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_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_教学设计

ID:842761

大小:33.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古诗诗句的意思。3.借助阅读相象,感受六月西湖荷花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借助阅读相象,感受六月西湖荷花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出示:诗题)二、学习古诗1、还记得我们通常学古诗的方法吗?(“四步法”:释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2、第一步:解释题意,指导朗读。(1)“晓”是指什么时候呢?(2)说说诗题的意思。(3)读课题时中间该有一处停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第二步:简介作者南宋诗人杨万里,他的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4)齐读课题、古诗。(5)欣赏西湖美景图4、第三步:明诗意A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B领会诗意。(1)自己再读读这首诗,看看能读懂多少?学生交流各自读懂的内容。(2)集体交流: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的?(3)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出示一二两句诗)指名读。第一行诗里的“毕竟”是什么意思呢?“四时”指什么时候?指导。诗人为格律押韵,有时将诗中的词语作适当调动,这里把“六月中”放到西湖的后面,把“不”放到“与”的前面,成了现在的样子。其实应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与四时不同”。现在你能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指导朗读。(4)学习第三、四两行诗句。过渡:那么西湖六月的风光到底与其他时间不同在哪里呢?看图:说说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诗歌的第三、四两行写的就是这个意思。指名读。联系插图,想想什么叫“无穷碧”?“别样红”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5)这两句诗写了西湖的荷叶、花,色彩鲜亮,而且对仗工整:“映日”对“接天”,“荷花”对“莲叶”,“别样红”对“无穷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6)再读读这首诗,找朋友,说说诗的大致意思。根据记忆背诗。5、领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思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2)喜欢那一首,为什么?四、背一背杨万里的其他几首诗。五、布置作业:写出1-2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或送别的古诗。教学片断:5、悟诗情师: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生:我想知道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生:我想知道诗人当时的心情怎样。生:我想知道诗人写这首诗表达什么情感。师:那就请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讨论吧。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生:我知道诗人在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时候看到西湖的荷花写成这首诗的。生:我知道这首诗写出了荷花的美。生:我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喜爱之情。 师: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的情感隐藏在哪里呢,你能找到吗?生:这满池相依相靠的荷花与莲叶就相当于作者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师: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生:“接天莲叶无穷碧”,这无边无际的荷花就相当于我和你的情感,永远没有尽头!生:我和你的关系就像荷花与莲叶那样亲密,即使远在天涯,心仍会贴在一起!……师: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我们一起读一读。(配乐)生齐读。师:背下来行吗?试试吧!(生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教后反思: 古诗教学虽然惯例是字词落实、破译诗句、机械记忆,但是只要把这些步骤系统地归纳一下,学生就会将方法记住,以便于自学和将来的终身学习。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学生是阅读和体验的主体”,古诗教学如何抵达心灵,焕发诗情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走进诗境,体悟诗情。  当古诗的意思理解后,问题情境出现:“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的情感隐藏在哪里呢,你能找到吗?”“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学生们移情换位、见仁见智,口吐缤纷的“莲花”,抒发独特的才思,实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唤醒经验,激活体验,提炼境外之象,创设情境……课程资源经过有机整合,学生得以跨越千年时空,倾听文字的脉搏,触摸作者的情思,置身特定的情境。这般“无限风光”,绝非专注于咬文嚼字所能祈望的。所以古诗教学重在让学生体会诗中意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