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蜀相》《书愤》 参赛 优质文档 可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诗歌鉴赏《蜀相》《书愤》 参赛 优质文档 可下载

ID:844460

大小:3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优质文档《蜀相》《书愤》课件目标1.围绕《蜀相》《书愤》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角色等一系列文化现象,拓学习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古诗“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垒”构思和反衬的手法。2.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答题能力。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教学设想1.以《蜀相》《书愤》两首诗歌为文本,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2.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在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有一位诗人,他用嘶哑的歌喉和着血泪唱出了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和诗中圣哲,我们尊奉他为“诗圣”。他是谁?(杜甫)还有一位诗人,他是我国古代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有近万首之多。他是一位至情至性的情痴,也是南宋小王朝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他曾经空有补天之志,却长恨报国无门,将一腔爱国热诚化作给儿孙的赠言。他又会是谁?(陆游)好,今天,我们就谨遵孟子老人家的教诲,在这一单元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针指引下走近这两位诗人,倾听他们心跳的声音,感受他们人格的魅力!二.走近杜甫、陆游对于这两位诗人,同学们都不会陌生,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他们的作品,如《登高》《示儿》。今天,我们简单地回忆一下。(板书一、知人论世)杜甫(号少陵野老):巩县少年——陷身长安——寓居草堂——漂泊夔州——客死湘江陆游和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有着相似的际遇,一样地仕途不顺,报国无门。陆游(号放翁):绝恋沈园——科举除名——载浮载沉——临终示儿诗人的作品是诗人情感的再现,下面,我们就走进《蜀相》《书愤》两首诗,来感受他们的情感。三.披文入情,探讨文本●整体感知【诵读】通过诵读,熟悉作品,从不同角度体会诗中的情感。请同学们齐读这两首诗。(板书二、以意逆志)●【文本探究】伟大的作品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感悟透的,这节课,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三个问题。由浅入深:1.一个标题——《蜀相》;诗题不作“武侯祠”,而作“蜀相”,是有深意的;意在臧否人物,而非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所说的“吟怀古迹”。2.两个“诗眼”——“寻”“愤”;▲“寻”字,使得一问一答、一开一合巧相连属,写出了初至成都的诗人急切瞻仰的心情。“寻”的结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无人迹,这就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落差。可谓英雄悲情!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诸葛丞相的祠堂到什么地方找寻?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高大的地方。首联点出祠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丞相祠堂”,即武侯祠,西晋末年李雄为纪念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在今成都市内,与刘备合庙而祀。“寻”4 优质文档字,使得一问一答、一开一合巧相连属,写出了初至成都的诗人急切瞻仰的心情。杜甫在巴蜀地区寻访过多处诸葛亮的遗迹,留下了多首诗篇。“森森”,形容柏树的茂密高大,是祠堂所在的标志,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古柏行》说:“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锦官城”,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产锦著名,三国蜀汉时在此设官专理此事,故曰锦官城。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掩映台阶的碧草空自展现着一派春色,藏在密叶间的黄鹂徒劳地婉啭鸣唱。颔联写诗人步入诸葛亮祠堂的所见所闻,情感却起了急剧的变化,“寻”的结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无人迹,这就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落差。“自”、“空”二字极为传情: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叶,不过空作好音——因诗人无心倾听。一片诗心,全凝于二字。自然之恒久,与世事之多变、人生之短暂暗相对照。黄鹂:也称黄莺,是一种鸣声动听的小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频频咨以天下大计,既为先主开创基业,又为后主匡济救危,献出老臣的一腔忠诚。颈联由颔联的感物转为思人,上句写智识才能,见出其匡时雄略;下句写勤勉忠诚,见出其报国之忱;两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业自三顾茅庐始,而以辅佐刘禅终的全过程。“频烦”,再三劳烦。