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习题2
加入VIP免费下载

《过秦论》习题2

ID:839485

大小:28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过秦论》习题晨诵晚读关于贾谊的诗贾  生王安石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贾  谊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咏 贾 谊毛泽东少年倜傥廊庙才①,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②,胆照华国树千台③。雄英④无计倾圣主⑤,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⑥,空白汨罗步尘埃⑦。《咏贾谊》注释:①少年倜傥(tìtǎng)廊庙才:本句是说,贾谊年少有才,豪爽洒脱,是国家的栋梁之材。②胸罗文章兵百万:胸罗文章,指贾谊胸有锦绣文章。③胆照华国树千台:胆照,肝胆相照。华国,即华夏,这里指汉王朝。树千台,指建立众多的诸侯国。汉制设立“三台”,即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建立众多的诸侯国则势将设立“千台”。贾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势力。④雄英:出类拔萃的人。⑤圣主:借用古代称颂帝王的惯用语,这里指汉文帝。⑥长沙傅:指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的贾谊。⑦空白汨罗步尘埃:空白,徒然说。汨罗,即汨罗江,在湖南省东北部。这里化用屈原自沉汨罗江的典故。步尘埃,即步后尘。贾谊虽没有投江而死,但因梁怀王堕马死而忧伤死去,同于屈原的投江,还是步了后尘。尤其是屈贾的政治命运相同,都是因谗遭贬,壮志未酬。课堂反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膏腴(yú)         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解析:A项,“崤”应读xiáo。B项,“翟”应读dí。D项,“赢”应读yínɡ。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解析:B项,“景”通“影”;C项,“从”通“纵”;D项,“有”通“又”。答案:A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1)百越之君,俯首系(系上绳子)颈,委(寄托)命下吏(2)孝公既没(殁,死去)(3)会盟而谋(谋求)弱秦(4)开关延(请,迎击)敌九国之师逡巡(徘徊)而不敢前(5)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船桨)A.(1)(3)        B.(3)(4)C.(3)(5)D.(1)(4)解析:(3)谋:谋划,商议;(5)橹:盾牌。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A.不赂者以赂者丧 B.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C.举以予人,如弃草介D.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解析:例句和B项的“以”都是“凭借”的意思。答案:B5.下列加点词语与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桂林、象郡B.才能不及中人C.北收要害之郡D.以致天下之士解析:A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B项,古义,平常的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C项,古今意义均为“关键的或重要的部分”;D项,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答案:C6.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外连衡而斗诸侯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C.却匈奴七百余里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解析: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答案:B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百越之君 ②北收要害之郡 ③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④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 ⑤焚百家之言 ⑥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⑦而迁徙之徒也A.①②③/⑤⑥⑦/④B.①③④/⑤⑥/②⑦C.①②⑤⑦/③⑥/④D.①②④/③⑦/⑤⑥解析:①②⑤⑦为结构助词,译为“的”;③⑥为人称代词;④为指示代词,译为“这些”。答案:C8.下列句子中属省略句的一项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解析:A项,省略了代词“之”,即“以(之)为桂林、象郡”。答案:A9.对下列名词状语的分类、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席卷天下 ②云集响应 ③船载以入 ④西举巴蜀 ⑤内立法度 ⑥斗折蛇行 ⑦日积月累 ⑧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⑨良庖岁更刀 ⑩舟行适临汝A.①②⑥⑩句表比喻,讲成“像……那样”B.④⑤句表处所,译为“在……”C.⑦⑨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日日”“月月”“每年”D.③表工具,译为“用……”解析:A项,⑩表工具,译为“乘船”。答案:A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斩木为兵,_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揭竿为旗 赢粮而景从(2)比权量力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3)一夫作乱而七庙隳 攻守之势异也课时作业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给予/给以  重合/重头戏  引擎/风驰电掣B.标识/识别删削/刀削面着陆/不着痕迹C.劲旅/干劲发卡/卡脖子抹布/一抹霞光D.地壳/躯壳胳膊/胳肢窝纤夫/纤尘不染解析:A项,jǐ/gěi,chóng/zhòng,qíng/chè;B项,zhì/shí,xuē/xiāo,zhuó;C项,jìng/jìn,qiǎ,mā/mǒ;D项,qiào,gē/gā,qiàn/xiān。 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缘分   爆发户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遐想   股份制   嘻笑怒骂,皆成文章C.吊销   威摄力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D.坐落   顶梁柱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解析:A项,爆—暴;B项,嘻—嬉;C项,摄—慑,杆—竿。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始作俑者是他们新来的局长。B.黄山的雾、松、石是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赞叹不已。C.鲍勃回答记者说:年轻时候,从来不喜欢打听姑娘们的事,也懒得为此去刨根究底。D.当电子商务在西方诞生之时,中国IT业刚刚起步,只能望其项背,无法与之抗衡。解析:A项,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B项,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C项,刨根究底:指追究底细;D项,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式)。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B.