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第15课 离骚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第15课 离骚课件

ID:847056

大小:2.28 MB

页数:78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4.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 屈原生平主要作品离骚释义离骚译文 象征比喻怀念屈原学习内容 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名平,字原,号灵均。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简介屈原 屈原的一生少年时代——初登政坛——草拟《宪令》——自疏汉北——再度使齐———三闾大夫——卧辙死谏——流放江南——泽畔行吟——怀石投江屈原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圣君贤相,民本思想)。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应对宾客;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后被奸臣陷害,两次被罢官,先后流放到汉北、江南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Wū)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签订盟约,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Yǐng)都,到了汉北。屈原被贬离开国都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1953年,屈原以诗人身份同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的文学家拉伯雷,古巴的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一道,成为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屈原的作品屈原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渔父》、《招魂》等,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关于“楚辞”和《楚辞》“楚辞”,战国时兴于南方楚国的一种诗体,或称“骚体”。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代表作家屈原、宋玉与诗经比较:一北一南;一西周春秋一战国;一四言为主,一五六言、七八言,甚至杂言,多“兮”字。《楚辞》:“楚辞”的诗歌总集名 几副对联汉代以来,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日渐崇高,影响愈加深远。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伟大,一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二是他用毕生心血写成的20多首诗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 1、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2、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4、志洁行廉,忠君爱国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5、哀怨托离骚,生面独开诗赋主;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6、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几副对联 关于楚辞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语气词“兮”。“楚辞”的特点“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宋玉、唐勒等)创作的一种诗歌形式,又称“楚辞体”、“骚体”。《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 离骚释义《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也是最长的抒情诗(政治抒情诗),共373句,近2500字。特点:香草美人作比兴,神话传说构幻境。全诗全诗372句,分93节,共2464字。《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lí,遭遇),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听读课文 孟陬()揆()重()汩()搴()阰()茝()道-导()被()踵()武荃()齌()怒謇謇()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zōukuíchóngyùqiānpíchǎidǎopīzhǒngquánjìjiǎn 3、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离骚》译文1帝高阳之苗裔(后代子孙)兮,朕皇考(太祖)曰伯庸。摄提(星名)贞(正好)于孟(开始)陬(zōu正月)兮,惟(句首语气词)庚寅(指庚寅日)吾以降(降生)。我是古帝高阳氏的苗裔子孙啊,我先父的尊名叫做伯庸。正当夏历寅年的孟春正月啊,就在庚寅那天我便降生。 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号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亲。太岁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的那一天便是我的生辰。血统高贵,生于良辰。通过自叙笔法,先追溯世系,表明自己是楚国宗室之臣,意在自己对于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皇(亡父)览(观察)揆(kuí揣度)余初度(刚出生时的器度)兮,肇(zhào开始)锡(cì同“赐”)余以(介词,把)嘉(美、善)名:名(取名,名作动)余曰正则兮,字(取字,名作动)余曰灵均(灵美而均平)。生父观察我初生的器度啊,始将美名赐予我。给我取名叫做正则啊,给我取字为灵均。血统高贵器宇不凡 先父看见了我有这样的生日,他便替我取下了相应的美名。替我取下的大名是叫着正则,替我取下的别号是叫着灵均。气度不凡,获赐嘉名。详纪生年和名、字的由来,强调禀赋的纯美。说明自己是秉承上天所托而来到人间的。 诗人自述身世和名字来历,追述世系,说明他与楚国血肉相连,点出他不凡的风度仪态。这两节写了怎样的内容?说明什麽? 我既有繁多的内在美德啊,又有优良的才能。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编结秋兰作为身上的佩饰。纷(多)吾既有此内美(内在美德)兮,又重(chóng)之以修(美好)能(才能)。扈(hù被,披)江离(香草名)与辟芷(香草名)兮,纫(连缀,联结)秋兰以为佩(衣带上的装饰品)。借香草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我的内部既有了这样的美质,我的外部又加以美好的装扮。我把蘼芜和白芷都折取了来,和秋兰纽结着做成了个花环。既有美德,又有才华。一切内在美质的基础上,再加上各种香花修饰仪容,更显出与众不同。 