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李贺
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诗鬼李贺李贺(790~816),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吴丝蜀桐张高秋吴丝蜀桐:吴地的蚕丝做琴弦,蜀地的梧桐做琴身。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突出音乐的高雅,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空山凝云颓不流“响遏行云”——《列子·汤问》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驻足静听。第二句:侧面烘托,移情于物,连云都被迷住了,可想箜篌乐声多么美妙。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高秋”一语,除了写物亦即写人,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从客体(侧面)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音乐变得愁苦郁闷,我们仿佛听到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之以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起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感人肺腑)面对这样出神入化的音乐,人们不仅要问,这是谁呀?能够弹奏也这么感人的音乐?有人告诉我们,这原来是李凭在国都之中弹奏箜篌。
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句”以声写声,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昆山玉碎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凤凰叫,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芙蓉句”以形写声,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具有形神兼备之妙。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寒冷也感觉不到了。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世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这种想象是大胆新奇,出人意表,而又感人肺腑。秋雨密密匝匝的坠落声,可以摹状乐声的急促,也可以唤起连绵不绝的忧郁形象。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教: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就是誉之为仙乐了。老、瘦: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沉稳的老鱼居然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蛟乃龙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见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可见音乐己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听众听得入了迷,曲已终而意犹未尽。
所用艺术手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都是侧面描写,表现音乐终结后,听众却沉浸在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
诗中是如何通过侧面烘托来描绘音乐效果的,即如何通过描写听众的神态来体现乐声和技艺的?江娥:悲啼洒泪素女:潸然泪下紫皇:为音乐所打动女娲:入迷忘记职守而石破天惊,秋雨倾斜神妪: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老鱼,瘦蛟:随音乐上下跳跃,翩翩起舞吴刚:倚着桂树,忘记睡眠寒兔: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不肯离开云:颓然为之凝滞,俯首啼听十二门的百姓:陶醉于美妙的乐声中,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李凭的演奏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力量
总结:李贺这首诗用瑰丽的词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音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冷如秋霜,艳若桃李。”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通感的手法把诉诸听觉的音乐充分的形象化、视觉化,化无形为有形。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说说诗中表现“箜篌”演奏出优美音乐都用了什么手法?1、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果老衬托音乐本身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3、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会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
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提示默写1诗中含有“响遏行云”之意的一句是:2诗中点明弹琴地点的句子是:3写箜篌声清脆激越的一句是:4写箜篌声由哀怨走向欢快的一句是:5诗中含有“女娲补天”之意的句子是:6诗中含有“瓠巴鼓琴”之意的句子是:7诗中含有“吴刚伐桂”之意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