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作品《扬州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作品《扬州慢》

ID:846710

大小:4.49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慢姜夔 课文朗读 作者简介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他的词留下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代表作有《暗香》、《疏影》等。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等。 隋唐以来,扬州就是我国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发达、市肆繁荣。唐代杜牧曾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驻扬州),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姜夔心目中的扬州,相当程度上受杜牧关于扬州的诗篇的影响,是一个繁华富庶、清秀明艳令人向往的地方。 姜夔曾三次到过扬州。这首词是在他第一次来扬州时写的。当时的扬州,经过金兵几次蹂躏,已残破不堪。作者来到这曾为杜牧等许多诗人赞美吟咏、流连忘返的著名都会,看到的却是一片荒芜凄清的景象,不禁产生了《诗经·黍离》所反映的忧国之情,于是写下这首词,婉转地抒发了国家残破的悲痛和对侵略战争的憎恨。写作背景 扬州慢:词牌名,作者的自度曲注宫调并填旁谱。序:作者对作品的引言,通常用以说明下面要说和写的主题和范围、宗旨和经过等。解题 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 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序文 时:地:景:情:因:旨:【序】维扬淳熙丙申至日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怆然感慨今昔《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序》,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做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国家残破之痛。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两句八字,运用对偶、引用(暗引)修辞,概述扬州地理、历史、名胜,说明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繁华无比,这是词人的追忆,也勾起了人们对昔日名都繁盛的追忆,这八字又是下文“解鞍少驻初程”在原因。前两句突出对名都的仰慕、神往,在笔法上是虚写反衬,以昔之繁华令人神往反衬下文今日扬州的破败荒凉。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借代、引用、对比,虚实结合,写入城所见,前句点盛,后句点衰。“春风十里”指代昔日扬州繁华的街道,化用杜牧诗句写昔盛,呼应开头两句,并与“尽荠麦青青”构成鲜明对比;“尽荠麦青青”既与序中“荠麦弥望”呼应,又扣应下文“空城”二字,与《诗经•王风》中的“彼黍离离”一句在表现手法和意境、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尽了劫后扬州荒凉、冷落。以虚景反衬实景,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恰似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读者联想当年扬州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十里长街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揭露了侵略者给扬州造成的惨象,给扬州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也表达了词人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由视觉描写转入听觉描写,以黄昏清角吹寒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表达了词人对名都沦为空城的不胜沉痛悲凉之感。 寒不言天寒,而说“吹寒”,讲角声凄清和天气联系,突出人为地感情色彩。炼字 至此,上片由虚写“名都”“佳处”起笔,却以实写“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鲜明,充分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 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应牛僧孺之召,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了杜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由杜牧和他的诗境入词,进一步深化“黍离之悲”的主题,伤今怀古,抒发感慨的。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卓越的鉴赏力就算如今吃惊作者因“空”而“惊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以杜牧之惊,侧面写扬州城如今的荒凉破败。这一句,连缀全词,由上片的纪行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从这些诗句的表层意思看,它表现了当时文士青楼女子的轻薄行为。青楼女子,在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作者在这里写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反衬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使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深情难触更加突出。运用反衬手法,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 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杜牧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波心荡和冷月无声这两个意象描写的好处:1.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2.词人用桥下的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3.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哀思与感怀。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冬至之日,本来不是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来,来日红药花开,又有谁能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只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到这里,全词以问句结句,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词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 写作特色1.对比手法的运用纵观全篇,布局严密,由少驻,写到观景,由景的荒芜,写到原因,由眼中所见到耳中所闻,再到心中所思所想,有声、有色,情景交融;采用点染法渲染,揭示主题,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深化主题。音调谐婉,辞句精美。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对比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对比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对比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对比 写作特色2.清雅空灵清雅空灵不但表现在词语上,如“清”“寒”“空”“波心”“冷月”,而且还表现在造境上,如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 写作特色3.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波澜起伏,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之一。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有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上片重在纪行写景,扣紧驻、看、想、闻展开描述层次,以反衬起笔,虚实结合写劫后扬州的荒凉;下片运用联想对比,从人事、景物两方面写今昔变化之巨,景象愈转愈凄清,情感愈写愈悲凉,情调越来越低沉,使主旨更为集中、突出。主旨: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伤乱忧国的情怀,尤其对金兵野蛮破坏的谴责和控诉,代表了南宋民众的普遍感情。整体感知感情基调:悲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