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的描绘的?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诗人展开想象,想象自己披上江离与白芷,又连缀起秋兰作为佩饰。借香草比喻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汩(yù,如流水一样迅疾)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之木兰兮,夕揽(采摘)洲之宿莽(经冬不凋的草)。流年似水,我惟恐赶不上啊,只怕年岁不等待我。清晨去采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在洲畔拔取经冬不凋的小草。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我匆忙地就象是在赶路一般,怕的是如箭的光阴弃我飞掉。我在春天去攀折山上的木兰,我在冬天去收揽水边的青藻。时不我待,朝夕自修。叙述生活态度。因热爱生活,所以特别感到时间易逝,生命短暂;因而孜孜不倦培养品德,锻炼才能,充实生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在楚国政治改革中,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草。即抓紧时间,修养自己。三四节自述早年就怀有远大理想与美好志趣,积极努力,勤奋不懈。 日月忽(快速)其不淹(停止,久留)兮,春与秋其代序(依次更替)。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指楚怀王)之迟暮(晚暮,指衰老)。太阳与月亮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与秋天依次更替。看到草木也有凋零之时啊,便害怕美人也将衰老! 金乌和玉兔匆匆地不肯停留,夏天和秋天轮流着在相替代。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凋零,怕的是理想的佳人也要早衰。珍惜时光,忧虑国君。 本节内容有何深刻含义?本节四句从天时运转,春生秋杀,草木零落,年岁将尽,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将年华老大,无所成就。“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行文上有何作用?起过渡作用,诗歌“至此方入题”。它引出了楚王不举贤能则将灭亡的道理,并开启下文,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不抚(持有,把握)壮而弃秽(污秽)兮,何不改乎此度(治国法度)也?乘骐骥(骏马)以驰骋兮,来吾道(dǎo,通“导”)夫先路(前面的大道)!何不趁着壮年抛弃秽政啊,何不改变这种治国法度?乘着骏马向前奔驰啊!来吧,我愿意做向导在前开路。 不趁着盛壮之年抛弃恶德,君王啊为什么不改变态度?乘着骏马尽情地奔驰,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开路!引导君主,改革秽政。 昔三后(指禹、汤、文王。“后”,君王)之纯粹(美德)兮,固众芳(喻群贤)之所在。杂申椒(香木名)与菌桂(香木名)兮,岂唯纫夫蕙茝(“蕙”huì“茝”chǎi,香草名)?古代的三个君王品德是多么的完美啊,那时候群芳都聚集在他们的身旁。(他们)交杂地佩戴申椒和菌桂啊,哪里只是蕙草与香茝结成的环佩? 彼尧、舜之耿介(光明正大)兮,既遵道(遵循正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比喻放肆妄行)兮,夫唯捷径(贪走便道)以窘步(寸步难行)。那唐尧和虞舜是多么正大光明啊,他们遵循正道而得大路畅通。夏桀和商纣是多么放肆妄行啊,只想贪走便道而寸步难行。 唯夫党人(拉帮结派的小人)之偷乐(贪图个人享乐)兮,路幽昧(黑暗)以险(凶险)隘(狭隘)。岂余身之惮(怕)殃(灾祸)兮,恐皇舆(君王的车,这里指国家)之败绩。那些拉帮结派的小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啊,(致使他们的)路途变得黑暗、凶险而狭隘。我哪里是怕自身遭遇灾祸啊,怕的是君王的战车将要颠覆。嫉恶如仇鄙视小人为实现理想,不惧个人为难 忽(匆忙)奔走以先后兮,及(赶上)前王之踵(zhǒng,脚后跟)武(足迹)。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不察余之中情(内心)兮,反信谗(小人的谗言)而齌怒(jì,盛怒)。我匆忙地在你的前后奔走效力啊,为的是赶上先王们的足迹。君主不了解我赤诚的心啊,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而对我大发雷霆。 余固(本来)知謇謇(jiǎnjiǎn忠贞)之为患(招来祸害)兮,忍(忍受痛苦)而不能舍(舍弃忠言直谏)也。指九天以为正(通“证”)兮,夫唯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之故也!我本来就知道忠言直谏会招来祸害啊,可我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舍弃(忠言直谏)!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王的缘故!赤胆忠心胸怀炽烈坚持真理永不放弃 曰(说)黄昏以为期(约定的时间)兮,羌(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中道(中途)而改路(改变方向)。(这里以婚姻比喻君臣亲密合作。)已经说好我们要在黄昏时成婚的,为什么又中途反悔变卦呢? 第一层(1-2节)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来历。(自叙身世)第二层(3-6节)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自表内心)第三层(7-12节)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表达了这种观点不为楚王采纳的痛苦心情。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前8句),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述自己的忠心和悲惨遭遇(后14句)。(自叹现实)层次结构 讨论下列问题(1)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2)如何才能实现此理想?诗中怎样阐发的?(3)屈原在楚国振兴中担当了一个怎样重要的角色?(4)诗人面对着的是一个怎样的现实?这说明了什么? (1)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屈原的政治理想是实现圣君贤相的政治。他希望国君能像尧、舜一样“耿介”即光明正大,“即遵道而得路”,遵循正道而得大路畅通。最终使国君能“及前王之踵武”,即赶上先王们的足迹。 (2)如何才能实现此理想?诗中怎样阐发的?要想实现此理想,国君必须得“弃秽”“改乎此度”,即抛弃秽政,改变不合理的治国法度,也即应实行“美政”。他从“美政”的要求出发,托古喻今,在诗中一再称道尧舜等圣王(“众芳之所在”“遵道而得路”),否定桀纣等暴君(“昌被”而“窘步”)。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 (3)屈原在楚国振兴中担当了一个怎样重要的角色?他“导夫先路”又“忽奔走以先后”,勇于担当振兴楚国的重任。 (4)诗人面对着的是一个怎样的现实?这说明了什么?诗人面对着的楚国现实是:“党人”的“偷乐”,使楚国陷于“路幽昧以险隘”的危境。楚王的昏庸,“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齎怒”“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在腐朽的贵族统治集团的打击排挤下,诗人遭谗见废。