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宋柳永
作者介绍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有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有《乐章集》。
写作背景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潮
本词上下阕分别以什么为主要描写对象?——钱塘(杭州)和西湖景象。
整体感知: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
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景象1、从地理位置上看2、从历史传统上看3、从自然景观上看4、从市井面貌上看5、从百姓生活上看惊叹赞美艳羡
赏析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杨柳大桥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雅致婉约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本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树、堤、涛、浪、江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上阙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断桥残雪
雷峰夕照
柳浪闻莺
南屏晚钟
曲院风荷
双峰插云双峰插云
平湖秋月
苏堤春晓
花港观鱼
三潭印月
宝石流霞
阮墩环碧
云栖竹径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经《鹤林玉露》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好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代指其政绩成就柳耆卿与孙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而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见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词的下阕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西湖风光重湖:叠巘: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生活画面晴羌管夜菱歌钓叟莲娃嬉嬉清嘉形胜繁华富庶繁华政绩卓著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民官逍遥
1、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提示: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2、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合作探究:与柳永其他的词作相比,《望海潮》在风格上有何特点?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一反柳永“浅斟低唱”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直斋书录解题》)。上阙写形胜之地与钱塘大潮,用“怒涛”、“霜雪”、“天堑”等色彩浓烈且有气势的词语,语调急促,仿佛大潮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之势。下阙写西湖美景,文字优美,语调舒缓,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使人心旷神怡。本词写景之壮伟优美,声调之激越高昂,与东坡亦相去不远,形成柳永式豪放词风。
柳永擅长调、铺叙,作慢词,开宋词婉约一派。他在《雨霖铃》中层层铺叙、情景兼容,将一对男女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同样,在这首词中,柳永描写杭州胜境也很费了一番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