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九年级姓名:小组: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编号:17靖远七中目标导学案(学生版)第三单元课题:《李凭箜篌引》(第1课时)【学习目标】1、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背诵本诗。2、比较阅读《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3.赏析诗的内容和化无形为有形、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预习】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文学史上有句话“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扑朔迷离,因此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2.写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这首诗歌正是作者当时聆听了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举为“摹写声音至文”。3.“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李凭是梨园弟子,善弹箜篌,技艺精湛,名噪一时。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颓不流()箜篌()()女娲()神妪()根蒂()跻攀()喧啾()丝篁()遽止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张高秋()颓不流()中国()啼竹()泣露()融冷光()动紫皇()逗秋雨()神妪()露脚()昵昵()跻攀()泪滂滂()尔诚能()置我肠()未省听丝篁()()我的疑问:【探究】质疑探究(一)整体感知1、抄写文中描写箜篌乐声的诗句。2、这个诗句前面的四句诗写了什么内容?3、这诗句后面的八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二)局部赏析:1.再将描写箜篌乐声的句子默写一遍。2.运用了什么手法?3.你感到哪些事物是有形的东西?用诗句中的意象回答。4.读这诗句之前的四句诗,思考:(1)前四句应该如何调整局序,意思才能更连贯:(2)吴丝蜀桐指什么?你可以想象到什么?(3)弹奏的环境是什么?(用诗中的一词概括)(4)能表达乐声基调的是哪一个词(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5.赏析最后八句,演奏效果也是无形的,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无形的音乐的(1)诗人借助了哪些事物来写演奏的效果?(2)通过这些事物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两个词语来概括这种情感。知识网络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4、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当堂训练】比较鉴赏回顾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2.风格迥异:《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我的收获:课后作业: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