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祖先的摇篮》+图书《村里的池塘》【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7个生字,写好“祖、摘、掏”3个字。2.积累“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等含动词的短语。3.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儿童诗。能仿照诗歌中第2、3小节自编小诗。【教学重点】积累“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等短语。【教学难点】想象画面,仿照诗歌自编小诗。【教学过程】一、读题识字读题解题,认读“祖”字。(1)认读“祖”:引导学生发现“祖”是由“示字旁”+“且”组成,利用熟字“粗”换偏旁来识记。说说学过的“示字旁”的字。识字规律:“示字旁”的字大多与神仙、祖宗有关。(2)了解“祖先”出示《三字经》“高曾祖,父而身”,说说印象中的祖先是什么人。学生借助图画认识人类的远祖。二、读文识字说说课文有几个小节,分组朗读课文。1.了解“摇篮”,比较认识“蓝”和“篮”。(1)出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2)说说在课文中“祖先的摇篮”指什么。(3)区别“蓝”和“篮”:蓝的形旁是草,它原来是一种可以作颜料的草,因此,凡是跟这个字有关
的词都是跟颜色有关的,比如:蓝色,蔚蓝,蓝天……篮的形旁是竹,古时主要用竹和木做各种器物,比如篮子就是以竹编成,后来篮状的东西或跟此相关的东西也用这个篮字,比如篮子、花篮、篮球(球篮是篮状的)。(4)学词“一望无边”。看图进行句式训练:一望无边的2.认读生字“浓”“忆”。(1)出示短语“浓绿的树荫、美好的回忆”,正确认读。提示:读出画面、读出意境,采用多种形式朗读。(2)说说如何记住“忆”?还可以组什么词?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并通过扩词巩固。3.认读“蔷薇”。出示图片,认读“蔷薇”。提示:借助实物认读,并通过观察说话认识蔷薇这一植物。4.认读“掏、逗、摘、逮”。(1)读准字音。(2)说说分别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要点:“熟字换偏旁”,如“掏”与“淘”;“熟字加偏旁”,如“逗”;“摘”和“逮”联系生活通过扩词识记:摘逮(3)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很了多很多的事——认读短语“掏鹊蛋、摘野果、逗小松鼠、逮绿蝈蝈”。4.积累“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等短语。(1)出示课后习题“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摘野果、掏鹊蛋、挖野菜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2)读一读,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注意朗读:带有动词的短语重音放在动词的朗读上,动词后适度停顿,读出节奏。
(3)试着说一说这样的词语5.认读“啊”。要点:“啊”在不同的位置,读音有变化。出示:“这是多大的摇篮啊!”“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你能读好这两句话吗?要点:第一句“啊”在句末,表示惊叹,读轻声。第二句“啊”在句首,表示赞叹(音较长),读第四声。三、观察比较,学写汉字学写“祖、摘、掏”。(1)出示熟字:“粗、滴、淘”。(2)辨析识记,并说说书写要领。要点:左窄右宽。四、想象画面,练习仿写1.读第2、3小节,指导读好两小节里的问句。(1)出示第2、3小节,找出这两小节中的疑问句。(指名读)(2)自由读读这些问句,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要点:这一连串的问句,是作者充满童趣的幻想,把我们的思绪一下子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句的语言美。2.说一说。我们的祖先还会在摇篮里做些什么呢? 请用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一说。提示:出示祖先生活的模拟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3.想象画面,练习仿写。(1)仿照诗歌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祖先们还可能做些什么?(2)出示范例,学生填空: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可曾在,?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也在这里?
提示:学生任选一个小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先说一说,再仿写。(3)全班交流,师生共评。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1)指名男生读第1、4小节,女生读第2、3小节。要点:第1、第4小节宜采用实声读,声音自然、响亮。第2、3小节宜采用虚声读,声音轻柔,边读边想象。(2)教师范读。(3)学生评价。提示:学生的评价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如问句的语调要上扬,“我想”中“想”字的读音要延长等。4.全班齐读。五、拓展阅读,想象画面练习仿写阅读《村里的池塘》1.出示牛宝军《村里的池塘》。2.学生分组朗读,注意读好短语中的动词。3.想象画面仿照其中一小节的格式续写《村里的池塘》。村里的池塘是在【板书设计】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