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教学难点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知识链接1、作者:鲍照,文学家,字,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擅长写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况。 2、背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3、解释题意 4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诗歌主要情感抒情方式鉴赏方法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注释1.“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泻,倾,倒。2.“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断绝:停止。3.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4.踯躅:徘徊不前。4
《书愤》(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1、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难点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知识链接1、作者:陆游,字号放翁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著有、。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诗人。“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2、背景: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诗歌主要情感抒情方式鉴赏方法书愤①早岁②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③。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④塞上长城⑤空自许⑥,镜中衰鬓⑦已先斑。 4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⑧伯仲间⑨。注释①书愤:抒发义愤。书:写。②早岁:早年,年轻时。③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⑤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⑥空自许:白白地自许⑦衰鬓:苍老的鬓发。⑧堪:能够。 ⑨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