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高中语文《锦瑟》同步练习鲁人版必修5近体诗六首(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石头城 锦瑟 书愤 ) 1.下列诗词文集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剑南诗稿》②《送元二使安西》③《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④《李义山诗集》⑤《秋浦歌》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⑦《关山月》⑧《书愤》⑨《鸟鸣涧》⑩《行路难》 A.王维:②⑤⑨ B.陆游:①⑦⑧ C 李商隐:③④⑩ D.杜甫:③⑥⑧ 2.对《山居秋暝》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除了山、晚、秋外,还点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起重要作用的“雨”。 B.颔联两句一动一静,一光一声,前句呈现于听觉,后句诉之于视觉。 C.颈联写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使傍晚的山村充满了活力。 D.尾联抒情,借用典故,把自己留恋山村的心情含蓄地表达出来。 3.对《石头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A.首句写石头城险要的形势,“故国”指石头城,暗示出对历史人事的评价:“六朝统治者利用地形来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可谓煞费心机。” B.次句写景象的冷落荒凉,“寂寞”二字,移情于物,写得潮头好像有知,也衬托出了石头城的无限凄凉冷落。 C.后两句中的“淮水”指淮河,“女墙”指高墙,“旧时月”、“还过女墙”强调了自然永存的主题,因为它永存,所以便成为人世兴衰的见证。 D.后两句在艺术上曾借鉴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诗句,只是含义更加深远浑厚。 4.对《锦瑟》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先是故意埋怨锦瑟,你为什么平白无故有这么多弦呢?然后写聆听锦瑟那丰富繁多的弦音,心中充满愉悦的感情。 B.第二联用了两个典故,诗人借喻世事的变幻及自己“华年”期理想的破灭,显示了作者伤逝的情怀。 C.第三联作者又使用了两个典故,借用“沧海遗珠”的同时,还揉进了珠月交辉和“鲛人注珠”的传说,一种复杂的怅惘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渗透了诗人清凉落寞之感,饱含着一种壮志难酬的深深遗憾。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5~8题。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咏怀古迹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5.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诸葛亮“万世不朽”的英名和作者面对遗像的感受。 B.三、四句概括诸葛亮的功业,赞扬他如鸾风高翔,独步云霄。 C.五、六句赞扬诸葛亮有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不相上下的军事才能。 D.七、八句慨叹诸葛亮难以改变汉朝灭亡的命运,赞扬他“鞠躬尽瘁”的精神。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宗臣”即世所尊崇、敬仰的名臣;“宗臣”二字有总领全篇的作用。 B.全诗由进武侯祠,观遗迹(遗像)起笔,自然地引入对人物业绩的评述。 C.全诗既有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赞扬,又有对其壮志未遂的叹惋。 D.全诗描写生动,形象鲜明,使人如见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7.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 B.第四句中“何处”二字,与上句中“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中的“不知”。 C.颈联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咽”“冷”用得极为准确,分别描写“危石”和“青松”。 D.“薄暮空潭曲”中的“空”字,是“空阔幽静”的意思。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 B.诗中描写“钟声”、“泉水”打破了静谧清幽的气氛,与前句形成一种感觉上的对比,使人精神一振。 C.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晚年惟好静”的情趣。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D.全诗采用了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 答案与提示 1.B 2.B(提示:前句视觉,后句听觉)3.C 4.A(提示:并非愉悦) 5.D(提示:非汉朝,而是蜀国) 6.D(提示:“羽扇纶巾”指儒将) 7.C(提示:“咽”指泉声脆)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