学生志向的高远和低下,对其能否成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向,是学校教育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C.“我自横刀向天笑,别看广告,看疗效!”经典名句与小品台词混搭出的“本山体”以独具个性的风格为无数网友所倾倒。D.南昌市准备建设新公园路周边停车场和公交站点方位,已经出台了《新公园路地下通道及地下停车场规划方案》。解析:A项,“评论是肯定的”表意不明;C项,主客颠倒,应为“使无数网友倾倒”;D项,搭配不当,改为“规划公交站点方位”。答案:B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⑤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来⑥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A.④①⑤⑥③②     B.④⑤①②③⑥C.③②①④⑤⑥D.③④①⑥⑤②解析:注意话题的一致性和代词的提示作用。①④⑤都以“世界”为话题,应放在一起;②③⑥以都“文学”为话题,应放在一起。答案:A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      御:驱使B.履至尊而制六合履:踏,登上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忠信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并:一同解析:A项,御:驾驭,统治。答案:A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赢粮而景从B.①百越之君,俯首系颈②聚之咸阳C.①余威震于殊俗②非尊于齐、楚、燕……D.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②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解析:A项,都是“连词,表顺承”;B项,①助词,的;②代词,指兵器;C项,①介词,表对象;②介词,表比较;D项,①连词,用来;②介词,把。答案:A8.下列语句不能分别表示“始皇之强”和“陈涉之弱”的一项是(  )A.①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②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B.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②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C.①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②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D.①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解析:D项,第②句是写陈涉的号召力的,不能表示陈涉之弱。答案:D9.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用五句话写出了“威震四海”的局面。接着又以“百越俯首”“北却匈奴”的事例,写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又扩展了版图,巩固了边疆,国力强大之极。B.“废道焚书”“隳城杀杰”,迅速把它的统治置于同人民敌对的地位。秦始皇穷兵黩武,想凭借险要的地势,来实现自己的统治,奠定“子孙帝王万世之业”。C.作者又调转笔头,把整个文章转到反面。先写陈涉出身,次写才能,再写人力,后写物力,接着写由陈涉起义引起的巨大反响。 D.这两段文字从内容上看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对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进行总结,并用来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覆辙。解析:D项,“在对比中对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进行总结”不是这两段文字的内容,文章在此并没有作出总结。答案:D10.翻译下列句子。(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兵,手持锐利的武器,盘问来往的行人。(2)天下人像云一般聚集,像回声一样响应,背负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陈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贾  生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用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时,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后岁余,贾生徵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制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选自《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注:①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    法:订立。B.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遑:闲暇,空闲。C.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害:损害、伤害。D.乃短贾生曰短:说别人的坏话,诋毁解析:C项,害:嫉妒。答案:C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何以伐为B.为赋以吊屈原以弱天下之民C.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乐毅之徒通其意D.而自令若是登高而招解析:A项,动词,做/句末语气词;B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C项,助词,的/代词,代这类人;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答案:B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贾谊颇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②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焉,用征为廷尉 ③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④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 ⑤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⑥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A.①②④        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解析:②被朝廷征召为廷尉的不是贾谊,而是河南守吴公治平;④项说贾谊忧郁悲伤;⑤项说贾谊因被诋毁而受贬。答案:B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把贾谊招为博士,非常赏识他的才能,在短短的一年之内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B.贾谊20岁时,在朝中更定历法,订正法令制度,确定官名,深得孝文帝重用,被拜为长沙王太傅。C.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被汉文帝征召到宣室,可惜汉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问社稷大计却问鬼魅神仙。D.贾谊认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还连接数郡,不合古制,因此屡次上书,建议加以削减。解析:B项,“深得孝文帝重用,被拜为长沙王太傅”错误,贾谊因被诋毁而遭天子疏远被贬,而非重用。