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孔雀东南飞(并序)·优化全解一览众山小1.整体感知《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构成的矛盾冲突为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2.学法指导《孔雀东南飞》是一篇优秀的长篇叙事诗,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因此,抓住作品的上述特点,以人物形象分析为重点,可能会给古代诗歌学习带来新收获。由于课文篇幅长、人物活动多,面面俱到的分析费时费力,建议集中对两个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作比较分析,着力分析他们思想感情、生活态度的异同,理解他们在生命意识、人格意识和价值取向上不可重复的个性特征;在选择分析人物活动的场景时,要以对人物命运产生重要影响的部分为重点,如遣归、再嫁、殉情等,看他们在这些转折点的外部表现和内在原因。作为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五言体式、赋比兴运用和大量使用人物对话的叙事风格也有很强的代表性,学习这些写法,可以增进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庖丁巧解牛1.文题解读《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营造了全篇的气氛。这也是对《诗经》中艺术手法的运用。2.走近作者《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英雄史诗《格萨尔王》)。《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其中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纵横有口辩。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庾信体”,曾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3.背景纵览婚姻问题是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密切相关,我国古代的婚姻就是男女两家结亲,宗旨就是“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有七种情况可以休妻,称为“弃去”:不孝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盗窃。女子三次被休,只能去舂米,非常低贱。所以本篇所涉及的问题很深很广,揭示了封建礼教对社会各阶层的渗透,突出暴露家长制的罪恶。在本篇中,焦母、刘兄是封建礼教的体现者,是婚姻的悲剧直接制造者,背后是封建礼教。
字词梳理1.字音公姥(mǔ)伶俜(pīnɡ)聘礼(pìn)拊掌(fǔ)否泰(pǐ)赍钱(jī)踯躅(zhízhú)2.字形腰襦葳蕤磐石槌床哽咽蒲苇3.词义缢:吊死。驱使:使唤。伶俜:孤单的样子。遗施:赠与,施与。便言:很会说话。否泰:运气的好坏。4.通假字箱帘六七十“帘”通“奁”,梳妆匣子。蒲苇纫如丝“纫”通“韧”。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终老不复取“取”通“娶”。5.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飞“东南”,向东南。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2)名词作动词誓天不相负“誓”,对……发誓。(3)使动用法以此下心意“下”,使……下,委屈。6.古今异义可怜体无比“可怜”古:可爱。今:同情别人。千万不复全“千万”古:无论如何。今:再三叮嘱。奄奄黄昏后“奄奄”古:暗沉沉的。今:气息将尽。叶叶相交通“交通”古:交错连接。今:往来通达。汝岂得自由“自由”古:自作主张。今:自由自在。处分适兄意“处分”古:处理、安排。今:一种处罚措施。便利此月内“便利”古:吉利。今:方便。本自无教训“教训”古:教养。今:失败中取得的认识。7.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偏指“姥”。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父母”偏指“母”。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辛苦:“作息”偏指“作”。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牛马”偏指“马”。8.一词多义9、句式①为仲卿母所遣。(“为……所……”句式表被动,介词“为”引行为的主动者。)②汝是大家子。(判断句式,用判断词“是”表示。)③何言复来还。(“何言”即“言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至动词前。)4.课文详解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东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休弃,自己发誓永不再嫁。建安中:建安年间196~219)。建安,东汉献帝年号。府小吏:太守衙门的小官吏。遣:休。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她的娘家人逼迫她(再嫁),(兰芝)于是投水自尽了。焦仲卿听到这个消息,也自己吊死在庭院中的树上。(缢(yì):吊死。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就)写了(这样一首)诗。云尔:句末语气助词。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向东南飞去,(它顾念伴侣),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徘徊:流连往复。起兴手法,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营造了全篇的气氛。这也是对《诗经》中艺术手法的运用。汉人诗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妻离别,此诗开头也有这个意思。用这两句诗引起下面的故事,古代民歌中常用这种写法。“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我)十三岁就能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就学会制作衣服,十五岁就能弹奏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十七岁成了你的妻子,心中(却)常常感到苦痛悲伤。素:白色的绢。