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蜀相、书愤
名句赏读(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赏读: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赏读: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或形容谦虚、好学,不自以为是。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赏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知识中去,学无止境。(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赏读: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文言拾贝鹬蚌相持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出来晒太阳,但有只鹬鸟跑来啄食它的肉,蚌马上合上两片壳,刚好夹住了鹬鸟嘴巴。鹬鸟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会少一只蚌。’蚌也说道:‘你嘴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世上又会多一只死鹬。’两物都不肯舍弃让步,这时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看到它们,把它们俩都捉住了。现在赵国要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思悟】“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相互争斗,相互残杀,同归于尽,将败于共同的敌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词语辨析色彩·光彩这两个词都含有“颜色”的意思,都可用来表示事物的名称,主要区别是:“色彩”指“颜色或颜料”,还可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如“感情色彩”等)。“光彩”指“颜色和光泽”,常与“照人、夺目、耀眼”等搭配;还可表示“光荣”的意思(如“不光彩的事”)。例句:1.开明绅士是地主和富农阶级中带有民主色彩的个别人士。2.他活得多么纯洁,多么高尚,多么光彩啊!
火中取栗·坐收渔利前者比喻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后者比喻利用别人间的矛盾从中获利。例句:1.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2.骑虎难下,正好,让我慢慢来个坐收渔利。
卡片摘录一、作者作品1.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大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2.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二、背景剖析1.《蜀相》这首诗是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拜谒诸葛武侯祠所写。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2.《书愤》陆游出生后第三年的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兵把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俘虏北去,北宋灭亡。五月,当时在河北的赵构幸免于难,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这个重建的小朝廷就是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但可悲的是,赵构虽为皇帝,却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领,他惧怕与金朝打仗,亲信汪伯彦、黄潜善等人,也都是些主张逃跑和屈膝投降的人。绍兴八年(1138)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桧为右相,十月又把向金屈膝投降的事交给他专办,其他大臣不得参与。
bǎisēnzhòngcípínbìn祠堂祭祀衣襟噤声/寒噤频繁濒临
空白白地多次地烦劳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犹如山岳指陆游主张抗金的抱负不能实现名传后世可以相提并论
4.课内名句①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____。②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③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⑤__________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⑥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⑦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锦官城外柏森森隔叶黄鹂空好音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早岁那知世事艰铁马秋风大散关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
一、中心主旨1.《蜀相》这首诗怀古喻今,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战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强烈怀念之情,对其精忠报国的歌颂以及身后寂寞的慨叹,表现了诗人爱国忧民的精神。
2.《书愤》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也是一生感情的艺术概括。全诗以“愤”字贯穿始终,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诗人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激昂中透着悲怆,是爱国主义诗歌中的名篇。
二、重要语句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赏析:前句设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一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自答。
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从外围写起,知其人不知其祠,见其林不知其祠,其中包含着无限的伤感和悲凉。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赏析:诸葛亮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率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渭河南岸),与魏军隔渭水相持百余日,胜负未决而病死于军中,年仅五十四岁。这一事实本来就使人痛惜,更何况他那死而后已的精神留下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壮志难酬抱憾而终者,不仅是诸葛亮的遗恨,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因此,诗在沉挚悲壮中,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赏析: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赏析: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的艺术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三、艺术特色《蜀相》熔情、景、议于一炉。这首诗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寻”字刻画了诗人追慕先贤的执着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情思。下句对“柏森森”的描写,突出一派静谧和肃穆的气氛。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但“自春色”“空好音”又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景中生情,使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浓墨重彩地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了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首诗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对现实的寄托,写景、抒情、议论综合运用,不能不使人产生奋起的力量。
《书愤》1.感情复杂,起伏跌宕。这首诗紧紧扣住一个“愤”字,书写出起伏跌宕的复杂感情,首联在激愤中又满怀豪情,颔联沉痛感伤,尾联在悲怆中又抱有期待。
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3.用典明志,抒发情怀。这首诗在颈联尾联中化用“塞上长城”“出师表”的典故,分别点明了诗人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
课文内容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发散迁移过香积寺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杂念。
忆 昔韦 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①名无忌②,南国佳人号莫愁③。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③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点 拨1.“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做伴的草木禽鸟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
2.用典明志。诗人用诸葛亮的典故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泻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思 考1.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过香积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色(意境)。
2.《忆昔》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分析。【答案】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3.“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
【角度】“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句形象地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诸葛亮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了中国多少仁人志士慷慨前行。请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题,歌颂一个让你崇敬的伟人。
写作示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的。大意是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一直到逝世为止。
2010年2月27日下午3时许,温总理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说:“看到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常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我还想当一个人为多数人所信任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他已经是‘公共财产’,属于人民了。我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正做到无愧于人民,我是带着真心、真意、真情来同网友们交流的。”
温总理,在人民的心目中既和蔼可亲,又很伟大!想着温总理的伟大,我们不禁联想到一些领导干部的渺小与卑劣。近日,因贿赂、生活腐化等问题被双开的贵州政协原主席黄瑶、宁夏原副主席李堂堂,就位于卑劣之列。哪些领导干部位居渺小与卑劣之列?诸如严重背弃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宗旨者;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者;个人利益永远高于群众利益者;享乐在前、奉献在后者。在现实生活中,渺小、卑劣者为数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