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过秦论》学案6【学习目标】1.归纳掌握一词多义、通假字、古汉语特殊句式。2.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3.了解贾谊对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的进步意义。【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了解贾谊对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的进步意义。【知识导学】1.解题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 ,“过”是动词。“论”是一种议论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2.作者介绍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生”,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仅活了33岁。 贾谊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能抓住当前社会主要问题、预见未来隐患,作出精辟分析,提出有效对策。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主张国家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重视礼乐,严明等级;同时也杂有法家运用法术势,力主中央集权,削弱诸侯权势和道家的貌似旷达实为消极等思想。这些反映到他的政治主张上是积极进步,富有进取精神的。他的政论散文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贾谊生活的西汉初期,由于经过500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贾谊认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鲁迅曾称赞本文为“西汉鸿文”。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整体把握:1.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2.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填空:按表达方式可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一)记叙部分(1-4段):写 第一层:(1-3段):写 第二层:(4段):写(二)议论部分( 5段 ):写
3.文章第一段主要写的什么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4.读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① 首句写秦始皇统一全国,只有一个意思,却连用四句来表达,为什么? ② 试用几个词来概括秦始皇的对内政策。写秦始皇对内政策这一层的目的是什么? ③本段在全文结构中有怎样的作用? 第二课时1.第四自然段作者写了陈涉起义有怎样的条件?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陈涉起义的条件与天下人的积极响应?2.第5自然段写了哪些对比?文中还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有何作用?3.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4.整合小结:基础练习:1.本文题为“过秦论”,是一篇论说文,但全文却用了十之七八的篇幅来叙事,试讨论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
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拓展练习: 贾 谊(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理解此诗表现了贾谊怎样的际遇?课外积累:治国之道名言治国之道,爱民而已。——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说苑·政理》(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过是爱护人民罢了。)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管仲《管子·治国》(这两句大意是:凡是治理得比较好的国家,都遵循了同一原则,那就是必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治国之道,以仁政为先。——清末官吏,法学家沈家本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这两句大意是:掌握着真理和正义的人,帮助的人就多;抛弃了真理和正义的人,帮助的人就少。)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管仲(增产粮食乃是成王业的根本大事,是人君的重大任务,是招引民众的途径和治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