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杜甫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写作背景简介
赏析全诗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品味鉴赏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对于这两句,杜诗的评注者们有的认为是写景,有的认为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你认为呢?景语含情,情语寓景(--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1、衬托祠堂的荒凉并抒发诗人的感伤之情。2、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小结: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和政治理想,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诗人对自己不能拯时济世而潦倒一生深感遗憾。--慨叹壮志未酬,感时伤乱
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登岳阳楼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思考:比较杜甫和孟浩然写洞庭湖的诗句有什么不同?
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的水势和恢弘的气势。上句写湖丰厚的气蕴,仿佛广大的云梦沼泽之地都受其滋养哺育,处处草肥水美,苍绿一片;下句写湖的澎湃浩荡和波涛汹涌的声势,力度惊人,似乎要撼动湖边这一座小小的岳阳城了。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联,写出了广阔无垠的洞庭湖浩浩荡荡、一望无际的壮观景象。湖水无边无垠,东方的吴地和南方的楚地在此相连,水势连天,天地似乎都受其水势蒸腾而日夜漂浮其中。
从诗人个人情感来看,孟浩然只写出了个人沉浮和一己得失,诗的结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渴望得到援引;杜甫句比孟浩然句更显开阔、博大,不仅写出了洞庭湖壮观景象,诗的结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更显出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达了诗人迟暮之年仍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比较鉴赏:
拓展: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写作背景: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浣花溪草堂。四月,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只得携家小取水路东下。此诗即为行船经过渝州(今重庆)、忠州(今忠县)一带时所作。作者身世浮沉,前途难卜,故诗以抒写飘泊奔波的牢骚情怀为主旨。然而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观此篇中自然景观之雄浑与诗人情志之自豪,愈发令人相信杜甫人格与诗格的高度一致。
此诗以阔壮之景寓悲凉之怀的抒情境界,颇与《登岳阳楼》,《登楼》、《登高》等五、七律抒怀名篇有相似之点。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以高耸桅杆的小舟,比喻自己的孤寂,以星空江月的磅礴,烘托人类的渺小,再以辽阔的视野,抒发内心的感叹,全诗充满无奈,隐约中透出诗人凄凉的心境,真是哀伤至极。是一首运用情景交融手法最为成功的五言律诗。
作业: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参考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点拨鉴赏:“古来”二句,化用典故,再一次强化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中“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迷惑失道。他采纳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走出困境。诗人以“老马”自况,强调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利用它的日行千里的功力,而是采用它的绝地制胜的智慧。我虽是“腐儒”一个,但心犹壮,病欲苏,跟老马一样,并非一无用处,关键时候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国家,为人民做事的。当然,老马自喻,也含有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统而观之,诗人没有悲凄惆怅的哀叹,没有临风伤怀的幽怨,只有报国思用的慷慨,只有竭尽忠智的殷殷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