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阿q正传4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三语文阿q正传4

ID:847789

大小:793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阿Q正传鲁迅 鲁迅其人“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大家庭里。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他和朋友们热烈地讨论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并于1903年、1907年、1908年公开发表了第一批论文,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思想,呼唤“精神界之战士”。 鲁迅于1909年回国后,一直在痛苦地思索,沉默了将近十年。直到1918年五四运动前夕,才在朋友的鼓动下,提笔写了《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这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小说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动,鲁迅一发不可收,连续写了多篇小说,后来编为《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1、《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在《晨报副刊》上连载,署名为巴人。后收入第一部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简介2、在《呐喊》这部小说里还塑造了哪些形象?明确:《呐喊》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农村和小城镇中的人物形象。取名《呐喊》是要以呐喊声“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破毁“铁屋子”并“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 城镇贫民(《药》 人力车夫(《一件小事》)、饱受凌辱的农民(《故乡)等。 时代背景《阿Q正传》写于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后不久。资产阶级领导的义革命——辛亥革命,已经过去整整10年,在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中,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也在深入开展。“文学研究会”应运而生,挑起了“为人生的艺术”的大旗,这时的鲁迅,经过上下求索,已经摆脱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给自己带来的苦闷和彷徨,决心甘听将令,为革命呐喊助威了《阿Q正传》就是在这种政治氛围中产生的。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曾说:我“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未能忘怀于当日寂寞的悲哀,这恐怕是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直接原因。 阿Q正传鲁迅 阿Q其人1、阿Q一开始的现状如何?未庄社会最底层: 六无——无姓无名无籍贯 无行状无家无固定职业2、阿Q安于现状吗?安不安 阿Q安于现状要姓氏要自尊要恋爱要造反要报复要活命其它情节勤奋质朴——自尊要强——憎恶权势能屈能伸——率真长乐——其它表现实质懦弱愚昧狭隘保守妄自尊大敏感禁忌无赖霸道盲目趋时欺软怕硬趋炎附势狡黠圆滑自轻自贱易于满足麻木健忘其它 序/优胜纪略——阿Q是个什么样的形象?1、社会地位如何?是一个无姓无名无籍贯无行状无家无固定职业的奴隶是一个地位卑微的被践踏者2、与现实的社会地位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什么样的内心生活需求?自尊:A:自己看不起别人对未庄人:全不在他眼睛里“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没见城里的煎鱼对城里人:鄙薄他们可笑。“条凳”“葱丝”B:不准别人看不起自己讳人说自己的癞疮疤。 3、面对尖锐的冲突他生活的心态怎样?骂。――口讷者打。――气力小者吃亏的时候多――怒目而视。没有办法――说“你还不配”。被人揪打――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说“我是虫豸”想“状元不也是第一个吗?”“你算是什么东西呢”钱被抢——打自己,如同打了别人。心满意足的得胜走了,睡着了。4、是用了什么样的方式阿Q保持了内心的平衡? 它是一种自欺自贱自残的方式,屡屡蓬受失败的他却从未“失败”过。现实处境糟糕却要各种荒唐的理由轻视任何人。这种自尊就是虚妄的妄自尊大。所谓的优胜,只是内心的优胜,却是实际上的失败和屈辱。这种可怜而又可笑的化解尖锐冲突的方式鲁迅称之为“精神胜利法”。5、这种方式有什么特征? 续优胜纪略——阿Q精神胜利法的进一步表现1.阿Q得意了许多年的原因是什么?