正由于此,导致了诗人“美政”理想的幻灭。这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的楚国,不能顺应历史洪流前进以致必然崩溃的命运。 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忠君爱国嫉恶如仇、失意忧伤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之为”的省略 认为  依次替代 代替序言的文章  美德,完美 不搀杂别的成分邪出的小路 近路  结党营私的小人 同一个党派的人  足迹 关于军事的古今异义朕: 以为: 代序: 纯粹: 捷径:    党人: 武:通假字辟:道: 正:锡:被:通“僻”,幽僻  通“导”,向导  通“证”,作证,为证通“赐” 通“披”古汉语常识 词类活用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特殊句式恐年岁之不吾与肇锡余以嘉名又重之以修能忽奔走以先后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状语结构后置 (2)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余固知謇謇jiǎnjiǎn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深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於君。 修辞分析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讴歌怎样的政治理想。 用采摘和披挂江蓠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喻指楚怀王(理想中的君王);固众芳之所在:“众芳”喻指群贤;用“申椒、菌桂、蕙、茝”等喻指群贤;用香草和“荃”喻楚怀王等等;用黄昏婚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诗歌除了使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外,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还使用对比手法,如:古代圣明君王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党人”贪图个人享乐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品读鉴赏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委婉动人。(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离骚》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1、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血统高贵,气度不凡。(“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身披花草,华彩美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2、鲜明的高洁品格。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赤胆忠心,主张美政。“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嫉恶如仇,鄙视群小。(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追求真理,坚强不屈(“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屈原:高大的抒情主人公。汨罗江上万古悲风深思高举洁白清忠 思考:《离骚》(节选)是抒情诗,本文到底抒发了哪些情感呢?哪种感情最为感人? 高贵的出身奇特的生日美好的名字楚国兴亡义不容辞1、责任感、使命感 美好的品德杰出的才能忠贞的理想振兴楚国时不我待2、追求美好的品德3、报国的紧迫感 期待的德政幽昧的现实不公的遭遇奸佞当道荃昧中情4、对圣君贤臣的向往之情5、忧国恨奸焦愤之情 清醒的认识坚定的操守爱国的情怀6、热爱祖国九死不悔的忠贞7、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观点:可以理解理由: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讨论: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讨论: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观点:不赞同理由: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离骚》有什么突出的艺术特色?用香草喻美德,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用美人喻理想中的君王,荃草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黄昏婚期而中道变卦喻君王失信。诗人抒情不是空洞苍白的喊叫,而是用美丽的想象、诗化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形象鲜明而有韵味。诗篇充满激情,想象奇幻,塑造了一个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爱国者的形象。诗人想象的羽翼飞翔于天上地下,风伯雨师、虬龙鸾凤,重华佚女,无不召之笔下,为抒情主人公所驱使,完全打破了天国与人间、神话与现实的界限。瑰丽的色彩,奇妙的情节,纷至沓来,编织成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使《离骚》成为精彩绝艳的浪漫主义杰作。灵活的诗歌体式“骚体诗”:将“兮”放在单句的末尾,两句一韵。大量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 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移情”技法的运用,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闺意献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是写一个要去见公婆的新娘子轻声地询问丈夫:自己打扮得是否时尚?但仔细想想,若如此,题目为什么叫《近试张水部》呢?原来作者以闺房之事隐喻考试,自比新娘,把张水部比作新郎,把主考官比作舅姑。“入时无”是在问张水部:自己的文章能符合主考官的心意吗? 杂诗七首(其四)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这首诗便是曹植后期所作,在构思和写法上,明显地学习屈原辞赋中以香草美人作喻的手法,采用比喻手法,以佳人自比,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 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怀念屈原屈原墓屈原祠屈原庙屈原像 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观点: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③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