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大象的耳朵导学案设计课题大象的耳朵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语文教学应强化语文的本体地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文本意旨,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语言魅力,摸索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为学生搭设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实践的平台,扎扎实实带领学生“学”语文、“习”语文。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课教学立足语文本位,突出识字写字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顺着文本情节发展,抓住文中童话角色的说法、想法和做法,通过语言文字品读、理解,体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同时,围绕“语用型教学”这一核心理念,加强朗读指导和读写实践,注重发挥文本语言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模仿句式,迁移表达,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延伸,在想象创编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思维,发展语言,让学生在多样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在主体自我实践基础上主动建构,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2.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用时:3分钟)1.课件出示各种动物耳朵外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2.让学生说一说哪一种动物的耳朵好。(不求答案)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导入板书课题,并读准课题。1.学生看图,说说课件中动物耳朵外形的特点。2.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哪一种动物的耳朵好。3.朗读课题。1.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耳朵外形的特点时,要注意引导,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2.引导学生说说哪种耳朵好,不求统一答案,意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20分钟)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自主学习:(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标好自然段序号。(2)自主认读生字表中的生字,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是否读准确。(3)相互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相机正音。要注意读准课文中的多音字“似”“扇”“得”。(2)出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并正音。1.学生根据要求,开展自主学习。(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标注段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学生自主认读生字和词语,读不准的做好标记,对照拼音再读或者请教小组同学。(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生字识记的方法。2.在老师的组织下展示自学成果。(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多音字“似”“扇”“得”在文中的读音。(2)开火车朗读课文中的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痛”读后鼻音;“竖”读翘舌音。)1.引导学生识记字形、了解字义,要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特点。如:可结合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识记“咦、竿、痛”等;“耷”可以利用看图的形式来理解,也可让学生说说这个字由哪两个字组成,并根据这两个字猜想意思;再如“竖”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有哪些部件组成,再根据“立”来体会字的意思,感受汉字字形和字义的统一。2.“扇”字作为动词时,读shān,
引导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3)随机出示课文中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并交流生字识记的方法。(4)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达到熟练、流畅的程度。(3)认读生字卡片中的生字,并交流自己识记这个生字的方法。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或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解决。(4)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其他情况下一般读shàn,可以引导学生区别。如“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墙上有一扇漂亮的门”“这把扇子很漂亮”。三、学习默读,整体把握(用时:7分钟)1.出示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2)边读边思考:大象对自己的耳朵产生了几次想法?哪几个自然段和第一次想法有关?哪几个自然段和第二次想法有关?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划分段落。(1)指名交流。(2)师生讨论并纠正。1.(1)学生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添字、不漏字。(2)独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2.在老师的引领下交流学习要求中的问题。(1)大象就自己的耳朵产生了两次想法,第一次是想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第二次是让自己的耳朵继续耷拉着。(2)第3~10自然段和第一次想法有关;第11~13自然段和第二次的想法有关。1.要指导学生学习默读,以“不出声、不指读、不添字、不漏字”为要求。2.在引导学生了解大象的几次想法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大象说的话来理解,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扇、慢、遇、兔、安、根、痛、最”,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描红、临写。3.展示、反馈、纠正。1.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扩充词汇。2.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和书写注意点;观察老师范写并描红、临写。3.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要引导学生写好关键笔画,如“遇”要写好“辶”,共有三笔:点、横折折撇、平捺,要能将被包部分托住。“兔”字上面的“”写得稍微小一点,重点写好“撇、竖弯钩”,要分别写得舒展些。