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高适
教学目标1.理解《燕歌行》表达的多重主题。2.赏析《燕歌行》的主要艺术手法。3.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高适,世称高常侍,与并称,代表作家。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预习检测岑参盛唐边塞诗派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预习检测旌旆()逶迤腓草玉箸 蓟北 飘飖
这里的“行”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地战争之事和征夫思妇相思之情。题目导航
诵读提示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3、把握好感情基调诵读诗歌
梳理层次结构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整体感知第一层(1-8句)写出师;第二层(9-16句)写战败;第三层(17-24句写被围;第四层(25-28句)写死斗;
1、“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中的将领与李将军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概括。思考探究明确: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能和士兵同甘共苦,爱士兵。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2、战争中、战后士兵的境遇如何?思考探究明确:战中士兵作战条件艰苦,敌人进攻凶悍;战后士兵身心疲惫,久在边庭飘零孤独思念家乡而不能归,征战生活使士兵日夜不宁,白天要作战,晚上要戒备,警报频传。
3、作者对士兵和将领的感情如何?思考探究明确:抨击讽刺将领腐败无能、不恤战士,愤恨军中黑暗、苦乐不均。对士兵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给以深切的同情。
4、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思考探究明确:现在已经没有李将军那样的将领了。表现了对李广将军的怀念,并期望英明的将领守卫边疆,以早日结束旷日持久的战争。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huī)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为虏所败。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高适见到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写作背景
5、《燕歌行》表达了多重主题,请根据理解结合具体的诗句做出概括。歌颂了广大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突出了士兵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他们思乡的痛苦,对广大士兵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谴责了主帅的骄横荒淫,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思考探究
6、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对比手法①士兵的辛苦作战*将军的纵情声色②士兵的效命死节*将军的贪功懈怠③古时李广体恤爱护士卒*现时将军享乐腐化、不恤士卒④出兵时的金鼓震天*战败后的困苦凄凉思考探究
吟咏诗韵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感受到了。
比较王昌龄的《出塞》与高适的《燕歌行》主旨的相同点。迁移练习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比较王昌龄的《出塞》与高适的《燕歌行》主旨的相同点。两诗都表达了相同的主旨,即表达对广大征人的同情,对荒淫昏庸边将的愤恨,并期望英明的将领守卫边疆,以早日结束旷日持久的战争,都表现了对李广将军的怀念和对良将的渴望之情。迁移练习
1.边塞诗的形成。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2.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3.边塞诗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4.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四个方面:(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3)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及思妇的离愁别绪。(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边塞诗意象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铖刀铩碛西轮台龟兹夜郎玉门关黑河胡羌羯夷安西单于楼兰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羌管胡笳胡琴琵琶折柳曲梅花落阳关曲课外积累
意境的特点:雄健雄浑雄壮浑厚悲凉苍凉苍劲萧瑟奇寒奇丽辽阔壮阔课外积累
作业: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性文字:1.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角度完成。2.从诗歌表达主旨的角度完成。3.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谈谈你对“沉痛语”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