箜篌(kōnɡhóu):古代的一种弦乐器。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用递进句式和铺陈、夸张手法表现兰芝的聪明才华和教养,为下文“无偏斜”“无罪过”作交代。笔锋一转,揭示苦怨,预示矛盾。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你身为府里的官员,遵守官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我独守空房,两人见面的日子往往很少。守节:指忠于职守、遵守法度。贱妾:仲卿妻自称。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每天雄鸡打鸣就要上织机织布,夜夜都不能歇一歇。每隔两三天就织成五匹布,婆婆总是嫌我织得慢。鸡鸣:古时记时以地支为12时辰,鸡鸣是丑时(相当于现在的夜里1时至3时)。息:歇止,休息。断:(织成一匹)截下来。匹:一匹是四丈。故:总是,老是。表现兰芝的勤劳及“苦悲”,衬托焦母的蛮横。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其实)并不是织得慢,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啊!我不能胜任你家的使唤,白白地留着没什么用处,你就可以禀告婆婆,趁早送我回娘家去。”驱使:使唤,同义复词。施:用。白:告诉,禀告。公姥(mǔ):公公婆婆。偏义复词,专指婆婆。及时:赶早,及早。相:代兰芝。兰芝自请回家,是其刚强和反抗性格的表现,至此揭开了故事的序幕。
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这是全诗的开端,是刘兰芝对其夫焦仲卿的诉说。通过诉说展开矛盾:兰芝婚后夫妻分离,与仲卿“相见常日稀”;兰芝勤于劳作,“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尽管如此,仍被焦母故意刁难:“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既然不为婆婆所容,只好自请离去,“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仲卿听了妻子的哭诉,就到厅堂上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亏还娶得这个好媳妇,我和她年少时结为夫妻,(相亲相爱地生活)就是死后也要相依为伴。仲卿明志,表现夫妻感情深厚、笃诚。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我们一起生活才两三年,(婚姻生活)才开头,还不算很久,这女子的行为并无不当之处,哪里想到会招来(母亲)不满意呢?”启:告诉、禀告。薄禄相:古人迷信,往往以一个人的相貌来断定他的命运。结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黄泉:黄土下的泉水。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偏斜:不端正。何意:岂料。致:招致,招来。仲卿为兰芝辩白,力赞兰芝,隐含叛逆性格。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焦母对仲卿说:“你竟然这样没见识!这媳妇不懂规矩,一举一动全凭她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怎能由你自作主张!区区:愚拙、凡庸。忿:怒。自由:自作主张。痛斥儿子,给兰芝安上莫须有的罪名。“久”说明婆婆休兰芝早有图谋。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邻居有个好的姑娘,她的名字叫秦罗敷,姿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求婚。你就赶快打发她,打发她走,千万不要留(她)!”自名:她的名字。自,代词,相当于其。秦罗敷:古代美女常用的名字。可怜:可爱。体:姿态。慎:千万,表示禁戒。既有家长的专横,又有百般诱哄。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仲卿直直地跪着央求说:“启禀母亲,现在如果赶走这个媳妇,(我就)一辈子不再娶妻!”惟: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口气,常用于奏疏信函里。取:通“娶”。仲卿在恳求中带有反抗。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听到这番话,捶着床勃然大怒:“你这小子没有什么惧怕,怎么(竟然)敢帮助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决不会答应你的要求!”槌床:用拳头敲着床。在古代,坐具也叫“床”,小的只能坐一个人。会:必然,一定。焦母正面出场,她竟然这样的蛮横无理,独断专行。“槌床大怒”,形象逼真,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何敢”,又是何等的霸道!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仲卿默然无声,给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口对妻子说话,却哭得连话也说不成:“我本来没有要驱赶你的意思,逼迫你走的是我母亲。你只得暂时回娘家小住一段日子,我现在也要去府里办事。不久就会回来,那时一定去接你。为了这个你就受些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话。”举言:发言。新妇:对结婚不久的妻子或媳妇的称呼。哽咽:悲伤过度而气塞不能发声。自:本来。卿:这里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但:只。报府:赴府。迎取:迎接你回家。下心意:有耐心受委屈的意思。仲卿屈从母命。在重礼仪和重感情的矛盾中,他违心地作出了决定,表现了他的无奈和对兰芝的真情。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兰芝对仲卿说:“不必再添麻烦了。那年冬末春初,(我)辞别家人嫁到你府上来。行事都依照婆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一举一动。日夜辛勤劳作,孤孤单单,受尽辛苦。重:与“复”同义。纷纭:多而杂的样子。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谢:辞别。进止: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是工作的意思。伶俜(pīnɡ):孤单的样子。萦(yínɡ
