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新字词,注意多音字“圈”及“窟窿”、“街坊”的读音、字形。过程与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事要即时纠正。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过去学过哪些寓言?(井底之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鹬蚌相争等等) 2.寓言有什么特点?(
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深刻道理。以小见大Δ的写法)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新寓言。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齐读。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同桌交流。 2、指名解疑。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圈是多音字。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丢了羊就赶快把羊圈补好。)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带着以上问题让我们来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画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2、小结:可见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3、检测词语,指导书写。“窟窿”指洞,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丢羊的?(1-4自然段)。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
1、养羊人为什么丢了羊?丢了几次羊?同桌交流。2、第一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四人一小组交流。(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引导评议,齐读。 (3)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4)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指名读第4段,评议。 (6)刚才我们学习的1-4自然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7)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老师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大家一起喜羊羊》送给大家,稍微休息一下再继续学习。)3、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自由读第5节,四人讨论交流:(1)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4)“从此”是什么意思?(从这)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五、品读课文,体会寓意。 1、复述两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分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说一说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亡羊补牢》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像养羊人这样做了错事,并不要紧,只要能及时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2、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成语“亡羊补牢”的喻意。(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六、拓展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七、作业设计:1、背诵这则寓言。 2、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3、续写“亡羊补牢”。亡羊补牢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大胆想象写下来。八、总结:
《亡羊补牢》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像养羊人这样做了错事,并不要紧,只要能及时改正,就不算晚。那同学们也一样,做到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九、板书设计:第一次第二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不晚课后反思:《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较短,为了能在一课时很好的完成。在这节课里,我结合学习寓言通常使用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试题理解题意。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有目的的,在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到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我同时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并通过人物对话模仿,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本文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