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http://www.docin.com/mtl168168,分享文档快乐生活快乐无阻《雷雨》教学反思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不雷同,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让孩子说说哪些景色写得好,为什么?”,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第二段,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都想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考倒同学,在问题的反馈上来看,学生确实是作了思考,提出的问题跟自己备课时想得一样,而且有些好的同学提出了“字词推敲”的问题,如:“往窗外望去”为什么不写成“往窗外看去”?有什么不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雷雨》教学反思5
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http://www.docin.com/mtl168168,分享文档快乐生活快乐无阻《雷雨》一课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今天,我尝试着让学生分段,我要求学生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把课文分成三段,于是,我请了三个孩子上台写自己的分段序号,出乎意料的是那两个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分错了,那个平时成绩一般的孩子却分对了,那两个孩子的通病就是把课文中描写雷雨前“打雷闪电”的第三小节归到雷雨时了,当时,我让这三个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结果,他们为“打雷闪电”是属于雷雨前和雷雨后的现象争执不下,下面的学生也分成两派。为了解决这个常识性的问题,当好我这个裁判的角色,于是,我马上打开电脑,查阅了有关资料,让学生明白了“电闪雷鸣”是雷雨前一个非常明显的征兆。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我相信学生由此也学到了新的知识。《雷雨》教学反思 科组安排我和吴老师尝试了“一课两构,一课两上”教学探索活动。我执教的是《雷雨》第二课时。这是一篇描写雷雨前、中、后景象的课文,篇幅很短,写作的顺序很清晰,在独立备课中,我也考虑到了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这个环节。 5
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http://www.docin.com/mtl168168,分享文档快乐生活快乐无阻 在第一次探索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时,由于过于担心学生的能力问题,生怕如果放手让学生自主摸索着推敲的话,可能会导致课堂一团乱的现象。所以在这个环节我直接从“这篇课文是按作者的观察顺序(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来写的。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引入,然后顺势让学生读后找,接着由学生来汇报。学生1汇报说:“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4——7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当学生还没有说完,我听到该学生的划分不对,恐怕会导致课堂纠缠在这一问题上,便马上转入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当问到第二个学生,该学生回答“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4——6自然段为第二部分,7和8为第三部分”。我一听还好这个学生答对了,于是我马上表示赞同他的意见,而没有再让学生说这样分段的原因,也就是强制性给学生灌输了“这篇课文就是这样划分层次的”这样的概念。5
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http://www.docin.com/mtl168168,分享文档快乐生活快乐无阻 后来在第一次课后,各位听课的老师就这一点对我提出了两点宝贵的意见: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这种教法有难度,假如在学生理解了整篇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分段,效果会更好,这是其一;其二,当学生在课堂上对某问题有争议时,老师不要急着下结论,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争议,去领悟,教师不要怕课堂的“乱”,学生可能在“乱”中出真知。 听取了各位老师的宝贵意见,在紧接着的第二次尝试教学中,就这一个环节,我特别注意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推敲,试着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读自悟,当学生当真就层次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的时候,看起来场面是有点乱,而我自己面对这种状况也有点手足无措,但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找,最后还是达到了理清课文层次的目的。而如果说从第一次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实践的话,到第二次我试图着努力去关注学生,尝试在教学中放手,这也算是一课有一小得的话,那么这次的“一课两构,一课两上”对我而言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在课堂教学的探索里自己慢慢地又找到了一些些方向。5
使用前删除此我爱浪漫樱花文档主页:http://www.docin.com/mtl168168,分享文档快乐生活快乐无阻 教学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