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授者巢湖市城北小学吴立云学习目标1.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知道诗的大概意思。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3.感受西湖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4.品味并积累古诗,提高文学素养。学习重难点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难点:感悟古诗的诗情画意,辨析两首诗的异同。教学准备课件若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还能记得我们学习第一首诗是分哪几步来学习的吗?(解诗题——知诗意——悟诗情)今天我们还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另外一首古诗。2.在我们小学的五年时间里,我们学过了许多首诗,其中有不少的送别诗,还能记得吗?(指名背一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二.解诗意。1.小声读一读诗题,想想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晓”的意思吗?(早晨的意思。)2.能把诗题读一读吗?(学生小声读后教师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节奏。)齐读诗题。
3.读了诗题,你觉得这首诗应该写些什么呢?(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三.知诗意。1.打开课本,小声读一读,试着划出诗的节奏和韵脚。2.指名试着说一说,课件出示正确的答案。3.教师引导:读诗的时候该怎样读出节奏和韵脚呢?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节奏和韵脚练习读诗。指名读,读后引导学生从音律美上进行评价。4.集体读,男女生对读。5.诗的意思能读懂吗?不懂的地方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同位合作学习。)6.检查互学情况。1)课件出示诗的第三句。知道这句写了什么景物吗?诗人抓住了莲叶的什么特点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莲叶真的“接天”了吗?(体会诗人夸张的写法。)能读出莲叶的“多”和“绿”吗?(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画面。)课件出示西湖莲叶图,欣赏完再读,读出它的美。2)课件出示诗的第四句。第四句写了什么景物呢?知道诗人抓住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来观察的吗?“别样红”是怎样的红呢?(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思。)课件出示西湖荷花图:看到了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起了哪个词语或句子了呢?能读出它的“别样红”吗?3)三四句写得非常美,你觉得它好在哪儿呢?试着读一读,读出它艳丽的美,广阔的美,静态的美。(指名读,齐读。)4)这幅美景就在你眼前,你会怎样赞叹呢?杨万里从净慈寺出来,准备送别林子方,眼前的这幅色彩艳丽的美景使他惊喜万分,不由得发出了赞叹!课件出示诗的一、二句。
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杨万里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呢?他的赞叹之情全都凝聚在哪个词中?(毕竟)古人写诗都是没有标点的,如果让你给这两句诗加上标点,你会加什么呢?能试着读一读吗?正常的写作顺序是先写景再抒情,可这首诗却开篇写出了作者的赞叹,你能体会到杨万里的用意吗?四.悟诗情。1.杨万里是不是只顾着欣赏美景,忘记了朋友林子方呢?你们知道杨万里要送林子方去哪儿吗?(介绍写作背景。)2.闭上眼睛,听诗想画面。(播放配乐朗读。)你们看到什么了?杨万里会对林子方说什么呢?(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3.你觉得这是一首送别诗吗?为什么?4.齐读,读出杨万里对林子方的不舍。5.试着背一背。指名背。集体背。五.比较感悟。1.品读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联系我们昨天学的同是描写西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开动脑筋,你能发现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同桌讨论讨论。(指名回答,教师随机小结。)2.指导对比朗读:前一首诗写疾雨急来急去,读时节奏可稍快些;后一首诗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语速应稍慢。3.集体齐读。六.课外拓展。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图,引导学生欣赏。七.课外作业。课外选一处自己喜欢的美景,试着写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2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莲叶多绿借景抒情荷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