):缠绕。再次回顾初嫁的情况和婚后生活,再一次强调兰芝的勤劳、守礼。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我总以为没有过错,能终生侍奉婆婆,报答大恩;想不到还要被驱遣,还说什么再回来的话呢!谓言:以为,认为。供养:侍奉婆婆。卒:尽,终。表现兰芝敢于正视现实,承担苦难。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嫁来时)有一件绣花的齐腰短袄,袄上绣的花朵还鲜亮艳丽,发出光彩;双层红色纱罗做的斗形小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有六七十只,都有碧绿的青丝绳捆着,许多衣物各自不同,全部盛放在里面。人贱物也轻,不配送给后来的人,留着作个纪念吧,(我们)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让这些衣物留下来)时时作为你的安慰,你永远不要忘记我啊!” 绣腰襦:绣花的齐腰短袄。葳蕤(wēiruí):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复:双层。帘:通“奁(lián)”,梳妆匣子。六七十:形容多。后人:指府吏将来再娶的妻子。遗(wèi)施:赠送,施与。因:机会,因缘。临别赠物、劝慰,表现了兰芝对仲卿的深情。夫妻话别,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的爱情。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鸡叫了,天快亮了,兰芝起身整妆打扮。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她的绣花的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反复四五遍。通:遍。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脚上穿绸鞋,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蹑:踏(穿鞋)。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泉水一样地流动,耳朵上戴着珍珠耳坠。纨素:洁白的绸子。著:戴。珰(dānɡ):耳坠。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手指白嫩纤细,如同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好似含着朱砂。葱根:葱白。朱丹:朱砂。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走起路来步履轻盈,姿态美妙,举世无双。纤纤(xiān):细小。这里形容步履纤细、轻盈。写兰芝美丽,也为了下文官宦之家两度求婚张本。精心打扮,是为了给丈夫留下最后的美丽;也是自尊、倔强的兰芝反抗婆婆的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她上堂去拜别婆婆,婆婆怒气未消。(兰芝对婆婆说):“过去我做姑娘时,从小在乡间里长大,本来缺乏教养,(同您家公子结婚)更让我感到惭愧。生小:年幼时。野里:乡野。教训:教导,教诲。兼:更加,加倍。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接受您的聘礼这样多,却不能让您很好地使唤。钱帛:这里指聘礼。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现在我回到娘家去,会记挂您老人家在家里操劳。”上堂辞母,态度从容、不卑不亢,体现兰芝柔中带刚,有理有节。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退出来再与小姑告别,兰芝眼泪如连缀的珍珠落下。却:动词,退出来。“想起我当初嫁来的时候,小姑你刚好才扶着床学走路;今日被休弃时,你已长得和我一般高了。(我走后),你要殷勤地奉养老人家,又要好好地照顾自己。扶将:扶持,搀扶。这里是服侍的意思。每年的七月初七和每月十九的欢聚时节,游戏时可不要忘了我啊。”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用针作各种游戏)。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辞别小姑,倾诉衷肠,满腔依恋化为泪水,体现兰芝的善良、友爱。两次写到泪,加强了悲剧气氛。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说完后就出门乘车离去,禁不住泪水涟涟。故事发展,兰芝忍住内心的痛苦同婆婆、小姑告别。通过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显示出她坚决、镇静的性格。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仲卿赴府骑马在前面走,兰芝回娘家的车跟在后面,两个人都非常悲痛,一路上听着车子发出的“隐隐、甸甸”
的声响是何等凄切啊,最后两人在大路的交叉口相会。隐隐何甸甸:隐隐、甸甸都是车声。何,副词,何等。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仲卿下马进入兰芝的车中,低头对兰芝耳语说:“我发誓绝不抛弃你,你只暂时回娘家(住些日子);我现在到府署去办公,不久就会回来,我指天发誓,绝不会辜负你的一片深情!”相、卿:都指兰芝。仲卿送别兰芝,“下马入车中”的动作,体现了仲卿对兰芝的体贴;“低头共耳语”不仅仅是宽慰,更是发自内心的爱的誓言!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兰芝对仲卿说:“感谢你忠诚专一的情意!你既然如此惦记我,我希望不久能看到你来。区区:通“拳拳”,真情挚意。见:在及物动词前称代作用,称代受事者。但只称代第一人称,译成“我”或“自己”。录:记。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你应该做磐石,我应该做蒲苇,蒲苇柔软结实,如丝一样不易断裂,磐石坚固沉稳,不管是什么都不会使它动摇。磐(pán)石:厚而大的石头。,纫:通“韧”,柔而结实,不易断裂。兰芝盟誓,亦见对仲卿的忠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我有同胞的哥哥,性情和行为暴烈如雷,恐怕他不能随我的心意,想到将来,我心里就像油煎一样难过。”亲父兄:即同胞兄。偏义复词。性行:性情。逆:逆料,想到将来。兰芝对现实认识清楚,为下文的逼婚作铺垫。彼此忧伤,难舍难分。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人举手告别,惆怅不止,彼此依依不舍。劳劳:忧愁伤感的样子。依依:树枝柔弱随风摇摆。这里形容留恋,不忍分离。第二部分:(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故事的发展部分,写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训斥,只好说服兰芝回家,还抱着重新团聚的幻想。“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就像电影里的一个特写镜头,人物渐行渐远,手还在挥动,让人体会到无尽的缠绵和悲酸。