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节选)
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课后悦读
书香晨读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译文】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地方而能看得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个声音而能听得清楚。【领悟】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分散精力,不能一心二用。专心致志是每个人必须养成的最起码的学习习惯。2.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译文】贫穷而不生怨恨很难,富有而不骄傲容易。【领悟】人不能生活在怨恨的情绪中,尤其在身处困境时,更要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和人生。与其贫而生怨,不如奋发图强,改变自我,积极解决问题。
导入阅读湘西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清丽。每当春天来临,各色的花儿便铺满了大地,红的、黄的、蓝的、绿的,怎么数也数不清。采下来闻闻,还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呢!远远的山腰上,细细的嫩芽点满了枝头,微风吹过,便闪烁着一层层绿的光芒。高高的天空万里无云,是那么的空灵;水粼粼的湖面晃动着金色的光芒,是那么的迷人、美丽。湘西风光灵秀,地灵人杰。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凤凰南长城、湘西吊脚楼……都是湘西古文化的缩影。天下名山张家界、青山绿水凤凰城,以及醉人的苗家风情形成了湘西独特的风景旅游区……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积极创办刊物,并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20世纪20年代,他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他的主要作品有《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行散记》《边城》《长河》《丈夫》等。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2.背景解读《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曾说:“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引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3.古代文化知识(1)《边城》内容概要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性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祖父年逾七十,但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在一次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并托人向翠翠的祖父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情愿做个摆渡人。为了翠翠,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就抛下翠翠出走他乡。祖父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一个风雨之夜去世了,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2)乡土小说及其特征“乡土小说”指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沈从文等。
答案:(1)ɡuànnuótǔnpánbèitiánɡānyújiéjūqìcíbāju
答案:(2)dònɡtónɡlèiléixūyùkánɡɡānɡ
答案:缆/揽 竞/竟 侮/悔 绊/拌 泻/泄 掂/惦 砂/沙 涎/蜒2.据音写字
答案:(1)①景致 ②景象3.词语辨析(1)景致·景象【辨析】都含有“某一种景况”的意思。景致:风景,常用于语体较文雅的语境。景象:现象,状况。“景象”适用范围比“景致”宽泛。【例句】①每年两会期间的晚上,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景观照明全部开启,营造出璀璨辉煌的醉人。②无论是在宽敞的教室,还是温馨整洁的寝室,亦或是饭菜飘香的食堂,处处都能看到同学们议论奥运竞赛的。
答案:(2)①装饰 ②掩饰(2)装饰·掩饰【辨析】都有“把某种情况遮挡起来”的意思。装饰:①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②装饰品。掩饰: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陈述对象常指人的行为。【例句】①上海世博会晚会的一大特色是“绿色低碳”,从嘉宾的出行方式、衣着到晚会布置和餐饮安排,都将处处体现出这一理念。②王濛:很多人说喜欢我,我觉得不是喜欢我,而是喜欢我们队,喜欢我们的真诚。我们队友之间不,没有那么多做作的东西。
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
二、文本研读阅读全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对应考点:把握故事情节】节选部分(第三—六章)的情节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参考答案:本文节选的是《边城》的第三至六章。第三章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第四章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的情形。二老的出现,对翠翠来说,是心灵深处的一大冲击,一开始尽管有误解,但从伙计口中了解实情后,翠翠“心里又吃惊又害羞”,从此英俊勇敢又关心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她和傩送相识时傩送说的“大鱼来咬了你”的玩笑话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从此象征着爱情的“鱼”的意象维持着傩送与翠翠的关系。“大鱼来咬了你”这句话反复出现,一则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连贯紧凑;二则在看似简单的重复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翠翠的情感倾向愈加明朗化,三则在天意和人为的错综关系中展示人的性格,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充满了含蓄美。
“大鱼来咬了你”作为贯串翠翠和二老之间爱情的一根线,这根线愈清晰,两个人的情感就愈加浓烈,但是又不难看出,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人性的含蓄化之间的矛盾又无意间在加剧当事者内心的痛苦。第五章回到现在,补叙了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时的情景。祖父拿天保试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系,全在傩送身上,以至于魂不守舍。祖父猜到翠翠的心事,看到了翠翠对爱情的执着。这种情感的执着,以及拒绝其他选择和外来诱惑,使祖父担心这会导致不幸。第六章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这四章小说,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上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铺设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对应考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参考答案: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是个健康、自然、优美的世界。它首先具有风俗美:中秋夜,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这些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边城》的社会中还洋溢着人性美。民风古朴而淳厚,老船夫、翠翠、天保、傩送,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物质条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他们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单纯寂寞,如同梦一般宁静美好。
参考答案: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感情。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祖父相依为命,对祖父关心备至。因为祖父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祖父去寻她,可是想到祖父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祖父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少女羞涩、善良的心又使她难以付诸行动。正当青春期的她,面对爷爷不失时机的委婉引导,面对爷爷旁敲侧击的询问,虽心知肚明,却时不时闪烁其词地表明态度。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在她身上,对祖父深沉的依恋与对爱情的真挚期盼,外表的温婉腼腆与内心的炽热多情,异乎寻常地融于一体。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极富审美意义的少女形象。3.【对应考点:分析人物形象】沈从文笔下,翠翠和她祖父是怎样的形象?