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1.出示本课会认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2.听写由田字格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1.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听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并对照书本,自我订正。听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可以相互批改,注重自我订正。二、抓住想法、精读感悟(用时:20分钟)1.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大象耳朵的特点。巩固生字“似、耷”。(2)指导朗读,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3)创设一定语境,指导用“像……似的……”造句。2.学习第2~10自然段。1.根据要求学习第1自然段。(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交流大象耳朵的特点:大、耷拉着。在语境中巩固生字“似、耷”。(2)抓住“大、像扇子似的、耷拉着”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3)结合语境,运用“像……似的……”进行说话练习。1.指导学生朗读,要让学生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朗读,渗透必要的朗读方法指导,突出朗读指导过程。2.指导学生用“像……似的……”造句,可以创设一定的语境,如出示“月亮图”和“镰刀图”的对比,“柿子图”和“灯笼图”的对比等,
(1)出示学习要求:①默读课文,思考:大象在路上散步,分别遇到了谁?他们都说了些什么?②小组之间分角色朗读课文。③大象听了动物伙伴们的话之后,是怎么想的?朗读大象说的话,读好文中的问句。④大象又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应的句子。你觉得大象的做法对吗?小组展开讨论。(2)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交流。①交流问题一,教师课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和相应的句子。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巩固生字“咦、竖”。③交流问题二,指导学生抓住“不安”“自言自语”朗读句子,特别要读好问句的语气。④交流问题三,指导学生抓住边读边想象大象的样子。巩固生字“竿”。⑤指导学生交流:你觉得大象的做法对吗?各自说说理由。(教师不作统一答案)3.学习第11~13自然段。(1)出示学习要求:①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大象把耳朵撑起来好还是耷拉着好?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②读好相关的句子。(2)组织学生围绕问题交流。①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②说说自己的理由。引导学生抓住第11自然段中“经常”“跳舞”“头痛”“心烦”等词语体会大象耳朵竖起来的弊端。③抓住“只要……就……”体会大象耳朵耷拉着的好处。巩固生字“舞、痛、烦”。2.根据要求学习,学习第2~10自然段。(1)自主学习。①默读课文,圈画相关词句。②分别朗读句子,同桌互评。③思考问题,朗读大象说的话,读出疑问语气的句子。④圈画描写大象做法的句子,展开讨论。(2)交流展示。①交流问题一,遇到了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朗读他们说的话。②分角色朗读课文,一生读旁白,一生读大象,一生读小兔子,一生读小羊,读好问句的语气,读出童话中的趣味。再次认读生字“咦、竖”。③交流问题二,朗读大象说的话: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④交流问题三,边读边想象,再次认读生字“竿”。⑤学生围绕“大象的做法对吗”交流各自的观点。3.根据要求学习第11~13自然段。(1)自主学习①围绕问题,默读课文,圈画句子。并围绕问题,相互讨论。②朗读句子。(2)交流展示。①各自说说大象把耳朵撑起来好还是耷拉着好。②各自阐述理由。围绕课文第11、12自然段,体会大象把耳朵撑起来的弊端和耷拉着的用途。认读生字“舞、痛、烦”。③朗读句子,重点读好“经常”“跳舞”“又头痛,又心烦”“只要……就……”等词语。引导学生造句。3.引导学生交流大象的做法是否正确,不求统一答案,主要是为接下来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做好铺垫。4.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如抓住“经常”“跳舞”“又头痛,又心烦”等词语体会大象耳朵竖起来的麻烦,抓住“只要……就……”体会大象耳朵耷拉着的好处等。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大象耳朵竖起来的弊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跳舞”一词展开想象,体会大象耳朵里闹哄哄的感觉。这样就能更好地体会课文中的道理。
④指导朗读句子。三、结合实际、启思明理(用时:6分钟)1.出示自学要求。(1)情境练习:小溪流一直想到远方的大海去看看,可是枯树桩对他说:“大海很远很远,这一路会很累,还是不要去了。”大石块对他说:“到大海那边,会遇到很多困难,还是歇歇吧。”你认为小溪流该怎么做呢?(2)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成果。(1)组织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2)组织学生交流第二个问题。1.根据要求自主学习。(1)认真读语境中对话,相互讨论问题一。(2)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相互讨论问题二。2.交流讨论成果。(1)通过相互交流,形成共识:小溪流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勇往直前。(2)交流第二个问题的理解,答案可以多元化。(对于别人说的话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判断一样事物的好坏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它有没有实际的用处。)本篇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理解上不求统一的表述,可以适度开放多元化,如:可以理解为对于别人说的话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也可以理解为要坚持自己的想法;还可以理解为判断一样事物的好坏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它有没有实际的用处等。可以通过一定的故事情境,在“导行”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内化理解句子含义。四、创编故事、练习表达(用时:10分钟)1.创设情境:又是一天,大象在路上散步,又遇到了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伙伴,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张开想象的翅膀,创编一个新的童话故事,题目:《大象的耳朵》新编。2.指导学生创编、写话。3.组织学生交流。1.学生围绕情境,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口头相互交流。2.书面写话。3.交流自己创编的故事。创编故事,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内化课文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中要运用好这一途径,加强指导,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求不宜过高,不能扼杀了学生学习、想象、表达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