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晋城第一小学张丽萍《揠苗助长》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处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结构简明清晰,但寓意却很深刻。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的读懂故事,悟出寓意并能够复述故事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教材的要求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一课时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在实施教学目标时,我对教学内容作了如下的设置与安排。一、会认9个生字,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在认读9个生字时,通过几次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会认读这9个生字。在理解词语时,我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规律,先是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接着让学生想想词语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然后用换词法来比较,让他们在品词中朗读和理解。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在读中感悟,我设置了自由读、指名读、引读、齐读等朗读形式,并贯穿于课文学习的始终。如:在指导第一自然段的朗读时,我先是指名读这一自然段;接着提问:“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要怎样读才能读得更好呢?”;然后我请几个同学谈谈自己从这段话中读出了那个农夫怎样的样子?抓重点词体会;最后再指名读、齐读。通过在读中品,品中悟、悟中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那个农夫焦急的样子。三、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为了引导学生悟出“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主要是抓重点词“巴望”,来体会那个人的心急。在此,我还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为了让学生明白“违背规律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我在第二自然段的品读中,也让学生进行了表演,这也为后面总结寓意做好了铺垫。品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讨论:禾苗怎么会枯死呢?接着进行说话训练,你被农夫拔起来了,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如果你就是那个农夫的儿子或邻居,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寓意很自然的就出来了,可谓水到渠成。这次的课堂呈现中,我力求实效,但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
一、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简练,表达欠准确。对于学生的发言缺乏适时的反馈,反馈语言不够丰富。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规范自己的语言,让语言简洁、生动而富有诗意,学会用美的语言来打动学生二、由于没有注意到时间,拖延了下课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