“两朝”,蜀汉皇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即开创基业,匡济时危,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国,又帮助刘禅撑持危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惜啊,出师伐魏,还没取得胜利,你便病亡军中,永远让后代英雄们对此泪满衣襟!这两句是最感人的名句。“出师句”,诸葛亮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率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渭河南岸),与魏军隔渭水相持百余日,胜负未决而病死于军中,年仅五十四岁。这一事实本来就使人痛惜,更何况他那死而后已的精神留下了无可估量的影响。壮志难酬抱憾而终者,不仅是诸葛亮的遗恨,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因此,尾联在沉挚悲壮中,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一个“寻”字,寻出了一腔热血,两行热泪!再来看《书愤》之“愤”包含了哪些感情。▲“书愤”者,抒发胸中抑郁、悲愤之情也。陆游的抑郁、悲愤从何来?诗中的哪写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探究这首诗。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诗歌的倒装性)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欲图收复失地。这里能体现陆游的什么感情?愤“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概括了两次什么样的战斗?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但现在收复中原的时机却不在了。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时诗人才36岁。“楼船”4 优质文档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陆游引用此典的用意是什么?陆游以此自许。可以看出他——可见其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这在表现手法上叫——用典明志。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空自许”,“鬓先斑”,两相比照,何等悲怆?悲愤之情跃然纸上。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为什么以此自勉?什么意思?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所以这句在表现手法上叫——用典明志。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一个“愤”字,象一把怒剑,既剖开了自己热血沸腾的胸膛,又刺向了苟且偏安的鼠辈。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人生,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由这两首诗,我们最大的感受是诗人的爱国热诚。而这种热诚都借助一个人来展示,那就是诸葛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我们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3.三个人物——杜甫、陆游与诸葛亮在杜甫诗中,专咏诸葛亮的诗有五首,事涉诸葛亮的诗有十五首。陆游则有六首专咏诸葛亮的诗,有诗十四首与诸葛亮相关。与他们的千首诗作相比,这个数字确实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把这个数字和其它诗人的相关作品数量相比较,则不难看出他们对诸葛亮的偏爱。就时代而言,杜甫与陆游二人都生活在一个乱离的时代,这使他们对诸葛亮这位安邦定国的忠臣良相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另一方面,杜甫与陆游都出身于士大夫之家,家庭的传统教育使他们都有着致君尧舜、救民水火的远大政治理想。但事与愿违,他们终生都未能一展雄才,只能空怀抱负,诗文终老,而诸葛亮则正是儒家兼济的典范,是君臣相得的最佳范式,所以这两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到四川后触景生情,自然就会生出无限的感慨。可以说,正是相似的时危世乱的时代背景和相似的怀才不遇的多舛命运使相隔近五个世纪的两位大诗人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四.课后作业(巩固)1、怎样理解《蜀相》颔联中“自”、“空”二字的意蕴?并尝试比较《蜀相》和《书愤》中的“空”字的运用。(参考答案:两字同义,有“徒然,白白的”之意。碧草萋萋,无人欣赏;黄鹂婉啼,无人倾听。乐景写哀情,反衬了寂寞、凄凉之情。这类题目的答题步骤:①解释字义。②解释句子。③明确表现手法。④分析表达效果。)2、从杜甫、陆游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内涵: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来源于读书人对社会、民族、国家前途深切的关怀。(悲天悯人、惩恶扬善、揭露黑暗、反对征伐、歌颂治平……)●途径:出官入仕成了士子自我实现的惟一通道。(孔子周游列国、科举、终南捷径、干谒诗)●理想破灭的表现①“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殉道死节:(怀石投江的屈原、被诛灭十族的方孝儒、为文化守节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一轮圆月照天心”的李叔同)②“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逍遥放旷:(不愿“留骨而贵”“将曳尾于涂”4 优质文档的庄子;“拟把疏狂图一醉,赢得青楼薄幸”柳永;“穷途之哭”的阮籍)③“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坚韧自持。总结:一个民族没有天才是可悲的,有了天才而不加崇敬的民族是可怜的奴隶之邦。板书设计:一、知人论世杜甫(号少陵野老):巩县少年——陷身长安——寓居草堂——漂泊夔州——客死湘江陆游(号放翁):绝恋沈园——科举除名——载浮载沉——临终示儿二、以意逆志1.一个标题——《蜀相》;2.两个“诗眼”——“寻”“愤”;3.三个人物——杜甫、陆游与诸葛亮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