自以为成了赵太爷的老子大家仿佛格外尊敬他在幻想中身为奴隶的他做着主子的迷梦,幻想着凌驾于他人之上压迫和欺辱他人 ①看不起王胡,为虱子不多而失望不平,无理寻衅,欲欺侮王胡却被打:记忆中的第一件屈辱(无所适从)②最厌恶假洋鬼子被假洋鬼子殴打,生平中的第二件屈辱(反而觉得轻松些早已有些高兴了)③欺辱尼姑,借以转嫁屈辱兴高采烈2.他又做出了哪些“光辉事迹”? 3、寻找这种精神胜利法的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实质就是屈服和逃避、麻木和健忘,就是愚昧和怯弱。无聊,狭隘,善于忘却、受人欺凌、却又欺凌弱小。是羊而同时又是凶兽。可憎可恨“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坟。灯下漫笔》)受践踏-自尊-反抗-怒目主义-腹诽战术-自轻自贱-在假想中克敌制胜以转移痛苦-欺凌弱小以转移痛苦。 革命阿Q过去对革命的看法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使阿Q“神往”革命?恋爱的悲剧结果生计问题从中兴到末路事件五个条件求食—行窃—进城穷途末路 恋爱的悲剧1、“他是永远得意的:这或许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讽刺了什么?——阿Q的思想源于封建那文化、思想的影响。2、在这一章中他所表现的具体封建思想有哪些?3、阿Q要求恋爱正当吗?结果如何?——年近三十的阿Q想恋爱是合乎人性的,最终却被挨打,连可怜的家产也被榨取干净,断绝了活路。可见封建礼教的虚伪,统治阶级的残暴 生计问题1、写了几个生活片段?觉得古怪和小D“龙虎斗”静修庵偷萝卜愚昧麻木不觉悟,畏强凌弱无赖霸道 从中兴到末路未庄人对阿Q的态度的变化过程惊异敬畏敬而远之刮目相看肃然不再躲避斯亦不足畏也世态炎凉愚昧无知 革命不准革命——七、八两章在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内容上看,主要记述了阿Q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过程,较集中地表现了全书的主题思想;从结构上讲,是全书情节的高潮。学好课文是理解整部小说的关键。1、未庄对革命的了解是从一艘乌篷船开始的。城里举人老爷的船停在赵府的河埠头,给未庄带来大不安,一时传言四起。A、有哪些传闻?传闻的来源、船的使命、结果各是什么?传闻来源船的使命最后结果1、茶房酒肆运箱子、举人老爷不详乡下逃难2、邹七嫂运运几口破衣箱回复转去3不详运箱子、书信塞在太太床下 B、从这些内容里你推断出阿Q生活的环境应该是怎样的? 社会环境:未庄——偏僻的乡村封建势力统治农民——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思想毒害、人格侮辱安于命运、麻木顺从互相欺侮、争斗 2、革命浪潮波及未庄时,未庄人表现各不相同,根据课文,请举例说明:3、阿Q宣布革命A、①阿Q对革命的态度②阿Q对革命的认识a革命纲领b革命对象c革命目的混沌状态报私仇金钱、权利、女人——勤劳质朴、生活艰辛。有自发的革命的要求,但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自私、狭隘、封建、保守。落后性集中表现在“精神胜利法”上。 本文通过人物的梦境、幻想等形式来揭示人物所追求的“形象”,从而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性格。“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与幻想,往往是人们对某种事物“过分”追求时的反映。阿Q在那土谷祠中绝妙的幻想(虽非梦境,却也近于梦境),就是他所追求“对象”的生动图解。这段畅想曲共四部分:第一部分,写他的革命方式,来一群白盔白甲的革命党,拿着钢叉招呼阿Q一同去。第二部分是对未庄里欺负过他的人的处置态度,一概杀掉,“王胡本来还可以留,但也不要了……”第三部分,对于财物金钱的态度,大把大把地拿进:元宝。洋纱衫、洋钱,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钱家的桌椅。第四部分对女人的选择,他充分考虑,认真推敲,有的太丑,有的作风不正,有的“眼胞上有疤”,“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哪里,——可惜脚太大”。他的得意之态,他的贪婪之心,他的敌我不分,他的“精神胜利”,跃然纸上。这一人物形象的归结,都离不开对主人公的追求“对象”的分析。 阿Q在革命中的表现 假如阿Q在未庄的革命成功,他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未庄将变成怎样的社会?革命的未庄a样样都照旧b封建势力投机革命c反动势力迅速联合d静修庵的假革命丑剧 不准革命(1)未庄没有革命①城里人②未庄人③投机者(2)假洋鬼子不准革命①赵家父子投机革命②阿Q投革命党被赶出③阿Q革命幻想破灭(3)阿Q痛恨造反,起心告状——这是一场变态的革命剪不剪辫子盘不盘辫子拆不拆辫子革不革命 大团圆告发阿Q的是谁?压迫阿Q的是谁?不准阿Q革命的是谁?审判阿Q处决的是谁?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精神胜利法是怎样的心理状态退回内心质朴愚昧狡黠圆滑率真任性狭隘保守自尊要强自轻自贱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憎恶权势趋炎附势无赖霸道懦弱愚昧敏感禁忌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安于现状泯灭意志这种化解尖锐冲突的方式即“精神胜利法”。所谓的优胜,只是内心的优胜,却是实际上的失败和屈辱——这是一个变态的灵魂双重人格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