答案:B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时,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制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2)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 (3)贾谊屡次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参考译文: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闻名全郡。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谮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做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贾谊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以为寿命不会长久,再加上又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后贾谊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刘楫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全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谊屡次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文帝不听。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 当好,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贾谊死时只有三十三岁。太史公说:我读屈原的《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对他的志节深感悲壮。到了长沙,在泪罗江畔看到屈原自沉的地方,想见他的为人,常常哀痛流泪。后来看到贾谊的《吊屈原赋》,又奇怪屈原,以他那样的才能,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能容纳呢?但却让自己走上自杀这条路。可是读了《鵩鸟赋》,把死与生等同看待,把去和留看得很淡漠,又茫然不知适从了。三、语言运用16.有人针对《过秦论》里面的论点“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补出下联。上联:攻守已变不思变,江山岂能长久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仁义应施却不施,王朝必定短命17.下面是一篇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贾谊是汉初文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后代评论家在评论贾谊的散文时多论及其悲剧人生,很多人都强调人格在他的文风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剖析贾谊散文的风格,论述贾谊散文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展示贾谊高峻的人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贾谊 散文 风格(文风) 人格美文欣赏苏轼《贾谊论》别解周桂钿学者对贾谊的评论中,影响很大的是苏轼的《贾谊论》。文中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贾谊有王佐的大才,很可惜不能很好地用自己的才能。 我的看法,贾谊是善于用才的。理由有二:一、贾谊能做官。年二十余就入朝为官,受到汉文帝赏识,一年中就升到太中大夫。天子还想让他任公卿之位。二、贾谊能作文。贾谊死时才三十三岁,留下《过秦论》《上疏陈政事》《大政》等诸多名作,如《过秦论》堪称千古名篇,被司马迁收入《史记》。《上疏陈政事》被班固录入《汉书》。汉人著述虽多,能留下千古名篇的能有几人!贾谊虽然英年夭折,却也高度施展了他的才华。怎么能说他“不能自用其才”呢?苏轼认为汉文帝是明君,在明君当政的时代还不被重用,那就是臣子自己不善于用才。理论上似乎可以这么讲,实际要比理论复杂得多。君臣合作是成功的保证。但是君臣是否能顺利成功地合作,有四方面的因素:时代,形势,君主和臣子。君主是很重要的,但明君并非没有冤假错案。东坡先生还提出“待”与“忍”的问题。认为有王佐之才的人要等待机会,要忍耐,不要着急。这也是不切实际的说法。人生苦短,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应该“只争朝夕”,机会难得而易失,不能错失良机。既然得到皇帝的赏识,贾谊怎么能不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呢?董仲舒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虽然等待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写了《士不遇赋》,而归隐终老。没有“待”出什么结果来。至于“忍”,东坡以为贾谊是“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贾谊是这样的人吗?他被贬后,先任长沙王太傅,再任梁怀王太傅,也曾与汉文帝长谈至夜半,还一再上疏陈述政见,建议削诸侯的领地,认为这不是古代的制度,强调这将成为后患,他一直为社会的隐患而忧虑。他并没有因为被贬就一蹶不振。在这里,东坡先生还是有猜想的成分。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从天上落到地下,心理不平衡是正常的,能够处之泰然,才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中老年被贬,也很少能够那么平静,那么不在乎。如果贾谊从一开始就能“待”且“忍”,也许还不会登上天子之庭,也不会写出《过秦论》《治安策》《大政》之类的雄文。虽然可能寿命长一点,但也未必就会留名青史了。因此,我以为苏东坡用“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来评价贾谊,是不太切当、有失公平的。贾谊提出改革方案。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损有余而益不足”。他的方案必定要损害王公贵族的利益,自己要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这是古今中外毫无例外的。苏轼为贾谊设计人生道路:“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惟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这是天真的想法,至少是书生气十足!如果与绛(周勃)、灌(灌婴)深交,就会同流合污,还怎么能去改革!如果真想改革,即使是深交,也会因为利益冲突而断交。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就是要从既得利益的当政者、权势者手中将其中一部分的利益拿出来分配给其他应该获得利益的人。当政者如何不反对?商鞅、吴起的改革,虽然得志,君主一死,他们就遭殃。管仲、子产也搞过改革,没有待且忍,仍然得到成功,因为死在支持改革的君主之前。所谓“十年可以得志” ,也是靠不住的。十年,世事变迁,三十多岁的贾谊如果真的得势,位居众臣之上,七八十岁的老臣岂能不忌?怎么能“举天下而惟吾之所欲为”?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幻想,那么贾谊就可能变成改革的对象,不但不支持改革,还可能极力反对改革,迫害改革者。我以为,后世有贾谊之才者,应该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要进行改革,就要坚持到底,不管别人说什么,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必须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甚至将身家性命全都置之度外,也应该将后人可能的议论放在一旁,他们爱说什么就让他们随便说去,你该干什么照样干去。不要因为苏轼的议论而错失良机,如果“待”而且“忍”,可能失去难得而易失的机遇。如果有人想的全是私利,又是急功近利,急急忙忙,跑官谋利,那么,以上的话对他们就不适用。那些人如果急功近利、一意孤行,不听劝告,拼命向“钱”,那么,可能更快地进牢狱,或者更早地上断头台。(本文来自《学习时报》,有删减)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