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画杨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者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作者先略写了父亲教导“我”作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的叙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故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和对话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都讲得非常清楚,运用“总-分-总”的结构,使得文章一目了然,课文前后呼应,读来使人印象深刻。课文抓住人物的对话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形象生动,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老师的神态从严肃到和颜悦色,循循善诱,展现出了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由哈哈大笑到知道错误后,表示的很尴尬,展现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率直,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们抓住重点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者看待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只要坚持这种科学的方法,就能终身受益。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可以通过查字典、搜集资料等方法来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学生们在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对课文对话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如父亲和老师说的话有何相似之处,使得作者一生受益。作者认为自己画的杨桃很准确,为什么同学们哈哈大笑?作者将杨桃画得像五角星,不仅没有接受老师的批评,反而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是为什么呢?这些问题可以到课堂上再讨论。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2.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学重点:1.联系全文内容,体会师生对话中蕴含的人物情感,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2.懂得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妄下定论。教学难点:懂得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妄下定论。教法与学法:教法:主要选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的方式,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为主线,让学生去体悟人物对话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重点词句的意思,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朴实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使教学目标、重难点得到落实。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杨桃的图片、资料以及相关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关于杨桃的资料,熟读课文,预习生字词。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2.齐读课题。二、指导自学。出示自学要求: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纠正字音。2.指读生字词。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同位交流)4.扩展。近义词: 教诲──教导 审视──审察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叮嘱──叮咛 反义词:熟悉──陌生 相信──怀疑5.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嘱、晌、诲。(晌—响 诲—悔)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7.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四、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五、布置作业l.熟记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1.从课文最后一段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受用:得到益处。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3)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1)指名读父亲的话。(2)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3)总结爸爸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3.学习课文第2部分。(1)学习第2自然段:我的画。导语:作者有没有听爸爸的叮嘱?你怎么知道的?(引出课文第二自然段。)
抓住:“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子理解“我”是听从父亲的嘱咐去画画。(2)学习第3至第17自然段。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想当然”的错误。)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③“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④“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⑤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⑥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⑦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
⑧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⑨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3)学习第18自然段:老师的话。①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指名读“老师”说的一段话。②思考:A.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B.举例子说说怎么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D.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③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④启发学生用“不要……要……”造句。⑤总结老师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⑥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三、深化理解,总结全文1.回顾父亲和老师的话,总结“他们的教诲”是什么。四、布置作业。1.背熟第18自然段中老师的话。2.抄写课文中意义深刻的句子。板书设计:11.画杨桃爸爸的话 \一生受用老师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