故事进一步发展,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兰芝回到娘家走上厅堂,觉得进前退后都没脸面。仪:容貌。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刘母击着掌,想不到女儿自己回来了:“你十三岁时我教你纺织,十四岁教你学会裁衣,十五岁教你弹奏箜篌,十六岁教你懂得礼仪,十七岁把你嫁出去,总以为你(在婆家)不会有什么过失。你如今有什么过错,没有接你自己就跑回来了?”拊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不图子自归:意思是没有料到女儿竟被驱遣回家。古代女子出嫁后,一定要征得婆家的同意,派人迎接,才能回家。下文“不迎而自归”也是这种规矩说的。图,料想。子,女。誓违:誓,似应作“諐”。諐,古“愆(qiān)”字,衍违,过错。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兰芝很惭愧地对母亲说:“我实实在在没有什么过错。”刘母(听后)悲痛欲绝。悲摧:悲痛。摧,伤心,断肠。兰芝回家,母女同悲,表现母亲对兰芝的同情、理解。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就派来了一个媒人。说县令有个三公子,品貌出众世上无双,年纪才十八九岁,能说会道,很有才能。窈窕(yǎotiǎo):美好的样子。便言:很会说话。便,敏捷。令:美好。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刘母对兰芝说:“你可以亲自答应媒人去。”应之:答应他。回家十多天,县令遣人说媒,侧面表现兰芝人品极好,以及她的身价。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女儿含着泪回答说:“兰芝初回娘家时,仲卿再三叮嘱我,两人发誓永不分离。丁宁:嘱咐,也写作叮咛。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现在如果违背他的情义(答应再嫁),恐怕这事(这样做)不合适。非奇:不宜。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烦劳母亲谢绝媒人,以后慢慢再说吧。”断:回绝。信:使者。指媒人。之:它。指再嫁的事。兰芝牢记盟誓,忠于爱情,不愿再嫁。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刘母告诉媒人:“我们贫贱人家有这么个女儿,出嫁不久就被休弃回来。适:出嫁。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她既然不配做小小府吏的妻子,哪里还适合当县官令郎的妻子呢?不堪:不能做。合:匹配。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你多方打听打听(寻找别家的好姑娘),我不能答应你这门亲事。”幸:希望。母亲理解兰芝,出面婉言回绝媒人。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媒人走了不几天,不久(太守)又派郡丞来做媒,说起一个叫兰芝的女郎,家中世代有人做官。寻:过了些时候。丞:郡丞,辅助太守的人。宦官:就是官宦,做官的人。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又说太守家有个五公子,娇美文雅,尚未婚配。娇逸:娇美文雅。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派遣我郡丞来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太守)的话。(到这时才说到正题)讲到太守家,有这个好相公,想与你家结为婚姻,故特地派我登贵门求亲。主簿:太守的属官。结大义:指结为婚姻。郡丞说媒,单刀直入,以势逼人。太守又为子求婚,更衬兰芝品貌出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兰芝的无比同情了。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刘母谢绝媒人说:“我的女儿早已发誓不再改嫁,我做母亲的哪里敢说什么!”谢:谢绝。母亲理解女儿,再度婉言谢绝。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兰芝的哥哥听说此事,心中愁闷烦躁,他对妹妹大声说道:“你打这样的主意,多么缺乏考虑啊!量:思量、考虑。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先前只嫁了个府吏,现在却嫁个太守的公子,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运气的好坏如天地之别,(如嫁给太守的公子)足够使你荣耀的了。这样仁义的人都不嫁,往后你打算怎么样呢?”否(pǐ):坏运气。泰:好运气。其往:其后,将来。照应前文,哥哥逼嫁,寥寥数语,趋炎附势的形象跃然纸上。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兰芝仰起头回答说:“按道理确实如哥哥所说的那样。我离家去焦家服侍丈夫,(想不到)中途被休回到哥哥家中。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怎么处理完全按照哥哥的主意,哪能自作主张呢!适:适合,依照。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虽然我曾与仲卿有约定,但是看来与他相会永远没有机会了。要(yāo):通“邀”,约。渠:他。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现在立即答应这门亲事,就可以办理婚事。”登:立刻。许和:应许。“仰头”,不让委屈的眼泪流出来,表现了兰芝自尊、刚强的性格。马上许嫁,再次显现了兰芝的清醒、冷静,外柔内刚。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媒人从座位上站起来。连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诺诺复尔尔: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尔尔,如此如此。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回到府里报告太守说:“下官奉你的使命,说起(这门亲事)来,他们两人大有缘分。”部:府署。下官:郡丞自称。缘:机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太守听了,心中很高兴。打开历书反复翻看,适合在这一月内,年、月、日干支正合适。六合:古时迷信,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应。相应:合适。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良辰吉日是三十日,今天已经二十七了,要郡丞赶快去通知婚期。良吉:好日子。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府中的人互相传话马上准备婚礼,(府署内外)来来往往的人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装束:收拾。交语:互相告语。络绎:接连不断。有成语“络绎不绝”。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送聘礼的船彩绘着青雀和白鹄,四角插着绘龙的彩旗,在风中轻轻飘动。婀娜:轻轻飘动。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车身和轮子装饰着金玉,拉车的是缓步前进的青骢马,马鞍周围垂下缨子,上面有镂刻的金饰。踯躅(zhí
