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人教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1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1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本课的教学:一、说教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年段特征,我从以下三个维度设计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明诗意、入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与送别好友时的依依不舍。引导学生明诗意、入意境、悟诗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二、说教法科学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朗读感悟教学法这几种教学方法。为了能使学生入情入境,将图文结合渲染氛围。
三、说学法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发现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着重采用勾画圈点的方法让学生默读批注,欣赏西湖美景,感悟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不舍。四、说教学过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将从以下六个环节进行,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教学。第一个环节——情境渲染,谈话导入教学伊始,我抛出话题“你们印象里的六月是什么样的?”在学生交流后,我紧接着说:“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六月的西湖畔,去一饱眼福”进而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第二个环节——解释诗题,了解诗人随即“通过这个题目,你们读懂了些什么信息?”学生不难发现这是一首送别诗,以及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在学生交流后,我说,“每一首送别诗,诗人都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表达着独特的情感。杨万里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先来了解杨万里这个人,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他的一首诗,还记得吗?”在学生回顾后,“通过之前的学习,你们对作者有了怎样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进行总结并补充,他与林子方的交往,使得学生对诗的背景有个初步了解。第三个环节——初读古诗,疏通字词这里我主要是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以指名读的形式引导学生逐字朗读课文,在学生读音有误的地方及时正音
。随即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基础上,由我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生生、师生讲评,引导学生体会诗的节奏押韵。第四个环节——精读诗句,感悟诗情我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进行过渡“自己再读读这首诗,看看能读懂多少?”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从以下三个层次帮助学生理解。一是抓关键词,整体切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的?”朗读课文。学生不难发现“六月”所代表的季节夏。二是品关键词,欣赏美景激发学生“六月的西湖在诗人眼中是什么样的?自由读一读诗句,并圈画出关键词语进行批注”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毕竟”“四时”这两个词,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西湖六月美景的与众不同。随即发问“西湖六月的风光到底不同在哪里呢?”在学生交流后,播放音乐,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让我们闭上眼睛,此时我们来到了西湖畔,你的眼前出现了大片大片的荷花,放眼望去深深浅浅的绿色莲叶看不到尽头仿佛与天相接,在日光的映照下,粉红、火红等等,或含苞待放、或半露笑脸,姿态万千。紧接着我说:“欣赏完绚丽多姿的荷花,谁来和大家分享分享你眼中景色?”在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诗句,并就图片进行描述眼前的美景。在实践中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沉醉于美景之中,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三是抓住题眼,质疑悟情随即引发学生思考:“由题目中的“送”
字,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可是怎么诗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过要跟朋友分别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能力,他们不难说出诗人的情蕴藏于景之后,我见机激发学生“诗人的情感隐藏在哪里呢,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感悟隐藏于“毕竟”“接天莲叶”“映日荷花”背后诗人的不舍与祝福。第五个环节——熟读成诵,升华情感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是你,你即将与朋友离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在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整体回顾诗意、分小组、集体朗读课文,并通过学生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的形式激发学生乐于去进行背诵,以完成背诵任务。第六个环节——课外延伸,拓展诗句学完整首诗后,我让学生课后搜集送别的诗句进行交流、朗诵,查找资料“映日荷花别样红”除了今天我们了解到的意思,还有什么寓意?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为开拓学生思维留下空间,自然而然地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七、说板书设计我主要抓住西湖的景、诗人的情设计了本课的板书,简单明了的板书既突出课文重点,有利于学生理清课文内容,又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可谓一举多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风光不同
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