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边城课外阅读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智力测验赵大年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儿的拾音棒,单等着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上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心中没底,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谁也不能回答吗?那可太不像话了啦……科员开始以______的眼光看着科长;科长以______的眼光望着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______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______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呢?”电视台的同志们来到了智力测验的第二组——大学中文系的教室里。灯光亮了,摄像和录音开始了,节目主持人照样在黑板上画了个粉笔圆圈儿,说:“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冷场半分钟。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这算个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别嚷啦,他们还在录音呐!”初中学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欧!……英文字母的欧!”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呀,回答得很好!”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之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是个月亮!”“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选自《小小说选刊》)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中空缺处有一组词语对机关干部众生相作了传神刻画,正确的一项是()A.请示求教聪明习惯B.汇报咨询灵敏冷漠
C.征询求救敏锐习惯D.请示咨询聪明严厉【解析】此题考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A项符合机关这特定的场合中各主人公的身份。【答案】A2.此文写到第三组测验对象时,尖子学生带头举手发言,同学们齐声回答加以肯定,这反映了什么问题?【解析】此题考查阅读理解的能力。尖子生带头举手发言,同学齐声回答加以肯定,这是现行班级授课制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大多数同学只是被动的学习,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答案】现行教育抹杀了学生的个性而导致他们想象力的丧失。(意思对即可)3.小学一年级学生看了粉笔圆圈后,为什么都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解析】此题考查阅读理解的能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思想上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答案】有自由天性,没有受到任何约束。4.总观全文,人的想象力是怎样失去的?答:(1)主观因素。(2)客观因素。【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回答此题关键是对前三组测验情况的分析。第二组的大学生自视甚高,妨碍了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属主观因素,而第一组、第三组反映出的官僚体制,抹杀个性的教育则属客观因素。【答案】(1)自视甚高(2)官僚体制,抹杀个性的教育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反映第一组被测验对象情况,侧重于他们的神态描写。B.测验第三组初中生,只有一个“调皮”学生想出了别的答案,还没敢站起来。这表明想象力在初中已被扼杀殆尽。C.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到四个组测验的情况,第二部分总结和思考测验结果。D.文末写到“智力测验圆满结束”,指测验结果符合电视台预想的情况。【解析】此题考查赏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组,初中学生的想象力并没被扼杀殆尽,因还有“调皮”学生在。D项,从电视台正式播放时,给节目又加了个标题可以看出,测验结果是出人意料的。【答案】AC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汤潜夫这是一位孤独的年轻画家,除了理想,他一无所有。为了理想,他毅然出门远行,来到堪萨斯城谋生。起初他到一家报社应征,想替他们工作。编辑部周围有一个较好的艺术氛围,这也正是他所需要的。但主编阅读了他的作品后大摇其头,认为作品缺乏新意而不予录用。这使他感到万分失望和颓丧。和所有出门打天下的年轻人一样,他初尝了失败的滋味。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替教堂作画。可是报酬极低,他无力租用画室,只好借用一家废弃的车库作为临时办公室。他每天就在这充满汽油味的车库里辛勤工作到深夜。没有比现在更艰苦的了,他想。尤其烦人的是,每次熄灯睡觉时,就能听到老鼠吱吱的叫声和在地板上的跳跃声。为了明天有充足的精力去工作,他忍耐了。也许是太累了,他一沾着地板就能呼呼大睡。就这样一只老鼠和一名贫困的画家和平共处,倒也使这个荒弃的车库充满生机。
