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雷雨》是第四册的第五单元的一篇看图课文,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适合低段的学生。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感受生活的乐趣。2、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3、通过感情朗读1-3自然段,感悟雷雨前景物的变化。3、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垂”字的书写。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准备采用“图示法”、“情景教学”、“多种形式的读”来教导和学习。 运用形象直观的图画,板书,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课文的美,清楚明白地梳理出雷雨前后不同景象,不仅直观,而且易懂易记。而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培养着学生语言的感觉;通过重点字词的感悟、解析、品读,让其在仿佛置身于那场雷雨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语言,感悟了语言的魅力,从而积累了语言。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教法学法,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分五步来学习《雷雨》的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而后就会挂起一道美丽的彩虹。因此从孩子们喜爱的彩虹出发,你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吗?从而使孩子们联系实际,回答出在雷雨后会出现。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引出文中的小朋友也看了一场雷雨,并写成了一篇文章;再进入文本,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后,马上进行第二步的教学。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本课的会认的生字有4个,通过自主阅读来认识生字。而二年级的孩子们特别的喜欢表现自己,因此让他们的来做小老师很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紧接着就让小老师来领读来,进一步学习生字,从而规范生字的读音。接着再进行词语和小练笔的巩固,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学生掌握生字,运用生字的情况。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让这么小的学生说出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是很难的。为了突破难点,我直接安排三位学生分别朗读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段落。并让其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们读呢?与初读课文相比较,这次读的要求不但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而且在读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了听和思考的任务,体现朗读的层次性和目的性,扎扎实实地读好每一遍课文,让学生在每一次朗读过程中有所收获。经过思考后感悟到三人读的分别是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进而顺理成章地梳理出配方是按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的顺序写的。通过直观形象又生动的动画让孩子们显而易见地说出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天气变化,为学习下文精读时作了铺垫。四、品读1—3,学习“雷雨前” 自由读1-3自然段: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那种紧张气氛;闪电、雷声的可怕,从而感受到雷雨就要来了。经此引出从哪些句子中看出快要要雷雨了,由此展开一句句的具体学习、感悟、品读。而句子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找重点词语来深入挖掘,通过对这些重点词语的读来表现雷雨前的那种气氛。有时候这种气氛真的很难言传。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用得很妙。但我估计小孩子从这个压字感觉不到闷热。我想还是得让他们进入到情景中去(所以在这里出示课件,雷雨前的景象)。这时教师同时用语言、动作去营造这种情景,渲染这种气氛后孩子们就能感受到了。在体会风大这个环节里,让学生角色换位,当一当小树。有经历,才有感受;没经历,就去创造经历吧。鼓励孩子动作演示着读,进一步感受雷雨前的这种景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在本环节力求让孩子多读,在读中悟,悟中读。五书写生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2个,我根据这些生字的特点给它们分成了五组①沉 阵 ②乱 彩 ③虹 蝉 蜘 蛛 ④压 逃 越 ⑤垂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直观的辨析出书写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应该怎样摆。而经过基础的学习书写后学生对字的笔顺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正确的运用。因此,在本课生字中“越”“垂”的笔顺较难,其构成学生不常见到,写到,因此易混淆,笔顺不清,因此重点强调,反复书空并写给同桌来强化对笔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