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会
认真阅读细细品味深入思考▲1.“精神胜利法”在阿Q身上如何体现?(从文本中找依据)你如何评价“精神胜利法”?▲2.你们读到了一群怎样的看客?(从文本中找依据)为什么鲁迅特别钟情于这些群体形象呢?3.如何理解《大团圆》?尝试去回答问题
认真阅读细细品味深入思考“精神胜利法”在阿Q身上如何体现?(从文本中找依据)你如何评价“精神胜利法”?
反思:顺境时有无自我满足?逆境时有无自欺欺人?弱者面前有无自高自大?强者面前有无自轻自贱?
茅盾先生认为:一、阿Q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二、阿Q相未必是中国民族所特具,似人类普遍弱点的一种。冯雪峰认为:阿Q,主要的是一个思想的典型,是阿Q主义或阿Q精神的寄植者;这是一个集合体,在阿Q这个人物身上集合着各阶级的各色各样的阿Q主义,也就是鲁迅自已在前期所说的‘国民劣根性’的体现者。
近年来,人们重新审视“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并做出了另一种分析: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基本生存欲求不能满足的生的苦恼(生计问题)、无家可归的惶惑(恋爱的悲剧)、面对死亡的恐惧(大团圆)等等,而他的一切努力挣扎(从中兴到没落),包括投奔革命,都不免是一次绝望的轮回。人只能无可奈何地返回自身。如恩格斯所说,“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完全的绝望处境”,并借以维持自己的正常生存,在这个意义上,“精神胜利法”的选择几乎是无可非议的。
但这种选择又确实丝毫没有改变人的失败和屈辱的生存状态,只会使人因为有了虚幻的“精神胜利”的补偿而心满意足,进而屈服于现实,成为现存环境的奴隶。这样,为摆脱绝望的生存环境而做出的“精神胜利”的选择,却使人坠入了更加绝望的深渊,人的生存困境似乎是永远不能摆脱的。鲁迅正是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揭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使阿Q形象具有了超越时代、民族的价值与意义。
精神胜利法是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遍现象,它在缺乏取得实际胜利的物质力量的人身上,特别是在社会地位卑微而又不觉悟的人身上尤为显著。偶一为之,并不可怕;陷在其中而不能自拔,忘却了实际的战斗,甚至构成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本质属性,则只能驱人走向毁灭之途。
认真阅读细细品味深入思考你们读到了一群怎样的看客?(从文本中找依据)为什么鲁迅特别钟情于这些群体形象呢?
鲁迅先生如是说“看客”: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如何茁壮,也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疑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爱热闹,但是缺乏理性,没有人格观念,甚至连民族意识都可以抛弃掉。他们不是关心国家的命运,而是好奇。仿佛是一群要被屠宰的猪,死到临头还觉得好笑呢。
鲁迅多次说过《阿Q正传》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民的魂灵”。鲁迅对看客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情他们痛苦的同时,也流着泪无情地揭露他们的劣根性。只有把他们的劣根性撕开来,才能对症下药加以“疗救”,才能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人们起来抗争,中国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在兰州街头,一位从郑州来兰州的妇女因被骗4万元钱,爬上所住招待所六楼阳台要跳楼自杀,楼下立马围满了激动的看客。当地巡警、消防队员成功地将该女解救了下来,竟让许多看客颇感失望。有人说:“要跳就早跳嘛,干耗着干啥?”有人说:“早就可以跳了,都3个小时了分明是不想跳嘛!”
据《南国早报》报道,一名中年女子站在桂林市香江饭店第11层客房的窗台上要跳楼,不但有好事者用望远镜翘首远望,更有小贩在现场兜售望远镜。当年看客的麻木曾深深刺痛了鲁迅先生的心,而今日的这群看客更是不加犹豫地跨出人性的边界,把别人痛苦当娱乐,兜售起望远镜进行“白戏”。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对我们民族国民性的自我批判,是对人性弱点的大暴露,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自我审视的一面明镜。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超越时空而魅力不朽。
认真阅读细细品味深入思考如何理解《大团圆》?
1、阿Q既未和吴妈团圆,也没有和他想革命的愿望团圆,所以“大团圆”其实是不团圆。2、他虽然画了个圆,却画成了Q,它总结了阿Q颠沛坎坷的一生,说明他的命运和结局都是不圆满的。革命后,他在大堂上画圆招供,意味着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大团圆”的句号。3、显示革命之后,知县老爷还是清朝的原官,官府依然黑暗,依然草菅人命。这是对阿Q所处时代的强烈讽刺,加重了时代的悲剧性。4、讽刺了哪些喜欢用“才子佳人大团圆”来粉饰反动社会,鼓吹“凡事要团圆”的庸俗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