zhú):原意是缓慢不进。这里指马步舒缓从容。流苏:下垂的缨子,是五彩羽毛或丝线做的。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赠送的聘金有几百万,都用青丝穿着。颜色各异的绸缎共有几百匹之多,又从交州、广州采办来的山珍海味。杂彩:各种绸子。赍(jī):赠送。鲑(xié):这里是鱼类菜肴的总称。珍:美味。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四五百仆人押送着这些聘礼,热热闹闹地走到庐江郡府门前。从人:仆人。郁郁:繁盛的样子。再用铺叙、夸张的笔法着力写太守家迎娶的排场、铺张。“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写出了迎娶的热闹场面。正如鲜花着锦,烈焰烹油。这就表现了兰芝不慕荣华、忠于爱情的高尚品德。也照应了刘兄“足以荣汝身”的说法。这个场面的描写,使情节跌宕迂回,避免了平铺直叙。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故事的发展,写兰芝回家后的遭遇。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刘母对兰芝说:“刚才得到太守的来信。明天就来迎娶你。你为什么还不快作嫁妆?不要让婚事办得不成样子!”适:刚才。迎(yìnɡ):迎娶。不举:原意是“不成”。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兰芝默默无声,用手巾掩住嘴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眼泪却禁不住像流水一样倾泻出来。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兰芝把镶嵌琉璃的榻移出来放在窗户底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右手按着绫罗开始制作嫁衣。琉璃:一种半透明的类似玻璃的东西。榻:坐具,即上文的床。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早上做成了绣花夹裙,晚上做成了罗衫单衣。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阴沉沉的天暗下来了,一个人满怀着愁思躲到门外失声痛哭。晻晻(yàn):日色昏暗无光。暝:日暮。以手巾掩口,怕引人怀疑,也显现了兰芝含蓄内敛的性格。故作镇静,勉强做活,万般哀愁,无人倾诉。“左”“右”“朝”“晚”,寥寥数语,再次表现兰芝的能干,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仲卿听到这个变故,因而请假暂时回家。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还没到刘家,大约相隔二三里地,心情禁不住万分悲痛,连马也发出悲哀的嘶鸣。摧藏:摧折心肝,伤心。藏,就是“脏”,脏腑。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兰芝听到这熟悉的马叫声,就轻手轻脚地去迎接。蹑履:轻步行走貌。逢迎:迎接(今义,奉承拍马)。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她焦虑痛苦地遥遥望去,知道是(自己钟情的)仲卿来了。怅然:失意貌。故人:这里指前夫。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两人相见时)兰芝拍着仲卿的马鞍,叹息着伤心地说:“自从你和我分别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是料想不到。不可量:料想不到。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果然不能如先前的意愿,(有些情况)又不是你(能够)详细了解的。详:详知。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我有母亲(的劝说),还有哥哥的逼迫,(他们)已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还有什么希望呢?”父母:这里指母,偏义复词,下文“弟兄”,偏指兄。兼:连词,一起。仲卿闻变心悲,驱马急归,表现其对兰芝的真情。马的悲嘶渲染衬托仲卿内心强烈的痛苦。兰芝倾诉苦衷,道出被逼出嫁的真相,哀婉缠绵。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仲卿(愤愤地)对兰芝说:“祝贺你能高迁啊,我这磐石方正而且厚,可以稳立千年;而你这蒲苇(不过是)一时坚韧罢了,就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卒:终,直到。旦夕:形容时间短。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你会一天比一天富起来,我就自个儿走向黄泉路吧!”黄泉: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是迷信的说法。仲卿又急又愤,片面责怪兰芝,亦见其焦灼的心情。
