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雄县第三小学邓阅红教学目标:1.会认四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不同的景象。3.抓住景物特点,体会大自然的变化美。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重点:.1、通过复习词语、句子感知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难点:1、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描写。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法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2、感情朗读法,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教学过程:一、导入猜谜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板书雷雨)设计意图:用孩子们喜欢的谜语导入,使学生一开始就对雷雨的特点有所分析和了解,孩子们喜欢谜语,猜谜语的过程会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对课文产生极大的兴趣,对画风产生很强的求知欲,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良好的铺垫二、自学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读: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二读: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圈一个读两遍,记住字音。三读: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做到六不,不指读.不唱读,不错读,不多字,不少字,不两字一顿。)2.师友对读(相互纠正)3.助长带领认读生字词(组内检查)三、展示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2、认读生字词,说识字方法。(学生评价)四.讲读课文自学提示: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找找,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找出重点词语,句子,感受雷雨前后的变化)1、谁来读1-3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色。2、指名读3、自由练读。4、你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可怕、恐怖、天很黑、空气很闷热,让人透不过气来、雷声、风声、闪电交加、天气变化很大)5、你是从那句话中感受到的?(随生回答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重点理解“满天”“压”体会闷热,透不过气)(2)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3)齐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1)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们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象也和我们一样。
引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出示句子)(2)你感觉到什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3)真安静啊——全班齐读(4)练习:(出示)一动不动一()不()一()不()“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1)怎样是“乱摆”?做动作。(你们看过风吹树枝乱摆的情况吗?)(2)学生说后读——大家一起做动作读。“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1)、是啊,蜘蛛也知道雷雨快要来了,很害怕,赶紧拉一条丝,垂下来,逃走了。(2)、(播放蛛蛛垂下来逃走的动画)谁来扮演这只害怕的蜘蛛,读读这句话。(3)指名学生读。你还从那句中感受到害怕?(“垂下来”“逃”)学习:4—7自然段1,指名读2你读了雷雨中的情景,有什么感受?(雨下的大)3,从哪看出来的?找出重点语句理解?(从“哗,哗,哗”“雨越下越大。往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体会)4,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指导朗读,这一段读时声音要小,语速要慢)5,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这一段讲的什么?(大雨过后天气的变化。空气由沉闷变得清新,令人感觉很舒服。)(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学习第8自然段这一段讲的什么?(雷雨后的景象)
1,雷雨后景象有哪些变化?(重点理解“满”“坐”字,体会“青蛙又叫起来了”)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说话练习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做到语文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综合运用五、小结:六、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七、板书设计雷雨雨前乌云密布叶子不动蝉不叫一阵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雨中越下越大渐渐小了雨后空气清新彩虹挂天空动物活动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