祖父饱经忧患,历尽沧桑,却童心未泯,乐观旷达,宽厚慈善。他对翠翠的爱抚和娇纵,处处体现着边城人们的古朴遗风。翠翠无父无母,没有姊妹,只有和爷爷相依为命。当爱情悄悄萌发而又无所适从时,她感到日子有点痛苦,而爷爷也因为身边只有翠翠一个亲人而时时处处关心着她。祖父拿天保试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系,全在傩送身上,以至魂不守舍。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事,看到了翠翠对爱情的执着。他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的爱情。尽管他赞赏天保,但只要翠翠不乐意,他就放弃。在生活上,对翠翠也关怀得无微不至,不让她坐热石头,惟恐她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小说以简练而生动的笔墨,传神地抒写了感人至深的祖孙情。
参考答案:作者的用意在于要把两种现实进行“对照”:一是把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二是把湘西社会的“过去”与“当前”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性美”与今天的“唯利是图的庸俗人生观”相对照。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描写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对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从而引起人们“对人生向上的憧憬,对当前一切腐烂现实的怀疑”。4.【对应考点: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作者刻意写边城的人性美,有什么深刻用意吗?
三、探究争鸣经过考证,文中所说的茶峒镇是现在湖南、重庆、贵州的交界处,其原型是湖南省花垣县的茶峒镇,在2008年这个镇改名为“边城”。就名称的改变,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想法。思路提示一:不能改。沈从文老先生所描绘的“边城”,并非指某一个特定的地方,这样一改就局限了小说的意境,也局限了人们思维的发展空间。思路提示二:改得好。镇以文名,这样一改从小镇方面讲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发展旅游业,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从小说方面讲,给人以探索的一个终极目标,文章与现实相互印证,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
四、主旨归纳《边城》课文属节选。第三章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的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第四章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第五章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第六章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作者写这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答案: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文本总结巩固学习一、技法归纳1.充满诗情画意,注重本色的风情描写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爷爷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描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写出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小说围绕山城展开故事情节,山乡特有的环境、景物和生活习俗,细密地结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小说展示了一些乡土习俗,如赛龙舟、捉鸭子、对歌等都非常淳朴自然。
2.细致入微而传神的动作刻画,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小说并无静止的独白式的大段内心剖析,也没有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而是以细致入微而传神的动作刻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翠翠的情感萌动,揭示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内心隐秘。她虽然敏锐地感到有些模模糊糊的东西闯进自己的心中,但由于年龄尚小,缺乏感情体验,因而当面对这些问题时,却又做不出条理明晰的理性思考,只能有一种潜意识的迷惘感,神态常表现出一种莫名其妙的痴思。这正表现出爱的幼芽在这个天真、娇憨、单纯的少女的心里躁动。作者选取特定环境下人物的神态、行动构成的强烈的暗示,指引人们透过这些神态、行动去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语言质朴、柔美从节选部分可知其语言艺术特征是非常鲜明的:抒情笔致如水一般,语言柔和清丽,明净澄澈,自然流畅,平缓深远,充溢荡漾着水的气息。其中的环境、风情、人物的对话,以至由语言所创造的翠翠、老船夫、二老,无不显示着这一特色。语言既质朴自然,又含蓄蕴藉,以凝重的情致融入乡土写实小说的写作,产生了纯和真的美文效果。《边城(节选)》中对环境、气候、祖孙的心态和话语交流的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的散文之美。