“贺卿得高迁……”这句话表现了仲卿对兰芝的讥讽,但实际上却正是反映了仲卿对兰芝的感情。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兰芝对仲卿说:“想不到你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我们都是被逼迫的,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尔、然:对文,都是“这样”的意思。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让我们黄泉之下相见吧,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两人紧紧握手分道离去,各人回到各人的家。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活人却要作死前的告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想到他们将要永离人世,无论如何也不能再保全了。生人作死别:以下四句,系作者叙议结合的话。恨恨:愤恨到极点。叠字为词,表程度之重。全:用作动词,保全。兰芝通情达理,深知自己和仲卿同是被压迫的人,理解仲卿的痛苦,表现出宽大的胸怀,也显示其忠贞坚强的性格。惊心动魄,兰芝与仲卿以死相约,作者的旁白,表现了对家长制的愤恨和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仲卿回到家里,上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天冷,寒风把树木都摧断了,庭院里的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你的儿子从今将不久于人世,使您老人家日后很孤单了。令母在后单:使得母亲今后很孤单。日冥冥:原意是日暮,这里用来比喻生命的终结。以物起兴,造成悲剧气氛,衬托人物的悲哀心情,并喻有不幸事情发生。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我是有意作这不好的打算,您不要埋怨鬼神害人!故:故意。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但愿您老人家)寿命像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身体永远康健硬朗!”四体:这里指身体。直:意思是腰板儿硬。殉情前与母亲诀别。焦仲卿是在夹缝中生存,他的心更痛苦。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焦母听了仲卿这样伤心的话,如雨的泪珠应声而落:“你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又何况在大的官府中任职,千万不要为一个妇人自寻短见,(你和她)贵贱不同,(离弃了她),哪能算薄情寡义呢?仕宦于台阁:这句是预拟之辞,言你本是大家子弟有所凭借,将来还要进尚书府做官呢,可别为女人轻生。(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择》)仕宦,任官职。台阁:原指尚书台,这里泛指大的官府。何薄:何薄之有。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邻居家有一个贤惠的姑娘,(她的)美丽在这城内外是出名的,我马上为你说媒把她娶来,很快就会有回音。”郭:外城。复:回音、回信。焦母对儿子不理解,反复前文,诱哄儿子,进一步表现她的势力专横。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仲卿(听母亲讲完了话)拜了两拜,回到空荡荡的房间里,长叹着,以死殉情的主意就这样打定了。作计:主意,打算。乃尔:就这样。立:定。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但是)他转过头望望(母亲住的)房里,(又)渐渐地被(顾念母亲从此孤独无靠的)忧愁煎熬压迫。见:被。仲卿殉情前的矛盾心情:殉情,母亲怎么办?愈见他的诚正和善良。却被母亲逼死,可悲、可叹。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结婚)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兰芝走进了青布篷帐。嘶:马叫。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行婚礼用,东汉至唐有些风俗。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此时已是)暗沉沉的黄昏以后,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奄奄(yǎn):暗沉沉的,昏暗。人定:指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兰芝心想:)“我的命今天完结,魂随仲卿而去让尸体长留人间!”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想到这里)撩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跳进清冷的池中。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剧气氛。“马嘶”是以动写静之笔。在这个暗沉沉的夜晚,兰芝义无反顾地投向死神的怀抱。反抗精神达到极致。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仲卿听到兰芝的死讯,心里知道(与兰芝将)永远地别离了。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在庭院的树下徘徊了好久,(也终于)在东南方向的树枝上自缢而亡。仲卿在矛盾中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这是全诗的高潮。写兰芝、仲卿以死抗争,双双殉情。兰芝为兄所逼,即将改嫁。她悲愤欲绝,“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她与仲卿约定,两人“黄泉下相见”。到了成婚之夜,她“举身赴清池”,投水而死。仲卿也“故作不良计”,“自挂东南枝”,自缢于庭树。两人以死殉情,对扼杀他们的封建家长制作出了强烈的控诉。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焦刘两家的亲人要求把他们的尸体合葬,合葬在华山的旁边。傍:通“旁”。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墓的东西种上松柏,左右栽上梧桐。枝枝互相覆盖,叶叶互相连接。东西植松柏:以下四句用了互文辞格。交通:互相通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丛林中有一对飞鸟,名字叫鸳鸯,抬起头来相对而鸣,每天夜里一直叫到五更时分。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来往的行人停下步来倾听,寡妇(听后)从床上起来心神不宁。驻足:停止。徬徨:游移不定,心神不宁。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多多劝告后世的人们,以这事引以为鉴,千万不要忘记(这个悲剧)!多谢:多多劝告。第五部分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这是全诗的结尾,描绘了他倆合葬和化鸟的情况。他们生前为封建家长所逼而分离,死后得以合葬,墓地上的松柏和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又化作鸳鸯双飞,相向而鸣,情意缠绵。这表达了作者对这对不幸夫妻的深切同情和良好祝愿。