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教学设计《致大海》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了解一些外国诗歌知识,领略外国诗人的异国情趣。2、了解普希金的简历及其创作情况。能力目标:1、理解作品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德育目标:、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2、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教学方法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2、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驶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着名政治抒情诗__《致大海》。二、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他的代表作品是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诗歌《致大海》、《致恰达耶夫》、《自由颂》。三、解题:《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
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四、朗读:1、首先,听录音朗读一遍课文。2、其次,由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3、最后,让学生齐坊一遍课文。(板书生字生词)四、分析:方式:在讲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串讲全诗,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分析各小节的意思。五、理解:全诗共十五节,大致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写诗人向大海告别,在诗人看来,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它的美,以它的自由奔放向世人召唤。第二部分(3-6):写大海的自由奔放和无坚不摧的力量,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第三部分(7-13):热情赞颂拿破仑和拜伦为自由民主奋斗的精神,表达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和向往。第四部分(14-15)写诗人誓言绝不忘记大海,和对大海的热爱,要为自由奋斗不息。六、鉴赏:
1、象征手法:大海——自由2、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和赞颂大海的波涛汹涌,表现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3、风格豪迈:这首诗风格豪迈,自由奔放,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民主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七、主题: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再做总结。本文以象征手法,表现了对大海的热爱,对自由民主的热切追求和向往。八、练习:讨论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理解:鉴赏:一(1-2):告别大海1、象征手法二(3-6):渴望自由2、借景抒情三(7-13):追求民主3、风格豪迈四(14-15):热爱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