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画杨桃上海市民办扬波外国语小学王姝【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杨桃媒体资料、补充读物作者生平介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背诵课文中父亲说的那段话。一、导入新课1.媒体出示录相片断。媒体出示:录相片断的大意是: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盛产一种水果--杨桃,一年内开花数次,从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杨桃上市,人们争相品尝。其中有杨桃不同角度的特写镜头。2.导言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上的这种水果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齐读课题。3.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预测:①谁画杨桃?②怎样画杨桃?③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④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过渡:同学们的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好吗?说明:课题的质疑能让学生们对于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是对于课文整体的构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二、初读课文。1.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位画杨桃的孩子是如何画的!(媒体出示:杨桃图)请同学打开第十一课,轻声读课文,看清楚屏幕上的要求。媒体出示:读书要求:1.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3.思考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2.学习词语。媒体出示: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⑴指名读⑵请小老师带读或开火车读。⑶齐读。3.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是不是也读得这么棒呢?分段指名读。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哦,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随机纠正读音。三、研读课文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正面、侧面等方向仔细观察,体会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⑴文中的小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媒体出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指名读。请你找一找,文中的作者是怎么画杨桃的?⑵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将字体变红。(媒体出示: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画得很准确)引导读句品词,理解"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仔细观察,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指导读好第二句话。说明: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句子的理解应该可以从重点的词句入手,让学生在抓住重点词的时候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这样才能把浅层的理解转化为内在的认知。)比较阅读:请同学们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媒体出示:我一边看,一边画。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说明:知其然,必要知其所以然。刚才一项说话练习是对于词语的理解,现在这项比较阅读则是在刚才理解的基础上的复习。也是让学生自己在写作时注意如何把句子写具体。⑶师相机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父亲话的含义。刚才我们同学们都说到了作者画杨桃的事情,的确作者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认真画的,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父亲的的话。生回答后,媒体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①指名朗读这段文字后,请同学以自己的一件实物为例来谈谈对"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理解。板书:看到什么样就画什么样②同桌讨论理解"想当然,画走了样"。③生汇报后师强化认识。媒体出示:圆的就_______,是方的就_______,不要把圆的画成______,也不要把方的画成_________,否则就是_________④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相互评评,最后齐读(要读出长辈教育自己的口气,读出“父亲”的严肃认真、语重心长)。板书:实事求是指导背诵。小结:正是“我”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生读(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因此我(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四、复习巩固1.复习记忆字形字音。本课的字音有些很难记忆,引导学生复习。教诲的“诲”、半晌的“晌”,审视的“审”的前鼻音。2.指导书写。提醒:“肃”下半部分的笔顺;“晌”的左半部分是一个“日”。五、拓展作业1.抄写词语。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摘抄好词佳句。【板书设计】父亲
看到什么样,就画什么样(实事求是)我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朗读同学们的话,理解课文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教育下从嘲笑到懊恼的心理变化过程。2.背诵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一、导入新课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画杨桃的小作者。他的父亲告诉他——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2.正是因为父亲的叮嘱,我们的作者了解了做事必须——实事求是。二、研读课文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二——十七自然段,分小组讨论媒体出示讨论题:自学讨论:1.老师和同学之间有几次对话?用笔作上记号。2.老师的态度和同学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里悟出来的?3.同学们知不知道自己错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上"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同学们心情的变化。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讨论汇报:通过讨论,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汇报时可以是个人的看法,也可以是小组讨论的综合意见。在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时,教师适时用媒体出示以下内容,引导学生深化理解。
媒体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这句句子中"审视"怎样理解?换成"注视"、"看"行不行?为什么?说明:“审视”的意思是仔细地看,而“注视”没有这层意思。在这里,审视可以更好地表达老师的态度十分认真。媒体出示: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媒体出示:老师神情变得严肃的原因是:1)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了。()2)同学们讥笑我的话使老师很生气。()3)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①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媒体出示:“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像五角星!”“看看杨桃,像你平时想象的模样吗?”“不⋯⋯像。”“像什么?”“像⋯⋯五角星。”师: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板书:被误解)②师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媒体出示:“嘻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同学们___________。(纷纷取笑我)“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看看杨桃,像你平时想象的模样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像什么?”“像⋯⋯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媒体出示: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师: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说明:这是一段比较朗读,提醒小朋友在读的时候注意标点。在读懂标点的基础上加以理解,课文中同学们从一开始的嘲笑,渐渐变成了懊恼。体会心情的变化。过渡:是啊!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生接着说: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老师并没有批评讥笑我的那些同学,而是这样和颜悦色地对同学们说的。说得多好啊!3.研读老师的话,指导背诵。媒体出示: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引导研读:1)老师说了几句话?讲了几层意思?(老师说了四句话,讲了两个方面意思:前两句用画杨桃的例子说明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侧重于观察分析;后两句告诉我们画画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侧重于怎么做。)
2)综合两层意思,说说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学生先归纳,老师再帮助提炼。3)"是什么样"和"画成什么样"实际含着的意思是什么?4)老师说这段话,你听了之后,懂得了什么?(同学的看法和自己的看法不要急于否认,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教师接着引导: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老师教育某些同学想当然地发笑,实际上就是教育这些同学看待事情应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老师肯定我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实际是在肯定我有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老师这段话实际上也是教育我们干什么事都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朗读、背诵这段话。读好最后一句话。三、复习课文。1.过渡:同学们说得好,读得也很好,老师教育我的话和父亲教育我的话是多么相似,时时回响在我的耳畔。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自然段。2.理解"相似"的意思。弄清“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相似的地方。都是要求“我“做事必须实事求是。3.媒体出示关于作者的资料,指名读后请学生谈体会。媒体出示:岑桑,生于1926年,笔名岑桑、端木桥,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着名作家。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着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4.总结。同学们谈得很好。作者就是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最终成
为一个着名作家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课前的疑惑都弄懂了吗?(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很好!同学们认真读书,相互合作,弄懂了自己想弄明白的问题,也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知道了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物体,它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树立自信心,对自己的实力有符合实际的估计,同时,要有眼见为实的科学态度,不能盲目,也不可人云亦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实践,才能获取一生有用的东西。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和老师教育我的话,让它也使我们一生受用。媒体出示:父亲和老师的话四、拓展作业同学们,我们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媒体出示: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父亲严肃认真语重心长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