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教案

ID:841323

大小:14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9寓言两则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2、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3、理解寓言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课前准备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学生:收集寓言。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激趣,导入课程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二、明确学习任务,学生自学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细读理解课文三、小组合作,展示交流1、 第一自然段。(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2、第二、三、四自然段。(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3、第五自然段。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四、针对问题,学生交流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五、讨论有异,教师引导针对问题,教师结合课本、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六、导中存疑,难点讲解学生还有问题,老师进行讲解:七、联系实际,学会用知1、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2、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3、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4、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作业: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八、归纳整理,整体评价评价学生的书写、对课文的理解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附:板书设计想法    已经丢    后悔亡羊补牢做法    不补 赶快堵(未为迟也)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一、教师激趣,导入课程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二、明确学习任务,学生自学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3、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4、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三、小组合作,展示交流1、(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朋友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在南边马跑得快越远车夫是个好把式哪一天才能到盘缠多…………(板书)2、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3、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4、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四、针对问题,学生交流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五、讨论有异,教师引导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六、导中存疑,难点讲解分较色朗读,把握人物,老师范读,深入感悟人物。七、联系实际,学会用知1、面对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八、归纳整理,整体评价1、师生评议2、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练习讲述故事。3、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教学后记:10惊弓之鸟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 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2、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说的话。教具准备挂图、生字词卡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课程 1、 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如:一石二鸟)2、 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学情估计: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二、明确学习任务,学生自学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学法:自学、讨论交流。方式: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思考题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4、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四、质疑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五、指导书写生字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六、导中存疑,难点讲解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2、思考:(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三、集体交流。学习1到5自然段。(1) 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充分读,充分说。)(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3)指导朗读。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方法:a学生练读b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c指名分角色读四、针对问题,学生交流学习6到9自然段。(1)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2)集体交流。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五、讨论有异,教师引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1、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2、朗读指导。六、联系实际,学会用知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 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3、在小组内复述全文。附:板书设计10惊弓之鸟观察分析判断飞得慢受过伤害怕叫得惨孤单无群高飞掉下来教学后记:11画杨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理解“嘲笑”、“审视”、“和颜悦色”、“教诲”。1、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2、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教学准备: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课程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二、指导自学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熟读课文,解疑设疑。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三、集体交流。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4、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四、针对问题,学生交流1、齐读课文。2.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五、讨论有异,教师引导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六、联系实际,学会用知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审”(shen)“晌”(shang):翘舌音。“肃”(su)):平舌音。笔顺:(共8笔)熟悉(xi):知道得很清楚。哈(ha):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诲”:四声(hu1),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二、指导自学课文。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3.学习课文第2部分。(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三、集体交流。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四、针对问题,学生交流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②看投影片。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④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五、老师引导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A.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老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样做。B.通过对“老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第三课时六、联系实际,学会用知指导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1.读题目,明确本题有两点要求。2.读第一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一句讲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否定了平时看到的样子,肯定了当时看到的样子。(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用“不像……而像……”练习说话。如:①小明长得不像他的爸爸,倒像他的妈妈。②他的这身打扮,不像个学生而像个演员。③我画的这只天鹅一点儿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小鸭。3.读第二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个句子否定了忙着发笑的做法,肯定了要考虑人家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做法。(2)启发学生用“不要……而要……”造句。3、完成课后第四题作业。启发学生用“严肃”、“熟悉”造句。4、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级”字不要丢了最后一笔“丶”。“肃”字下面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5、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6、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笔”。教学后记:  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点: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难点: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课文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情朗读,谈体会三、交流1、同桌互读2、抽生读,检测读音3、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前,有位画师叫他的三个徒弟画很多的骆驼,大徒弟画了许多骆驼,二徒弟画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弟只在山间画了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4、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四、学会用知分角色表演。五、老师小结教学后记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1.揭题上期我们曾经夸过身边的同学,这次口语交际课,请同学们介绍自己。介绍些什么呢?请读题。2.介绍自己(1)介绍自己的什么呢?(特点:长相、性格、爱好、优点、缺点、、、、、、)自己想,自己说。注意:有顺序,抓住特点说具体。)(2)同桌互说,互相评议、补充。(3)小组内说,选出说得好的同学上台 (4)小组代表上台说,大家评议,评评谁说的最象自己。(5)自己进行修改,再说,请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师评价。习作1.上节课,我们都说了自己,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特点写下来,为自己“画”张相。想想:自己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自己写。3.抽生读习作,大家评议。4.自己读,自己修改。5.请好朋友帮你提意见。6.师选一篇集体评改。7.自己再次修改。我的发现1.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每组中两句话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意思却相同。)2.师讲解:实际上就是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意思不会发生改变。3.请再读句子,你还发现了什么?(把反问句换为陈述句,就是把反问句中的“不”和“吗”去掉,把问号变为句号。4.照样子说类似的两个句子。读读记记!、读句子,这些句子都是什么句?(比喻句)2、比喻句: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事物间有相同或相似之处。3、这些句子有什么好处?(使文章更形象生动。)4.找出所学过的课文中的类似的句子。比比谁找得又快又多又准。5.交流6.照样子说一个。读读背背1.读句子2.交流句意3.自己背4.抽生背5.集体背成语故事1.借助拼音,读通故事2.想想: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它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讨论交流4.反馈。5.交流你读过的成语故事。教学后记: 13、和时间赛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展示收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2、过程与方法: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2。教具准备: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趣导入新课。