诗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像这样的结尾,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梁祝中的“化蝶”。它寄托了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甚或幸福的强烈愿望。形象概要刘兰芝——聪明、善良、勤劳、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焦仲卿——忠于爱情,有叛逆精神,忍辱负重,但又不乏懦弱与无奈。焦母——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刘兄——性情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5. 结构巧解起兴:孔雀东南飞,五时一徘徊。第一部分:开端,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第二部分:民展,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接兰芝回来。第三部分:发展,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第四部分:高潮,写兰芝与仲卿双双殉情。第五部分:结局,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6.写作特色1.铺陈排比起兴手法的运用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营造了全篇的气氛。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2.个性化的人物对话《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是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焦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性格。3.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孔雀东南飞》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构成的矛盾冲突为线索展开情节,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7.主旨探究这首诗叙述和描写了东汉末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诗篇对这对年轻夫妻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对刘兰芝的反抗精神给予了热情的赞扬,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诗歌的末尾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以民歌的幻想形式,表现了人民对于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也有人提出质疑,如果说刘兰芝是一个反抗者的形象那么,她反抗的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如果说是反抗封建礼教,那么,封建礼教的概念怎样界定?诗里反抗的主要是哪些方面?对妇女权益的侵害乃至精神、肉体的摧残?焦家摧残她,“心中常悲苦”,可她还要留在焦家。试问这是反抗,还是殉葬?既然是焦家休掉了,且焦“家妇难为”,那么,“窈窕世无双”的县令五郎,与“娇逸未有婚”的郡守公子,为什么不可以考虑?为什么不有效利用自己的权益,反而自觉自愿地带上“从一而终”的枷锁,难道这就是她的反抗么?在本质上恐怕有点儿祥林嫂拒绝贺老六之嫌,实不足称道,只暴露了自身的幼稚、愚昧,没有自我。虽有种悲壮美,但在读者心里实在掀不起什么风浪,虽有人慕其名而专一拜读,至多不过“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鲁迅《祝福》)这正是刘兰芝最可悲的一面!!我们只能说兰芝的反抗是可爱的、可贵的,但不可以认为她是明智的,也不可以颂扬她那纵身一跃的伟大。更不可以盲目效仿对号入座!也有人认为,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8.练习解析一、这首诗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安排故事情节的?解析:理解诗歌要从诗歌的整体来把握内容,不要支离破碎地去理解。关于叙事的线索:(1)以故事情节为线索,(2)以实物为线索,(3)以动作为线索,(4)以人物为线索,(5)以情感为线索。参考答案:设计此题主要是考查大家对诗歌内容整体理解的能力。全诗五个部分的标题起兴(首两句)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开端)第二部分(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第五部分(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尾声)全诗是按仲卿、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二、刘兰芝与《氓》诗女主人公的爱情都是悲剧,她们在悲剧中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解析:分
析人物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析人物的个性化语言。理解词语要放到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要联系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参考答案:设计此题主要是考查大家通过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刘兰芝,她美丽,她勤劳,她有教养,她善良,她忠于爱情。她与焦仲卿被焦母拆散,分手时向焦仲卿表明自己的意愿:“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在被哥哥逼迫而无退路时,毅然以死殉情。更突出的是,她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她性格倔强,决不向恶势力低头。面对焦母的无理刁难,她没有委曲求全,而是主动请归,“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在被逼迫得无退路时,毅然以死殉情。《氓》以叙述为主线,用的是倒叙手法,从恋爱写到被弃回家。女主人公的感情发展往往中断叙述顺序。例如当她讲到自己对氓的热恋时,她就立即中止叙述,抒发她的悔恨之情。讲到最气愤的时候,就骂上几句,发些感慨,然后再说下去。