有一天,当疲倦的画家抬起头,他看见昏黄的灯光下有一对亮晶晶的小眼睛。是一只小老鼠,如果是在几年前,他会设计出种种计谋去捕杀这只老鼠,但是现在他不,一只死老鼠难道比活老鼠更有趣吗?磨难已经使他具备大艺术家所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微笑着注视这只可爱的小精灵,可是它却像影子一样溜了。窗外风声呼啸,他倾听着天籁的声响,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好歹有一只老鼠与他为邻,它还会来的,像羞怯的小姑娘,带着这种信念,他埋头工作。那只小老鼠果然一次次出现,不只是在夜里。他从来没有伤害过它,甚至连吓唬都没有。它在地板上做着多种运动,表演精彩的杂技。而他作为唯一的观众,则奖它一点点面包屑。渐渐地,他们互相信任,彼此间建立了友谊。老鼠先是离他较远,见他没有伤害的意思,便一点点靠近。最后,老鼠竟敢大胆地爬上他工作的画板,并在上面有节奏地跳跃。而他呢,决不会去赶走它,而是默默地享受与它亲近的情意。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不久,年轻的画家离开堪萨斯城,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这是他好不容易得到的一次机会,他似乎看到理想的大门开了一道缝。但不幸的很,他再次失败了,不但因此穷得毫无分文,并且再度失业。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在黑暗里苦苦思索,他怀疑自己的天赋,怀疑自己真的一文不值,他在思索着自己的出路。终于在某天夜里,就在他潦倒不堪的当儿,他突然想起了堪萨斯城车库里那只爬到他画板上跳跃的老鼠,灵感就在那个暗夜里闪了一道耀眼的光芒。他迅速爬起来,拉亮灯,支起画架,立刻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平凡地诞生了。灵感只青睐那些思考的头脑。这位年轻的画家就是后来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才华横溢的沃尔特·迪斯尼。他创造了风靡全球的米老鼠。谁能想到,曾经在那间充满汽油味的车库里生活过的小老鼠,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影片的祖宗。米老鼠足迹所至,所受到的欢迎让许多明星望尘莫及,也让沃尔特·迪斯尼名噪全球。堪萨斯城那间充满汽油味的车库,沃尔特·迪斯尼先生后来评论它说,至少要值100万美金。其实那里没有什么,只有一只老鼠,那是上帝给他的,上帝给谁都不会太多。(摘自《辽宁青年》)1.这位孤独的年轻画家“怀疑自己的天赋,怀疑自己真的一文不值”,为什么?【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总结与归纳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做这道题须对“他怀疑自己的天赋,怀疑自己真的一文不值”以上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归纳。【答案】(1)到报社应征,作品缺乏新意不被录用。(2)替教堂作画,报酬极低,只好租借一家废弃的车库做办公室。(3)被介绍到好莱坞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再次失败。(意思对即可)2.文中写到“灵感只青睐那些思考的头脑”,为什么?【解析】此题考查阅读理解的能力。答案要从“灵感只青睐那些思考的头脑”所在段落的上一个自然段去分析、总结。【答案】画家一直在苦苦思索自己的天赋、价值、出路,才会有米老鼠的诞生。3.如何理解“最伟大的动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平凡地诞生了”中“平凡”的含义?【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米老鼠”不是精心制作的结果,而是一个潦倒不堪的年青画家受到生活在身边的一只小老鼠的启发而创作出来的。【答案】(1)米老鼠诞生自一位潦倒不堪的年青画家之手。(2)米老鼠的原型是一只车库的小老鼠。4.下列是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三项是()A.文章写到沃尔特·迪斯尼多次失败的经历,从结构上看,是推动情节展开,为他下面的成功蓄势和作铺垫。B.文中画线句“它还会来的……”这心理描写与下文“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遥相呼应的。C.沃尔特·迪斯尼之所以能与车库里的小老鼠建立友谊,是磨难已改变了他的性情。D.沃尔特·迪斯尼评价堪萨斯城那间车库的小老鼠值100万美金。
E.纵观全文,沃尔特·迪斯尼名噪全球正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诗:“梅花香自苦寒来”。F.车库内,沃尔特·迪斯尼与小老鼠相互信任的那一段详写,很重要但稍稍偏离了主题。【解析】此题考查赏析小说内容和结构的能力。D项,文中并没提到沃尔特·迪斯尼评论小老鼠值一百万美元。E项,本文印证是“灵感只青睐那些思考的头脑”。F项,车库内那一段详写是为文章主题服务的。【答案】AB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火中凤凰陈启文那透明的感觉是慢慢到来的。它经过你,而到达你生命的每一角落,把你一身的风尘洗得干干净净了,你才可以走在先生①踩出来的脚板印上,走进那些使你眼珠子发亮的情节里去。或许这就是凤凰了。那条先生孩提时代走过不止一次的河街,那一幢幢面对河水依旧不动声色地伫立着的吊脚楼,那五彩斑斓涂染过千万苗家儿女鲜血的鹅卵石,那河上的渔船上沐着细雨的鹭鸶,都是湿的,像是先生写下的每一个文字。