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和组词,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这则寓言故事,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看图猜成语。2.这些成语都是寓言故事。(出示“寓言”)3.今天再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课题)齐读。二.理解题意1.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个成语中的“亡”和“牢”
分别是什么意思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课文中指羊圈)2.你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3.(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窟窿、街坊、寓言羊圈、后悔、劝告、(1)自由读词(2)指名读第一行请同学们看第一行的词,有一个字的读音比较特殊,找到了吗?(圈:多音字)(3)指名带读第二行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哪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我们注意?(坊和窿读轻声)(4)一起把这几个要注意的词再读一读。(5)齐读这些词。3.
指导书写过渡:窟窿这个词不仅读音特殊,字形也比较复杂。这两个字是同偏旁同结构的字,它们的偏旁都是“穴”,“窟”的下面是“屈服”的“屈”,“窿”的下面是“隆重”的“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窿”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1)生观察。(2)师范写,(3)生练写并展示。4.请5位同学站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且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指名读课文,(2)生评价。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2次)(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可以动笔在书上划一划。(圈破丢羊)(2)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第二次丢羊又是因为什么呢?(不听劝告)(3)街坊知道了这件事,对养羊人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出示)指导朗读:街坊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对养羊人说这些话呢?(劝告)请用劝告的语气复述一遍街坊的话
。(4)养羊人有没有听从街坊的劝告呢?(板书:不听劝告)他是怎么说的呢?(出示)指导朗读:羊丢了,养羊人有没有在乎这件事?(没有)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养羊人的话呢?(满不在乎)谁再来读一读?(1-3)(5)句式练习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你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出示)(6)同桌练读。(7)演一演。2.邻居的好心劝告,养羊人当作了耳边风,让我们来看看不听劝告的结果吧!(1)请1位同学读一读第4自然段,(出示)其他人找一找养羊人不听劝告的后果是什么?(羊又少了一只)(板书:再次丢羊)这里的“又”说明了什么?(这次丢羊的过程跟上次一样)(2)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3.
学习第5自然段(1)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样想的呢?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第二次丢羊,使养羊人感到(非常后悔),谁能读出他的后悔之情。(2)他是怎样做的呢?一起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板书:修补羊圈)从这里能够看出养羊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改正了错误)(板书:知错就改)4.拓展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这个人在修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街坊又会怎么说呢?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呢?五.联系实际,体会寓意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件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呢?2.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一说吗?3.从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六.总结与作业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则寓言,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今天回去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亡羊补牢想法1已经丢2后悔为时不晚做法1不补2赶快堵结果1又少2再没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