从女主人公自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性格:清纯、多情、天真、容易轻信。结婚以后,她发现丈夫对爱情不专,并且凶暴地虐待自己,从痛苦的生活中得出教训,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三、阅读陆游的《钗头凤》词,与《孔雀东南飞》作比较,对古代妇女的爱情悲剧应怎样理解?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解析:比较鉴赏有以下几个角度:创作方法、体裁、题材、色彩感、审美感、技法、风格等。比较鉴赏可分析两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参考答案:此题主要是考查大家对诗歌的对比鉴赏。《孔雀东南飞》叙述了一对恩爱夫妻遭到婆婆的妒忌和怨恨,婆婆竟然用高压手段迫使儿子与媳妇离婚,因而造成悲剧。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本来感情极其融洽,但仲卿之母对儿媳就是不满意,硬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并且告诫儿子说:“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在这种严威之下,刘兰芝被逼再嫁,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与妻子唐婉可谓青梅竹马,感情极其深厚,但他的母亲却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也看不惯这个媳妇,硬是棒打鸳鸯散,迫使陆游与唐婉离婚。后来陆游再娶,唐婉亦改嫁。有一次陆游踏春出游,在绍兴禹迹寺的沈园与唐婉邂逅相遇,这对被拆散的鸳鸯好不容易才有这么一次重逢的机会,唐婉以酒肴殷勤予以款待。事后陆游非常伤感,便在沈园的墙上写了一首《钗头凤》。陆游以“东风恶”来表明他与唐婉离婚是母亲用高压手段所造成的,其离愁别恨根本无法诉说,一连用了三个“错”字来表明离婚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当他看到唐婉悲戚的眼泪湿透了她那洁白的丝绢手帕,人也变瘦时,更是惆怅不已,感到无比痛心和内疚,当年的一切海誓山盟,全都付之东流,又一连用三个“莫”字来表示自己的无可奈何,不好再说什么。据说唐婉看了这首词以后,也愁绪满怀地和了一首,其中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不久唐婉便因悲伤抑郁而死。由此可见,唐婉对陆游的感情是多么深厚,而其母逼迫儿子与媳妇离婚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其后果是悲剧性的、灾难性的,既害死了儿媳妇,也伤害了儿子,给陆游带来了一辈子的精神痛苦。由此可见,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孔雀东南飞》与《钗头凤》的悲剧绝唱,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女性对父权家庭,不仅是男性的依附与隶属地位,更揭示了男性(为臣、为子者)在对抗父(或代行父职之母)权时的苍白、无力。他们除了“自挂东南枝”——以死相争之外,便是得“赠”“一妾,重入春梦”——以遗忘和说谎为先导,继续苟活下去。四、词义的理解与辨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偏义复词的意义。解析:偏义复词是并列合成词的一种类型,是由两个语素组成,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代表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定偏在哪个语素上。参考答案:设计此题主要考查大家辨析词语的能力。(1)作息:专指工作。(2)公姥:专指婆婆。(3)父母:偏指母亲。(4)弟兄:偏指兄。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古今意义。(1)床:古义,坐具。今义,供人睡卧的用具。(2)信:古义,使者,指媒人。今义,书信。(3)谢:古义,告诉、劝告。今义,感谢。更上一层楼1.人生启迪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慧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永远相守,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几百年后,一个叫梁山伯的寒士,一个叫祝英台的士家女子,两情相悦却有缘无份,演绎了一出无奈的“化蝶”。又几百年后,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陆母逼迫夫妻离异,陆游随母意而另娶,唐婉也易嫁赵士诚。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读完《孔雀东南飞》,我们不由得要思考:这些悲剧的根源,究竟在那里?2. 视野拓展《长干行》作者: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注解】:
1、床:这里指坐具。2、抱柱信:《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3、不道远:不会嫌远。4、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安庆市东的长江边上。地极湍险。鉴赏提示:这是一首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诗以商妇的自白,用缠绵婉转的笔调,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丈夫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诗的开头六句是回忆与丈夫孩提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为读者塑了一对少年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十四为君妇”四句,是细腻地刻划初婚的羞涩,重现了新婚的甜蜜醉人。“十五始展眉”四句,写婚后的热恋和恩爱,山盟海誓,如胶似漆。“十六君远行”四句,写遥思丈夫远行经商,并为之担心受怕,缠绵悱恻,深沉无限。“门前迟行迹”八句,写触景生情,忧思不断,颜容憔悴。最后四句,写寄语亲人,望其早归。把思念之情更推进一步。全诗形象完整明丽,活泼动人。感情细腻,缠绵婉转;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调清新隽永,是诗歌艺术上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已成描摹幼男幼女天真无邪情谊的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