二、微型写作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场景感人至深,凸显了父子间真挚的感情。请仿写一个表现亲情的场景。要求:①有细节描写;②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200字。
写作示例:我说:“妈妈,手好冷呀。”妈妈立刻把我的手握在她的大手里搓一搓,又用嘴对着我的手呵一口气。我看见她的手全都开裂了,左右纵横的裂痕像缺水开裂的田地,手掌粗糙,如毛刷子一样磨得我生疼。我直叫:“哎哟!”她立即停下,看看自己的双手,像犯错的孩子一般。她忙拿出热水袋,两个手指夹住热水袋的口,另一只手拎着热水瓶慢慢往热水袋里注水,身体微微斜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水满了,她用力拧紧盖子,倒过来看看有没有漏水。我看着她这双手,顿时有些哽咽。
三、素材积累【素材1】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那么美。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那就是:“美”和“爱”。沈从文说:“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花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这样的“爱”不仅仅是单方的输出和容纳,更是彼此的一种包容。她是人类更深远意义的“爱”。还有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从而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适用话题:自然美;人性美、爱。
【素材2】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这是《边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幅画面,有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春天,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人家处必有沽酒;夏天,晒晾在河边、树杈间的花布衣裤,可以作为湘西人家的旗帜;秋冬来时,吊脚楼,在悬崖上的、滨水边的,无不朗朗入目,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景象。适用话题:平静;古朴;祥和;自然。
【素材3】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曾因贪玩逃学,他的老师毛老师狠狠地批评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大约跪了半个小时,毛老师才叫他起来。这时,毛老师用温和的口吻问沈从文恨不恨老师罚他跪在树下。沈从文毫不掩饰地说:“当然恨,恨你不该在同学面前罚跪侮辱我。”后来,毛老师把沈从文带进办公室慢慢开导说:“树木是往上长的,你却要往下跪。人必须要求进取,不能自轻自贱而要自尊自贵。”经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非常快。适用话题:严师出高徒;知错便改,善莫大焉;天才出自勤奋。
课后悦读延伸学习美文欣赏写作借鉴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喜欢《边城》,喜欢沈从文;喜欢沈从文,于是喜欢上了沈从文笔下的山山水水。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喜欢上沈从文笔下山水的我突然悟到:从文先生就是一条河,从文先生就是一座山。水有水的性格——灵动。从文先生性情如水,文笔如水,在那清澈的文思中涌动的是最纯净的人性之水。四个“喜欢”构成一组排比,一气呵成,简洁优美,快速入题。文章多处使用了比喻句,比喻的运用,使所要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
借景抒情,凄清冷寂。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听过、看过太多太多的爱情故事,可有哪一个如翠翠的爱情那样不沾一丝世俗之气?于是,当烦恼接踵而来时,我乐意拿起《边城》,走进从文先生水的世界,在那里,我听到湘西的水轻轻流淌;听到船夫嘹亮的歌声,品味翠翠如水的情思和爷爷如水的爱。从文先生这样写了,也是这样地爱了,爱得执着,如灵动的水常年保持一色的蔚蓝。他的爱人在他死去多年后,也终于悟出了从文先生这份纯真的爱。山有山的性情——沉稳。从文先生无疑也是一座山,他有着山的秉性。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误解了他,伤害了他,他却毫不在意,他不争。当无知的人们要他去打扫女厕所时,从文先生认认真真地做了。他用大山的沉默去回击这群无知者的攻击。
沉稳的大山在四季中却能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无疑是对从文先生最好的评价。大家都知道从文先生是著名作家,殊不知从文先生也是著名的服装研究专家。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一则关于从文先生的故事:在“文化大革命”中,从文先生辛辛苦苦写出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被没收而弄没了,但从文先生硬是又写出了一本。这就是我们可亲可爱的从文先生:一条汩汩流动永远不会停歇的河流,一座四季常青生机盎然的大山。在那沅江之畔。你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听一听,你看见一位书生在书写、在吟唱吗?书写,书写山的传奇;吟唱,吟唱水的多情。文章大量使用整句,句式整齐一致,既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也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谢谢!