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望海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宋词,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赏宋词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此单元在“阅读鉴赏”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望海潮》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又是“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的佳作,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2、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3、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二、教法学法: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教学内容风格,以“俗”与“美”为教学主题。因此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提问点拨法自主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补充:词的基本知识: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二、知人论世: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写作背景: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
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投赠词,哪两句表达了投赠的用意?虽为投赠词,但它与一般投赠词又有明显的不同,有怎样的不同?明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两句显示了投赠用意,意思是他日孙何把杭州美景画下来,带回京城向同僚夸说吧。这是这首词的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显得有些俗气,有赞扬甚至奉承之嫌。不过,经过柳永妙手,这首词同样美,表现在景美、城美和人物活动美。具体内容如下:重点赏析鉴赏意象“景美”表现如下两方面:一是西湖的柔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湖边上栽着含烟笼雾的杨柳,湖上架着雕饰华丽的桥梁,窗前挂着翠绿色的帷幕)二是钱塘的壮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江堤旁茂密如云的树木,绕着沙路,汹涌的潮水激起了霜雪般的浪花,钱塘江无边无际实在广大)“城美”表现在:“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前一句写杭州城状貌:房屋高低不齐,住着大约十万户的人家;后两句是杭州繁荣和富庶景象:市场里罗列着珠宝,家家户户穿着罗绮做的衣裳,似乎在比赛着奢侈豪华)“人物活动美”表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百姓嬉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戏钓叟莲娃”(悠扬的笛声在晴空中飘荡,采菱的歌儿在夜空中回响,钓鱼的老汉、采莲的姑娘面带笑容生活得很愉快)二是官员游赏:“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成千的马队簇着高大的牙旗,孙何您在醉酒之后,和着箫声和鼓声,欣赏和吟咏美丽的自然风景)五、分析手法。具体赏析:柳永是如何写杭州的“美”的?运用了点染的方法,先“点”后“染”。诗歌一开篇便三方面来“点”,即概括评点,一是“东南形胜”,二是“三吴都会”,三是“钱塘自古繁华”。然后是“染”,即具体描绘。内容如下:东南形胜: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一“染”,由市内说到郊外,写出了钱塘江岸的柔美和钱塘江潮的壮美)三吴都会: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又一“染”,描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钱塘自古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再一“染”,写出了商业的繁荣、市民的殷富)总而言之,这三“染”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市场商品的丰富、钱塘八月观潮的盛大。词的下阕,同样也有点染,先“点”后“染”。“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和人文风貌之佳三方面来铺绘,展现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六、小结。这首投赠词的确与一般投赠词不同,虽“俗”却“美”,体现了文人风范。全词先着力铺绘渲染钱塘的繁华,展现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最后才歌颂在此地任地方官的好友孙何治郡有方,政绩卓著,水到渠成,自然而不做作。七、板书。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景美人美染人物活动美八、作业:背诵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