆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其二黄鹄一远别,千里顾排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A.威自京都省之:B.不审于何得此绢:C.自放驴,取樵炊爨:D.阴资装:E.百余里要之:F.后因他信,具以白质:(2)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项是()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C.因取向所赐绢答射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D.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我父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洁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3)下列句子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有()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尔。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C.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D.请假还家,阴资装。E.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F.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G.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儿子的敬佩。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井免去他的官职。D.晋武帝很欣赏胡质,也为胡威的高尚品格所折服。胡威一直得到重用,死后还追加了镇东将军的职位。9. 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高考卷面中占很大的比率。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文言文应用比较少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占比重有限,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成为丢分比较严重的一个项目。从历年高考的文言文选题来看,文言文一般是截取史书中的人物传记作为题干。如果我们对传记的一般格式有所了解的话,对文章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的。以上题为例,人物传记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姓名字号、籍贯、家族渊源、官职变迁、政绩等等。如果结构清晰了,就可以做到有迹可循。将经历放在政绩政声产部分,加以重点阅读,一些疑问就可迎刃而解。姓名、籍贯,很好理解,命题不会以此为基础展开。而官职变迁部分,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术语,如“拜”(授予官职)、“除”(改任官职)、“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和平级调动)、“擢”(提升官职)、“谪”(降职、贬官或调到偏远地区)、“黜”“罢”“免”‘“除”(都是免去官职)、“去”(解除职务、包括辞职、免职和调离三种可能)、“乞骸骨”(告老还乡)。这部分也不是命题的重点。政绩政声部分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的重点部分,大部分实词理解,虚同应用的题目都是以这部分为基点命题,同时这部分在全文中篇幅最大,变化最多,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也至关重要。虽然如此,这部分也并非杂乱无章,我们多进行一些阅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实词意义的考察不是很难,如果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多积累,多记忆,多练习,多归纳,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第二,高考文言文虚词的考察,应该是以高考大纲要求的20个常用文言虚词为重点,因此在平时也要多归纳,掌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第三,关于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如礼法、音乐、典故等等,这需要同学们平常注意积累,这部分并不是阅读的重点部分,对题目选项并没有实际影响。同学们有大致的了解就可以。如果我们能对高考文言文选题范围——人物传记的格式进行分析并充分了解,一此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希望在学习本单元后两课时注意传记阅读方法的总结。 参考答案1.A(阴,暗中,私下里)2.会(恰逢,恰巧;共同,一起)生(活着,作状语;活着,动词,作谓语)3.C膏,给野草施肥。本是溶化的油脂,引申为肥的意思,此处用作动词。(C项的:“壁”也是名词作动词,驻扎;A是使动,使苏武投降;B项的“壮”是意动用法;D项“夜”是名词作状语。)4.ACD(B因为他想杀卫律的目的,是想使在汉朝的母亲和弟弟受到汉朝的赏赐,这是牟取私利,不是爱国行为。)5.如苏武受审前欲自杀,被自己人劝止。受审时以死表明心迹,又被匈奴人救活。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这是对典型事例作者讲求描述的生动性。此外还常采用对比映衬的手法。(略)6.能答出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即可。7.注意分析诗歌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1)A.探望B.知道C.柴D.私下E.通“邀”,邀请F.使者(2)B(在他将要回去之前,就请假回家)(3)ABEF(4)C(不是都督告知胡质此事)9.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