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案例李玉婷片段一:导入部分,我用谈话的方式直截了当的导入课题《亡羊补牢》,当然在课题讲解是我运用的是大家起思考的方式,如解释课题字义“亡”“牢”。有的学生说“亡”是死亡的意思,“牢”是牢房的意思,我没有当时没有否定他们的解释,因为我觉得运用学习工具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字意,会比教师直接解释给学生的印象要深。片段二:识字部分,课文中有一个词“窟窿”,“窟窿”是指什么呢?根据“穴”字头引入了下面的问题,“谁能用手比画一个窟窿的样子出来?”一个平时上课不怎么回答问题的男孩站了起来,比画了一个脑袋大小的洞,接着,其他学生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比划出了更大的洞。我紧接着问:“大家为什么觉得洞有这么大呢?说说你的理由。”一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道:“他的洞太小了,狼不可能钻进去,应该是这样大的洞,因为狼得从这样大的洞里钻进去,最后才可以叼走羊啊!片段三:句子部分,我抓重点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读好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把寓言中所表达的几个层次的意思读出来。在朗读的形式上,先让学生自读,再分角色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但是个人觉得这节课学生的读文,还是比较少,以后我会继续改进。让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来理解文章。课文最后一段有一个词“从此”。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从现在开始.我又进一步问“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又答到“从养羊人修好羊圈开始”。片段四:
教学模式创作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要优化课堂教学,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寓言课的课堂教学要达到最优化,必须抓住寓言文体的特点,选择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读懂故事,明了寓意的教法。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法是既能发挥寓言文体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寓意,调动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教法。因此,在寓言课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在这节课当中我运用了情绪渲染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牧羊人和邻居的对话,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小话剧的形式,让学生上台演一演这个小话剧,“在玩中学,在学中乐”让学生用轻松自然的方法记住这个小寓言。虽然只是表达形式的改变,却足以在最后的几分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这节课增色不少。当然如果教师在课下准备好足够的道具,学生的积极兴会更高。解读:无论在什么时候,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一、形象直观,激发兴趣《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内容比较简单,如何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于是我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引入课题时让学生们自行解释字的意思,运用字典,学生很感兴趣。并解释“亡羊补牢”的意思。二、联系生活,自感自悟我经常提醒自己每天的学习还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主动感悟自主选择的机会,促成他们的个性发展才行。学习“窟窿”一词时,我想如果由老师直接讲出意思来,学生的印象就不会太深刻.于是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先让孩子了解“窟窿”就是洞,再让孩子联系生活,联系课文情节进行理解.然后用手势表示.孩子们互相讨论着,都在比划着.整个过程,孩子们非常认真和执著.通过他们的自感自悟,得出:本课的“窟窿”是能钻得过一只狼和一只羊的大洞。当他们得到我的肯定后,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多可爱的孩子!我想:学生获得的绝不仅仅是“窟窿”一词的意思,而是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啊!三.、感悟体验,理解字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这一蓝本,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内容的丰富。例如:在理解“从此”一词时,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得到“从此”是指从现在开始。为了使学生感悟“从此”一词在文中丰富的含义,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充分理解:“在这一课中,从此是指什么意思?”学生们纷纷说道:“从此在这里是指羊圈修好以后。”在这个环节中,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学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体验、情境、语言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对文本抽象的语言有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感悟。四、教学模式1.利用鲜活、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内涵,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开发学生的潜在智力,让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识字的能力。3.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使教学变成有吸引力、有趣味、有哲理、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模式还在探索形成阶段,我们还将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完善、研究出现的新问题,使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形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