没有这些,我们永远也发现不了湘西土地奇异而黑暗的美,我们也不会知道在地球上还有一个叫凤凰的小小山城。一个远道而来的好奇的看客,是走不进真正意义上的湘西和凤凰的。我们绝对不是来看风景的。沿着先生字里行间欢乐和眼泪的脉络,走进那座带天井的院落,不仅仅只有岁月沧桑后的感慨,还闻得到婴儿的味道。一百年前,那个婴儿,也是在一个雨天里降生的。在那个比最黑的黑夜还要黑的夜晚,只有他的哭声、母亲幸福的眼泪和那些雨水是明亮的。现在我就站在他降生的那一间房子里的那张老旧的雕花大床边,隔着窗棂,看着檐外的雨水。一滴雨从天上落到地上最终在无数的雨中溅成一朵水花,消失了,这一漫长的过程只是瞬间的一闪而已,没有人能够看清楚。老屋中的另一间房子,曾经囚禁过先生的童年。也挨过打,也罚过跪,跪在祖宗的牌位底下,每次要跪一炷香的时间。但任何方法都不能拘束那颗小小的心,它跳着,以一派率性而为的野气,依然跳到各处去听,去看,去嗅闻。回龙阁也是那个从塾中逃到太阳底下同一群游荡的野孩子爱去的地方。离阁楼不远,那几棵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还长在那里。那个小男孩,似乎还藏在某一棵大树上,我们看不见他,却听得见雨中握在他满是水珠子的手里蝉儿呦呦鸣叫。先生在年届八旬之际,回到凤凰,在那几棵大树下沉默地站了许久,他是再也爬不上那些树了,但先生很沉重地一步一步登上回龙阁,像赴一个约会。上来后,他只在自己膝上重重地拍了一下,接着一声长长的叹息,一句话也没说,已经老泪纵横了。他和那个在被雨水泡染过的田塍上乱跑的他,已经隔着万水千山。其间的距离,我们自然是无法走近的。但是你可以独倚阁栏,朝岁月的两端打量。这是一条河的长度。有很多东西现在我们已经看不见了,针铺门前那个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磨针的老人,皮靴店里的皮匠,南门河滩上那个杀牛的屠户,还有长满青苔的板街上那些用单刀、扁担决斗的苗人、土家人,都已离我们远去。河流率领着层出不穷的人们在岁月中风尘仆仆,没有人会感觉到生命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一个尽头滑去,等到他们明白过来时,所有的人都不见了。但河流也并不因为缺少了他们而变得消瘦,她又养出了一条条豹子般勇毅的汉子。河边的女子也依旧长势喜人。一双双娴熟于织网、撑船的手,依然在滩上、水里忙碌着。在青山绿水中摆渡的也依然是一个从从容容的女孩子,似乎相熟,又十分陌生。尽管那边已建起了一座大桥,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坐船过渡,与其说是坐她的船,不如说是坐坐昔日的岁月。其实谁都知道她并不是在另一条河流上弄船的翠翠②。我又看见了先生曾经看见过的一头小白山羊,站在河边岩嘴上饮水。沱江很清,清得看不见水,清得能看见水的灵魂,和那美丽生灵的一个倒影。河水带走了很多,但有些东西是不会随滔滔不绝的河水一同流逝的,那些与河流有关的性格,他会永远留驻于你的生命里,化作血气与梦想,孕育出了湘西最本质的精神。
雨压低了声音。仿佛每滴雨都睡熟了,但依然在落。我正在走进一种很深的寂静中,浑身都已湿透,已不知身在何处。世界总在风流水转,凤凰每五百年浴火重生一次。其实在雨中的凤凰古城经历了一回,又何尝不是一种涅槃。多少年来我的生命早已没有了流动的感觉,现在它终于又流淌出了一些色彩。在这一刻,我悟到我也是真实地活着的。(原载《散文》2003年3期,有删节)注:①先生:此处指沈从文(1902~1988),现代著名作家,湖南西部凤凰人,苗族,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等。②翠翠:沈从文代表作《边城》中的女主人公。1.第一段中说“走进那些使你眼珠子发亮的情节里去”。这里所谓“使你眼珠子发亮的情节”指的是什么?2.第三段中说“我们绝对不是来看风景的”。那么,作者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呢?3.倒数第二段说“孕育出了湘西最本质的精神”。请根据有关文意,对这种“最本质的精神”进行简要概括。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以“那透明的感觉是慢慢到来的”一句开篇,既交待了自己是冒着微雨来沈从文的故乡访问的,也暗示自己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雨”的洗礼,从而眼睛和灵魂都变得明净了。B.本文在写眼前所见的同时,不时插入对沈从文童年生活以及沈先生作品情节的回忆,使得现实与历史相互转换,生活的写实与人生的感悟交替穿插,既增加了文章的容量,又造成了文章情节的波澜起伏。C.第三段中说“老屋中的另一间房子,曾经囚禁过先生的童年。也挨过打,也罚过跪,跪在祖宗的牌位底下,每次要跪一炷香的时间”,这些话的意思是说沈从文先生童年时代曾被关押过,受到过残酷虐待。D.第五段中说“尽管那边已建起了一座大桥,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坐船过渡”,这是含蓄地指出湘西人由于地处偏僻,因而思想还是有些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比较缓慢。E.结尾一段,作者照应开篇,总结了在湘西沐浴风雨以及实际接触湘西山水、湘西精神的感受,也由衷地表达了一种源自和沈从文的人格与精神相比后的深深自责。参考答案:1.既指湘西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包括在沈从文著作中被艺术化了的湘西一带独特的乡土人情。2.瞻仰沈从文故居,追寻沈先生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足迹,了解他性格人品形成的原因。3.小白杨一样的美丽善良和豹子一般的勇猛刚毅。4.AB(C项错在“童年时代曾被关押过”,应为“沈先生在童年时受到过令人窒息的私塾教育,因逃学等受过体罚”;D项应为“既体现了人们的某种怀旧情绪,也暗示了沈从文作品持久的影响力”;E项错在“表达了一种源自和沈从文的人格与精神相比后的深深自责”,应为“表达了受到的精神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