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离骚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2离骚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

ID:845260

大小:1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离骚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就是屈原,他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由于诗人的崇高理想和楚国昏庸君主的用人政策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对楚国的热爱和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悲愤情绪。《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本文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全诗372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的部分诗节。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羁(jī)修姱(kuā)谇(suì)(xiāng)揽茝(chǎi)谣诼(zhuó)偭(miǎn)忳(tún)侘傺(chàchì)溘(kè)圜(yuán)诟(gòu)芰荷(jì)岌岌(jíjí)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羁:马笼头。喻指束缚、约束。灵修:神圣,喻指君王。浩荡:恣情,放纵。谣诼:造谣、诽谤。 工巧:善于取巧作伪。侘傺:失意的样子。行迷:走迷了路。岌岌:高耸的样子。陆离:修长的样子。反顾:回头看。弥章:更加明显。2.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通“措”)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忳郁邑余侘傺兮(通“郁悒”)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芳菲菲其弥章(通“彰”)延伫乎吾将反(通“返”)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行走)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作动词,使之高,使之长)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重视)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名词作动词,马缰绳和马笼头,喻指束缚、约束)5.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恣情,放纵。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作伪。今义:技艺巧妙)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6.文言虚词四、特殊句式1.倒装句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不吾知”即“不知吾”)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岌岌之冠、陆离之佩) 2.被动句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羁”“替”均为被动词,被约束、被贬黜)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体解”是被动词,被体解)3.固定句式惟昭质其犹未亏〔惟……犹……,惟独(只有)……还……〕五、文学常识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诗人。代表作是《离骚》。2.《离骚》是屈原晚年的作品,共372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司马迁认为“离”通“罹”,即“遭”之意;“骚”是“忧患”意。“离骚”即“罹忧”,遭到忧患之意,或解作离愁。今有人解释为牢骚3.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六、名篇名句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剖析: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多次也不会后悔。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剖析: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美人香草”式的寓意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剖析: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人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二、重点语段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剖析:这是课文节选部分比较难理解的一个重要诗节,同时又是屈原表露自己高洁志向和宁死不屈精神的一个重要语段。这段话可翻译为:我满怀忧愁失意,一个人陷在这种困厄的境地。我宁愿立刻死去,像这眼前的流水,也不愿作出这种世俗之人的丑态。雄鹰和凡鸟是不会同群的,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呢?也没有志向不同的人能够无事相安。我现在是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我的理想啊,我忍受着强加的罪过蒙受着耻辱。我要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这本来就是古代的圣贤所推重的!在这段文字中,诗人首先写了自己当时的处境,“忳郁邑”“侘傺”“穷困”诸词连用,极力渲染当时的悲凉心情,于是诗人想到了死,宁可玉碎,不愿瓦全。接着诗人用“雄鹰”与“凡鸟”、“方枘”和“圆凿”来比喻自己和那些佞臣小人的势不两立、不共戴天,于是作出了“伏清白以死直”的决定。这段文字表现了屈原不愿与佞臣小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疾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结构图解主旨探讨有关本文的主旨探讨有如下表述:1.本文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以及“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2.本文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他们以生存与抗争的力量。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美鉴赏浪漫主义杰作《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在诗中,作者采用浪漫的手法塑造了一个高大纯洁的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远远高出了现实之上。诗中贯穿着诗人改造现实的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便表现出以身殉道的坚决意志。《离骚》中的感情或炽热、激越、昂扬,或缠绵、细腻、深沉;同时诗中有“我”,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个性,诗中充满内质和魅力,给我们带来感动、眼泪、欢喜和惆怅。屈原把充满原始意味的神巫故事和寓言神话及楚地的俗语鄙语引进诗中,使诗歌具有神秘的气氛、浪漫的情调、幽雅的韵致、绮丽的色彩、迷狂的激情。他又引来天地万物驱遣比兴,用兰花香草、荷衣蓉裳来象征自己品格的高尚纯洁,将群小党人比作萧艾臭草、恶禽秽物。这一切都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句型探究问题:《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在诗中,诗人的政治理想和高洁志向是怎样体现的?导思:屈原的《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6段,52句,通过比喻、象征、比较、对照的手法及夹叙夹议的运用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著追求的精神。先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遭遇写起,然后再否对自己退隐独善的闪念,表明自己绝不变心的爱国热情。探究:第一步:本文是《离骚》的节选部分,而《离骚》的阅读向来难度较大,且对某些语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因而学习本文应结合有关资料多花工夫。第二步:搜集屈原的材料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网络和图书馆均可。可先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如《史记·屈原列传》《屈原精神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天津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等,了解屈原其人、其文、其时代、其影响。第三步:结合课文提示和注解熟读课文,特别要能深入理解诗中作者的处境、心情、理想的表达和花草禽鸟的比喻、象征含义。最后,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领会屈原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及纵横驰骋的想象和幻想的浪漫风格。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