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回顾词的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望海潮,这个词牌名,是由柳永开创的。(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2、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3、掌握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韵美。2、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2、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作者介绍
奉旨填词柳三变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名字时,龙颜大怒,恶狠狠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来柳永自称是:“奉旨填词柳三变。”
黄金榜上没有我的大名,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希望。圣明的朝代暂时遗落贤才,我怎么疗治心灵的创伤?既不能大显才华实现风云志向,那就一任自己纵情放荡。更何况管它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本应是白衣卿相。就在那烟花巷陌中,隐现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障。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姑且这样偎红依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还是忍着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鹤冲天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背景资料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潮听录音诵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地处东南,地理形势优越(美好),湖山优美,三吴的都会,钱塘(杭州)自古以来十分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如云般稠密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雄壮的钱塘江广阔无边。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遍地飘香,十里的荷花争奇斗艳。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山水的秀美风光。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词的上片和下片写了什么内容?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词的上片:词的下片: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点染艺术手法(总写钱塘繁华)(居民区繁华)(钱塘江雄伟壮阔)(市民生活富庶)(总写湖山之美)(民众悠闲的生活)(钱塘长官游乐)(歌颂地方官政绩)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历史悠久------总城市景观、自然景观、市井景观------分形胜、繁华词的上阕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杭州面貌的?突出了杭州什么特点?作者在描写杭州面貌时用了什么手法?点染
“点染”艺术鉴赏“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小组合作交流: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具体描述了钱塘一派怎样的景象?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染点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都市繁华之美自然风光之美民生安乐之美染点
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说说文中什么地方用了铺排手法?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染点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惊叹艳羡赞美小结
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思考
下片总写湖山之美重湖桂子荷花民众悠闲生活羌管菱歌嬉嬉钱塘长官游乐千骑乘醉吟赏歌颂地方官的政绩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点、染重湖叠巘清嘉(总)——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分)——染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
小结本词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