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谁来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关于时间的课文《和时间赛跑》,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3、同桌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指名读。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三.再读课文,集体交流,了解大意理解不懂的词语。提出不懂的词。指名理解不懂的词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师归纳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词典。③问父母。④上网。了解各段主要内容。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四、针对问题,学生交流1、说说你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学生想说哪段就说哪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了解本文主要内容。五、学会用知、教师引导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要求写的13个字,并分别组词。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3、写字练习。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背诵一句珍惜时间的格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请读课题。二、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请回忆一下,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对外祖母又怎样呢?(很好)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了什么?(二)学习二——四自然段。老师引读课文二——四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从哪里知道的?你还有什么疑问?分角色朗读课文。(三)学习五、六自然段。齐读课文五、六自然段。你想到了些什么?(四)学习第七自然段。1、自读课文。2、“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3、齐读课文。(五)学习第八、九自然段。1、齐读课文。2、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三、集体交流1、齐读课文。2、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学习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受到了什么启发。四、学会用知,谈感受。齐读格言。同桌互相交流看后的心得体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五、教师针对交流的情况,梳理引导板书设计:13、和时间赛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教学后记 14、检阅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学情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便于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感情。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考虑文中人物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理,并以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他们的心理。课文线索明晰,可以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2、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3、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过程与方法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大体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新课。你们见过阅兵式吗?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二、自主学习(一)学习我会认的字。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同桌互相考一考。指名读,齐读。开火车检测。(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读课文。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三、集体交流,学习我会写的字。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齐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四、学会用知作业:练习写字。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新课。检查自学情况:《检阅》主要讲的是哪一个国家欢庆什么节日?究竟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二、集体交流,学习课文内容。(一)学习一、二自然段。齐读课文。说一说交代了什么?学习三——九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2、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3、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5、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第十自然段。1、默读课文。2、你发现这段中标点符号有什么特点吗?(2个感叹号)感情非常强烈。3、自由读一读,读出感情。4、齐读。学习十一——十六自然段。1、齐读课文。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指导朗读。3、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四、针对讨论的问题,教师引导梳理引导学生读出标点的味道,体会作者的感情。五、学会用知,明白道理,升华感情。1、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2、博莱克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中感情。板书设计:14、检阅博莱克左腿截肢拄拐走路欢庆国庆掌声淹没了议论声走在第一排同全队保持一致教学后记 15争吵【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里变化。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3、情感目标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3、生字、新词卡片。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你与同学有争吵吗?请小组内说说,然后找同学在全班讲讲。而今天我们来看看意大利的学生的——《争吵》(板书课题)。二、自学,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三、交流自学情况,检查预习,质疑解难。1、结合课件简单介绍意大利。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谁与谁争吵?他们为何争吵?争吵前后不同的表现是怎样的?……(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地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有一定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四、学会用知,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各自抄写。把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用铅笔描红,特别注意写上下结构的字“替、墨、骂、毕”时注意上下部位的位置。抄写在本子中,要求字的笔顺正确,间架结构恰当。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导入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小事?二、交流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a)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b)他们为什么争吵?c)“我”与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是怎样的?3、请同学通过读书找出相应的答案,然后抽学生说说。4、评读课文,体会泡泡的意思:泡泡一: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样吗?泡泡二:这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5、同学们细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6、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通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受克莱谛的优秀品质。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反复读父亲的话,体会话的意思。“我”从父亲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三、教师针对讨论,交流读后感想完整地朗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学会用知,拓展练习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写一写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板书设计:15争吵“我”不安后悔无勇气承认错误(弄脏本子)争吵相互谅解彼此宽容克莱谛悲哀温和主动认错教学后记:16*绝招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自读,合作讨论,生生互动交流,教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情感与价值观1、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2、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发动学生把自己的拿手本领和同学交流。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同学们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如,会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谁能够来现场表演一下?抽生表演。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绝招真不错,而我国北方的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16*绝招》(板书课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学,初读感知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讨论疏解:a.有几个孩子在比试绝招?b.他们比试了哪些绝招?C.你最佩服谁的绝招?D.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讨论后抽生来说说。快速浏览课文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三、交流,分角色朗读1、交代任务:首先明白各个角色说的是哪些话,有哪些动作,然后按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3、挑同学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四、讨论深化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2、你的绝招是什么?小结: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五、学会用知,拓展:说说自己的拿手本领是什么?你是怎样才有这个本领的?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把这个本领更上层楼?板书设计16*绝招三胖憋气时间长先天禀赋二福武术刻苦训练坚持不懈小柱子乘法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教学后记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 ,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2.习作练习: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自主发现: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4.日积月累: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5.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1、激趣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绝招》,都非常佩服小柱子,而且表示,如果自己在场,一定也会有令人吃惊的绝招,老师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这节课就来展示展示,好吗?2、示范交际抽一个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进行评议。3、自由交流首先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4、全班交流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5、小结延伸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绝招。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1.谈话: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本领,再回忆一下,你还会哪些本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可以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2.学生自由交流:你都会哪些本领?3.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习作提示: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字迹工整。第三课时自主探索日积月累一.我的发现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二.日积月累我会填:光彩夺目的(春天)(宝石)(焰火)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水)(池塘)弯弯曲曲地(流淌)(爬行)(流向远方)和颜悦色地(说)(点点头)(看着我)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时间过得(真快)(太慢了)(像闪电一样)三.读读背背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四.看图说成语1、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2、根据成语,画出图画。教学后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